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如何進行公開課的評課

如何進行公開課的評課

觀點1:評課一個字:真!

執教者上公開課,要突顯理念是,上出自己的亮點,如何進行公開課評課大討論。

事實上,再好的課也會有缺點,基於這樣的認識,對教師的公開課的課堂教學不要求盡善盡美,不要求完美無缺,允許有瑕疵,允許有遺憾,允許有“漏洞”,但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個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某一個細節的處理,可以是一個環節的設計,可以是某一個方法的嘗試,總之,只要是自己的認真思考和積極努力都行。這樣鬆開了教師的手腳,極大地調動了教師鑽研探索的積極性,激發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公開課擺脫了形式主義,真正迴歸了課堂教學本身。教師對公開課也一改以往的“躲閃”“推讓”,漸漸“鍾情”於公開課了,每每學校開放公開課,廣大教師總積極地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評課者評公開課,我們提出的一個理念是,說清自己真實的感受。

對於評課,我們明確提出,反對“好好先生”,反對不痛不癢的“無病呻吟”,反對不著邊際的“紙上談兵”。在評課時,力求說出自己的一點感受、一點反思、一點認同或者一點求異,同時,提倡評課者和上課者的現場互動。活動的開頭總有一點難,大家“羞”於開口,但隨著少數教師的積極引領,現在評課活動氣氛非常火熱,大家真正做到了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評課成了大家的最愛!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小學)

觀點2:評課要突出個性化

一、發現授課者的個性特點。

可以說,每位老師在上課時,所採用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比如聽清華附中特級教師韓軍的課,給你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從始至終都能把自己投入到課文之中,還有就是他那充滿個性特點的朗讀。單就這兩點,足以將學生和聽課者引入到一種境界。儘管像韓老師的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一個教師不一定都能學到,但作為評課者應該善於發現教者的教學風格,並將其展示給其他聽課者,這實在是培養個性化教師的佳徑。

二、展現評課者的個性特長。

筆者認為,評課並不僅僅是評一評授課者的課如何,還有更深層的價值是透過評別人的課,展示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深度。比如聽崔巒、楊再隋兩位專家的評課,給筆者的感觸是,評課中不僅有授課者的思想,更體現出評課者對教育的獨特感悟,使人豁然開朗,心有所悟。這樣去評一堂課,既使公開課本身的優點得以發揚,又使他人從評課者身上學有所獲。

(作者單位系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

觀點3:評課三個重點:情感運用、教學策略、學會學習

1. 評教師的情感運用。 一名教師是否具有積極的情感與情緒,是決定他能否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關鍵。日本心理學家瀧澤武久指出:“情感交織在人的思維中,或者成為刺激,或者成為障礙。情感的這種兩極性特點決定了它既可以促進人的行為,也可以抑制人的行為。”教師上公開課,他所感受的壓力可以使他呈現出一定的興奮與緊張。而適度的興奮與緊張可以起到增強動機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所以一節公開課的成功與否,教師的情感運用起很重要的作用。

2. 評教師的教學策略。 要想上好一節公開課,就要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策略能否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裡,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而教師的教學策略就是點燃這火藥的導火索。

3. 評教師是否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葉聖陶說:“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所以在一節課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應該教學生會學,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想什麼,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去想,教師不應該把知識像塞東西一樣塞進學生的頭腦中,而應該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學生頭腦中的.潛能、才能挖掘開發出來。這樣的才是真正的創新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有所得,教學反思《如何進行公開課評課大討論》。

(作者單位系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五十六中學)

觀點4:聽課、評課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

在倡導大力開展校本教學研究的今天,大力開展聽課評課活動、研究並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尤其顯得重要。然而,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學被認為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往往成為以教師活動活動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記”的過程,所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從而把教師活動作為教學評價的重點。而且由於聽課者既不參與課堂教學、也不直接參與教學內容的學習,通常被認為是與課堂教學不發生直接關係的人員。因而在聽課前無充分準備(沒有去了解大綱、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學生智慧情況);聽課過程中也就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資訊。這樣的聽評課,顯然是有孛於課程改精神的,無法起到應有的教學研究的效果。為此,必須依照現代教學理念,革新聽課、評課。

我們知道,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的本質就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它有五個要義:

①教學是涉及教師與學生雙邊的活動過程;

②它是一種學習活動,活動主體是學生,本質上是學而不是教;

③它是由教師組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

④教師的組織活動有多種手段,包括講解、指導、輔導、演示、評價等;

⑤教學的目的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是這一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而教師教學工作的著力點就是組織好這一學習活動。因此,課堂教學的評價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進行。換句話說,在評價課堂教學時,應該把觀察的重點教師的作為轉到學生的作為上,把教師的作為聯絡到學生的活動中來加以評價。針對這樣的新理念,我們必須這樣聽課:

第一、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

根據現代教學理論,教學是涉及教師與學生雙邊的活動過程。因此,作為聽課者,在聽課時,不僅有關注教師的教的活動,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

對於教師的教,聽課是重點應該關注的是:

①課堂教學確定怎樣的教學目標、目標在何時採用何種方式呈現;

②如何引導學生複習回顧、回顧什麼;

③新課如何匯入,包括匯入時引導學生參與那些活動;

④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採取了哪些教學手段;

⑤設計那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如何探究(設計活動步驟);

⑥設計怎樣的問題或情景引導學生對新課內容和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練習讓學生動手練,使所學知識得以遷移鞏固;

⑧課堂教學氛圍如何。

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聽課者應該關注:

①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②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

③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

④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等。

由於教學是一種學習活動,本質是學而不是教;而且教師活動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而展開的,因此在關注教與學雙邊活動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活動。

第二、應把聽課者定位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

如果把聽課者定義為課堂教學的旁觀者,聽課前無充分準備、聽課過程中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資訊,就無獲取學生全面的、真實的課堂表現。只有有“備”而聽、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主要是指聽課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組織、輔導、答疑和交流),並儘可能以學生的身份(模擬學生的思路、知識水平和認知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獲取第一手的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一堂課奠定基礎。

第三、把學生的發展狀況作為評價的關鍵點

教學的本質既然是學習活動,其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結果勢必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優與劣、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如果思維得到激發、學業水平得到充分(或較大程度)的發展與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或較大程度)的激發併產生持續的學習慾望,則可以認為這就是一堂很好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