1. 首頁
  2. 汽車及零配件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改革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改革

論文摘要:從課程改革的原因、改革策略、實施過程及改革效果等角度,探索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透過對職業崗位的調研分析確定課程的總體目標;根據工作過程構建課程內容,整合理論與實踐知識;採用五步法實施課程教學。

論文關鍵詞:高職;工作過程系統化;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改革;五步法

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這是職業教育理念的重大變革。為了更好地落實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教育部在《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中提出,要按照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專案”課程模式,對職教課程改革提出了清晰明確的思路。

工作過程是指在企業裡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並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式。工作過程系統化是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情況下的具體的課程開發模式。我國著名的職業教育專家姜大源教授認為,職業教育課程的開發標準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度,適度夠用就是我們的標準。工作任務是實時的、線上的,在開發課程時應以工作任務為主線,在實施課程教學時學生圍繞工作任務轉,其目的是完成任務,教師起到引導、組織的作用,與傳統教學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一、課程改革的起因

《汽車使用與維護》是汽車運用技術等專業一門極為重要的專業課,是解決汽車日常使用、維護保養、年度檢測等問題的重要的基礎知識課程,涉及汽車構造、汽車保養法規、汽車執行材料和維修工具與檢測裝置等相關知識。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該門課程採用的是學科系統化的課程教學模式,即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本科院校的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教學簡化”,同時適當提高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理論與實踐割裂是學科系統化課程的一大問題,由於該門課程是從理科知識領域到工科知識領域的階段跨越,所以實踐性較強。工作過程複雜、工具種類多樣、學科系統化的課程模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工作實際應用能力差,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要求。為了解決高職學科系統化課程模式存在的問題,我國的職業教育專家學者在研究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特別是在研究“學習領域”課程所提出的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踐與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這一課程模式是按照工作過程式化知識,將陳述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加以整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加以整合,使學生對知識的構建過程與在工作過程中的行動實現融合,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鑑於此,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二、課程改革的策略

設計課程目標《汽車使用與維護》主要包括汽車維修資料查閱、維修工具使用、底盤與發動機檢查等單元操作,透過對企業相關崗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進行調研,確定了該門課程需要學生掌握的關鍵職業能力及應達到的知識目標和素質培養目標,如表1所示。

構建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決定課程改革成功與否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課程內容的選擇,一個是課程內容的序化。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應以過程性知識為主,以陳述性知識為輔,並且應按照工作過程式化知識。汽車維護保養過程包括基本功能檢查、底盤維護、輪胎與制動器檢修、發動機維護等多個單元操作,涉及的車型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其工作過程基本一致。"

以上述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汽車維護保養過程中的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進行整合,課程的重點在於動態行動體系中的隱性實踐知識的生成與構建。以汽車保養維護中的發動機檢查與維護為例,首先設定學習情境——檢查專案:轎車發動機檢查與維護;其次根據企業實際的工作過程設計工作任務:發動機冷態(未啟動)時的檢查與維護、怠速時的檢查與維護、熱態時的檢查與維護。每個工作任務都是理論與實踐的整合,如在發動機冷態時的檢查任務中,結合了發動機機械構成、蓄電池、火花塞、專用工具使用等陳述性知識;在發動機怠速檢查階段,結合了發動機電控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尾氣淨化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等陳述性知識;在發動機熱機檢查階段,結合了轎車自動空調的組成與工作原理等陳述性知識。

三、課程改革策略的實施

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改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採取了五步法。

資訊階段教師佈置具有一定實際企業背景的工作專案。學生利用課餘時間,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查詢、收集各種相關資料進行初步分析與選擇,找出初步的專案完成的路徑,並編寫專案的初步設計方案。在此階段,教師起諮詢和答疑的作用。

計劃與決策階段各專案小組將本組設計方案進行展示,在小組間進行交流和互評。教師記錄學生情況,同時參與討論,適時提出方案中的關鍵知識點和技能。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和教師的點評意見,修改、完善本組的設計方案,形成最終的專案實施方案。

實施階段各小組根據確定的專案實施方案在真實車輛上安全規範地完成操作,並進行工藝路線的調整,以求達到最高效率。教師現場指導、答疑,並記錄學生的操作情況。

檢查階段各小組總結專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對專案實施方案進行糾錯,並重新實施操作直至合格。教師參與討論,幫助學生查詢錯誤,並記錄學生情況。

評估階段學生上交專案學習工作單(即專案報告),進行自評、互評,教師審閱專案報告,同時結合專案實施階段的實際操作情況,對學生個人和小組進行評價。

四、課程改革的效果

傳統教學注重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我院汽車工程系在《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改革實施的一年之中,始終關注學生“工作方案的制定”、“工藝路線的確定”、“安全正確的操作”、“工作效果的評估”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從而使程式性的職業技能得到反覆訓練。同時,在專案完成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查閱課本、維修手冊與網路資料,學會對資料進行歸納整理,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小組工作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規範操作強化了學生的勞動保護意識、經濟意識及節能環保意識。課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學生主導設計了整個維護保養全過程,在任務完成後獲得了強烈的滿足感,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自信心。

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改革的實踐證明,打破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重新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透過工作任務將學生置於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只有使學生將學習內化成發展自我能力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實現職業教育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