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會發光的文化作文

會發光的文化作文

那些還在耳畔悠揚的泗州戲腔調,那些還在心中縈繞的朗朗詩歌,那些還在舌尖停留的綠豆香,是在告訴我,這些既遠又近的文化,一直存在於那個角落,而我一直都還記得……

洪澤湖的漁鼓舞。顧名思義,洪澤湖的漁鼓舞是在洪澤湖一帶產生並不斷髮展成熟的,它最初產生於江蘇省泗洪縣半城一帶。據說當地老百姓是以這種方式祀求神靈保佑漁民出湖捕魚平安、歡慶而歸的。明末清初,形成了原始的漁鼓。到了清末民國時期,開始出現了專門製作漁鼓的專業藝人,製作工藝也發生了變化,使漁鼓舞融合了當時比較流行的蘇皖一帶的肘鼓子、快板說唱和民間舞蹈。而抗戰時期,因為半城鎮成了淮北地區抗戰根據地,所以漁鼓舞自然而然地被賦予以宣傳抗日的內容,在那期間,音樂家賀綠汀就創作了不少漁區演唱節目,如《洪澤湖漁夫曲》等。而現在,漁鼓舞更多的是彰顯喜慶色彩。

我曾去了解漁鼓舞的舞臺表演,敲打出的鼓聲,震天動地,傳達出的能量也不僅是一點點。更應該注意的`是鼓面上的圖案,有的是團魚、對魚、水波紋,又或是鯉魚跳龍門等彩色圖案。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去欣賞著名的曲目,如《魏徵斬老龍》《張郎休丁香》《還魂記》……也許你不懂漁鼓舞的真正內涵,但至少應該知道它有積極向上、振奮人心的特質。

記憶裡演員打鼓跳躍的樣子,多多少少讓我對這種文化形式有了更多的瞭解,更多的喜愛。

除了漁鼓舞,我還對歸仁鎮的綠豆餅有著更大的興趣。

我相信很多人都對綠豆餅有著說不清的好感,但如果要想嚐到真正的綠豆餅,那還得到歸仁鎮一品。

歸仁鎮的綠豆餅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據說是一戶江姓的豆類作坊在一次做綠豆粉絲時候,因為二十幾天陰雨天氣,讓粉絲無法晾曬,於是江家就將泡過的綠豆磨成糊,再將製作煎餅的鏊子燒熱,然後在上面擦少許油,再將綠豆糊一點點澆在上面,這就成了一個個小圓形的綠豆餅,經後來的不斷加工,綠豆餅越做越精緻,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的製作工藝,也就有了現在豆味純正、口感潤滑、富有彈性的歸仁綠豆餅。在20xx年,歸仁綠豆餅也成了歸仁一項重要的致富專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物件。

就文化而言,它們象徵歷史的變遷,時代的更迭,顯示了地區文化的豐富與多彩,而對我而言,它們是我對這片土地認識的關鍵,熱愛的理由。

會發光的文化,將會在我腳下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著,永遠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