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給家鄉孩子的信》的教後記

《給家鄉孩子的信》的教後記

本文的文體是一封書信,讀一封信要明白寫信人為什麼寫這封信,寫這封信想表達怎樣的意思?信中的語言是帶有情感的,是帶有溫度的。根據課文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樸素的文字中包含的感情;

(2)透過反覆品讀重點句子,走近巴金的內心,明白生命開花的意義。

(3)體會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激發學生讓生命開花的願望。

根據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 抓“巴金爺爺為什麼要給孩子們寫信?”引導學生品析詞句、想象體會,透過感情朗讀感受文字背後的那份濃濃愛意。重點抓住“終於”和“千金重”兩個詞,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的感情。透過讓學生感受巴金爺爺寫信很吃力,由於愛孩子,還是提起了筆,拉近學生和文字的距離,拉近和巴金爺爺的情感距離,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孩子對巴金產生了愛,產生了感情,才會自覺地去聆聽這位老人的教導。

二、 以“你讀懂這封信了嗎?”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和巴金爺爺對話,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跡。信中的語言並不難懂,高年級的學生透過靜靜地與文字對話,聯絡課前蒐集的資訊,應該都能從信中讀懂些什麼,或是巴金對祖國人民的愛,或是如何寫作,或是關於奉獻的道理,或是如何對待活著的每一天,希望透過這樣的一次心靈的交流,去讀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樸素話語中的真情和真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的作用就是引領學生走進文字,感受文字背後的心語,變他語為己語,化文境為心境。課堂上我努力營造一個交流場,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點撥(如寫作:聽老師讀,談對句子新的體會),在學生情感呼之欲出時及時加點助推劑(老師的過渡語、小結語、頒獎辭),在學生理解還不夠深入時及時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開花了嗎?學生交流巴金相關的資訊,要求用簡潔的語言,對學生來說是對課外蒐集資訊的一次整合和運用,巴金鮮活的例子讓學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義),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反覆朗讀中加深對文字的體會,學生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三、“情動而辭發”,在一步步走近文字,一步步走近巴金時,巴金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越發清晰起來,巴金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強烈地觸動著孩子的心靈,從信中孩子們讀懂了許多許多,這個時候設計給巴金爺爺寫話的環節,意在給予學生一個傾吐心聲的機會,在寫話中再次和巴金爺爺對話,提升認識,昇華情感,而寫話又讓學生在應用中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語文,如何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

課堂上我努力營造一種氛圍,如自己充滿感情的過渡語,如巴金創作《家》的心靈獨白、感動中國的頒獎辭、巴金的語錄摘選,都希望營造一個濃濃的情感場,讓學生在情感的磁場中不自覺地被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很多不能言傳只能意會的感受便會在這情感場中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