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繪畫/書法

淺談硯銘字刻與書法藝術的聯絡

淺談硯銘字刻與書法藝術的聯絡

文房四寶之一的硯臺,歷來為我國文人學士,特別是書畫家們所器重尤其對那些石質優良雕工精美的名硯,更是鍾愛如寶。南宋愛國名將岳飛以其行書為端硯銘曰:持堅、守白、不磷、不淄!(“磷”即薄,“淄”即黑之意),此銘抒發了其抗敵衛國,還我河山之民族英雄堅貞氣節的心跡。 一、硯銘字刻與書法藝術是相融貫通的。

書法是字刻的基礎和前提;字刻是書法表現的審美情趣和不同載體的藝術昇華。簡而言之,書法揮毫在宣紙上,而硯銘則刻字於硯臺中。

一、書法中的筆法和墨法,在硯的字刻中都極一致的。有中鋒、側鋒、藏露鋒、絞轉、按提頓挫等,兩者間都有方與圓、曲與直、肥與瘦,用筆結體上有欹與正、連與斷、疏與密、違與和等。

(一)、題畫詩一類的銘文,要注意書體與畫面的配合。

我從事制硯有廿年了,刻過很多以書法為題材的端硯,真草隸篆行各種字型的硯作都有。就以《蘭亭序硯》為例,刻楷法顯其莊重、端肅靜穆,見其方稜,刀力遒勁、沉厚地刻。歐體的嚴謹、淡雅;顏字的氣勢開張、雄勁;柳氏的筆筆有精神、字字有筋骨,“心正則筆正”、“筆正則刀正”矣。而刻行書則更能體現書聖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與謝安、孫綽等41人到山陰之蘭亭行修禊之禮,飲宴和詩,羲之為詩集作序稿,半醉之時,一揮而就,其清雋明潔,娟秀規矩,是我們喜聞樂見的題材。而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他在書法上亦是一大宗師,所傳書法名作極多,如《黃州寒食貼》、《天際烏雲貼》等。而我甚為喜愛的則是《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以夜遊為題材制硯,銘文字刻則要刻草書為妙,因為只有鑿草字,行雲流水,宛轉勾連,圓滑流暢,才能更淋漓地表現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奔放豪邁,傾瀉無餘。故此,刻字前選擇好合適的字型尤為重要。

當然,有雄渾、氣勢磅礴一類,也有製作者與觀賞者達到心靈上的共鳴,又如唐人王維詩意圖硯的“彈琴幽篁裡”。一類或陶淵明詩意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類等等,則刻字要清淡,靜逸虛空。“清淡”者簡潔、平易、樸素,清淡之美不求浩繁艱深,精雕細刻而簡易淺近,樸實無華的形式表現其耐人尋味的意境。平淡之美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可見看似平易淺近的藝術表現,實凝聚了豐厚的涵養,功夫是幾經冶煉,才化出淡境。

近日,紀曉嵐博物館複製《閱微草堂硯譜》,此書有過百方硯,古樸典雅,融合了雕刻、繪畫、書法藝術各方面,透過這些字刻硯銘內容,可以瞭解當時歷史的某些現狀、文人交往、社會風尚等。其中有件刻“荔枝”小硯,以行草書銘之,“花首稱梅,果先數荔,惟其韻高,故其品貴……”其規矩中見嚴謹,工整中見飄逸。又一方“古琴硯”,背面刻隸書,沉穩、樸實,“無絃琴、不在音、仿琢研、置墨林、浸太清、練餘心”充分表現了紀昀先生的恬靜心境和對硯賦予的感情。這些題畫硯中的.字刻,都能起點睛的作用。當然,有時候就不一定要刻字去表露,日前我所刻的一方“雨打芭蕉硯”則只要細細品味,便得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感。

(二)、除了敘事、狀物、言志硯外,以純書法入硯的“刻字硯”,亦頗受人們的青睞。

就如七星巖的摩岩石刻硯,在端硯特有的石皮上,取千年詩廊大幅小幅入硯,各種書體皆可。如著名的唐代名碑李北海的《端州石室記》,以楷帶行、端莊從容、風貌可親。

又如葉劍英元帥六一年遊七星巖的題詩,他的行書清麗雋永,但頗見雄強凝重,“借”、“陽”、“朔”、“絲”、“柳”等字,都是藏鋒起筆,中鋒執行,回鋒收筆,自然利索;而“天”、“地”、“間”則偏多宋側鋒運尾,更顯生機盎然,使整幅字刻作品,格外完美。

在雙源洞山壁上,屹立著一個巨大的“佛”字,是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的書法,遠看恰好它的形狀就像一頂和尚帽一樣,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還有書法頗負盛名的梁清平先生,肇城人,修民國《高要縣誌》的高要縣政府秘書,他的題字“攬勝”和“山色湖光”常被硯人刻於硯作之上,那蒼勁有力的筆鋒,佈局完美的章法,不一而足。星湖的摩岩石刻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品和天然的書法展覽。刻字硯的種類繁多,字型選擇豐富,如天然款式的殘碑硯(漢隸)、縱橫條理型的竹簡硯(簡帛文)、圓渾厚重型的石鼓文硯(大篆)、方方正正型的佛經類硯(小楷)等等。

除上述書法與硯銘的聯絡外,書法還廣泛應用於生活之中,我也曾刻過一些牌匾,如某某敬老院,某某小學,某某慈善亭等,書法極具生命力,是生活智慧的源泉。以上談過硯銘文碑文的內容形式,下面略談一下“落到實處”的“用刀”問題。

二、拿刀與拿筆有很多共同點,運用力感表現書法,不同之處就是字刻可分為陰刻和陽刻罷了。

(一)、衝刀、頓刀、使轉、回翻等。刻字過程靈活掌握,有擒有縱。筆毫鋪張謂之“縱”,“斂攏”謂之“擒”,宋代黃庭堅的行書的結字就具有典型的內擒外縱的特點。字刻過程中亦應注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切忌只知擒而不能放,一味求放而不知斂。端石中,有一些石質細膩滋潤的則要注意力度的運用,靈活掌握。

(二)、內壓與外拓

內壓多用圓筆,外拓多用方筆;內壓多鋪毫,外拓多提筆;內壓用筆重、多圓轉,外拓用筆輕、多方折。我國近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言:“大凡筆致緊斂,是內所成,反之必然是外拓”。他還舉出許多例子,顏真卿的字厚重圓渾,用筆如折釵般,如屋漏痕,含蓄遒勁,不露鋒芒,自然屬於“筋勝之書”是外拓的典型。而柳公權雖然學過顏真卿,但他骨力突出,寫得瘦硬,剛健險峻,自然屬於“滑勝之書”是內壓的典型。故此,拿刀刻字,最好能做到方圓兼用,既存骨氣,又加遒麗為上乘。

(三)、順刀與逆刀

逆刀與書法中的“疾”、“澀”勢。而“倒刻法”則多用於楷、隸、篆之中,行草則多用順刀而下,勢如破竹。篆刻同樣慣常於石中使用,硯作更完美,能起到修飾和壓陣的作用。

任何一種藝術發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整個社會的發展相聯絡,在各種藝術之間的相互影響中,繼承、發展、創新,所有的藝術都追求一種“美”的表現。在我多年制硯的生涯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和感悟,那是人生快樂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