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論現代資訊科技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

論現代資訊科技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

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要注意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資訊科技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現代資訊科技的廣泛運用正在對小學數學教學產生深刻的影響,新課程改革提倡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提倡利用資訊科技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加強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既要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教”,更要有利於學生自由、自主性地“學”,兩者和諧地統一。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現代資訊科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要學好數學,首先必須對數學產生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學習動力最重要的源泉,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無異是在作一種苦役,也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引出他們的注意,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積極思考問題,積極進行探索創新。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它能以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生動有趣的動畫效果,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我在講解“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節時,開課我就用故事匯入:茜茜和笑笑分蘋果,他們應該怎樣分分得蘋果一樣多呢?同時電腦出示4個蘋果,同學們馬上會回答每人2個。課件用動畫演示4個蘋果變成2個蘋果,我接著問:又該怎樣分呢?學生會回答每人1個。課件演示2個蘋果再變成1個蘋果,我又問該怎樣分?學生的回答是每人一半。這時我自然過渡到本課學習內容:同學們的回答非常正確,那麼一半在數學中怎樣表示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分數(板書課題)。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感知知識形成過程,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於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對那些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在原有的認識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結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我在使用常規教學手段教學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動態影象演示技術,利用媒體資訊傳播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將比較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地顯示。以其較強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學生了解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如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時,待學生自主探索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我演示了課本中的直觀圖製成的課件:3個完全一樣的圓餅→3個餅重疊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1份中3個展開重新拼合成1個。這個演示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不僅可以理解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看作“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這樣設計即與學生此前已學過的分數的意義巧妙地結合起來,又能使學生加深對分數與除法關係的認識。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要致力於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設一個有利於教師、學生、多媒體三者之間雙向互動的的環境。同時,“互動”要動在“過程思維”中,要幫助學生從一些繁瑣、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探索,這樣才是在真正意義上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如在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我讓學生探究:用把圓16等份後的16個小扇形拼成一個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學生們拼拼擺擺,說說議議,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結論。但這與書本上“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略有出入,我便利用多媒體分別演示了把圓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對拼的過程,這樣,學生們便輕鬆地理解了“平均分得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 的公式。受此啟發,部分學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結論,在讓學生實物操作的基礎上,我又藉助多媒體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過程,學生們恍然大悟,細細分析,得出了 S=2лr× ×4r÷2=лr2的公式。學生創新的靈感不斷迸發,接著還得出了可拼成一個近似的梯形,S= (2лr×+2лr×)×2r÷2=лr2的結論。這一互動環節的順利展開,多媒體技術發揮了它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它彌補了實物、書本等無法給予學生多樣化感官的不足,幫助學生理解了公式,領會了“轉化”的數學思想;另一方面,它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現了出來,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

三、有助於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這是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結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層次。教師可利用班班通資料或多媒體素材,編寫自己的簡報或多媒體課件,以便清楚地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地演示教學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影片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和理論模型等等。如:在《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找角、摸角、折角、畫角、玩角五個環節,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其中在畫角這一環節中,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老師不示範畫角的步驟,而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先出示一點,接著此點閃爍幾下,出示頂點兩字,然後動畫演示兩條邊的畫法,邊再閃爍兩下,出示邊。這樣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礎上清楚明瞭地抽象出角的圖形,接下來,再讓學生自己畫一個好看的角,效果就比較好。

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手段開展數學教學,利用網路資訊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等特性促進課堂模式的轉變,既豐富了數學教學形式,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能力。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結合,可以使計算機代替粉筆、黑板等傳統教學媒體,實現傳統模式所無法實現的教學功能。

四、透過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整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善於思考、敢於創新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解決問題是一個發現、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親身感受問題、尋找解題策略,實現再創造以及體驗數學價值的過程。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創設虛擬化場景,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數學規律。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時,我用課件出示三種不同的圓柱,讓學生猜想:“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樣的圖形?”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說是長方形,有的說是正方形,還有的說是平行四邊形。這時我並不急於表態,首先表揚了他們愛動腦筋,敢說、敢爭辯的精神,然後提出“到底是什麼圖形呢?再透過課件演示三種圓柱的展開圖,學生髮現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再讓學生觀察圓柱側面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和高有什麼關係?學生髮現圓柱底面周長等於長方形的長,高等於長方形的寬,然後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匯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讓學生自己觀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明顯提高,對教學資訊的反饋比較積極,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不再把學習當負擔。 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資訊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資訊科技和數學教學的整合,對於發展我們的數學教育事業,必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