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影

最新江西地區大學院校微電影敘事主要內容探析論文

最新江西地區大學院校微電影敘事主要內容探析論文

摘要:江西高校微電影在敘事主題上輻射力度較廣, 其中既包含了向內的主題, 又包含了向外的主題。在主題層面進行的開掘和探索, 展現的是其視野的開闊性。概而言之, 即為——愛恨交織的情感主題;激流勇進的勵志主題;心懷天下的社會主題。此三者相互交織, 建構了江西高校微電影敘事的基本維度。

關鍵詞:微電影; 敘事主題; 情感主題; 勵志主題; 社會主題;

1、愛恨交織的情感主題

“浪漫文人給予感情 (sentiment) 一箇中心、正面的位置……透過我們的感情我們才深入道德的精髓, 或就是宇宙的真理。”[1]《窗臺》、《抉擇》、《戀人未滿》、《別問我是誰》、《愛不釋》、《全世界耳背》、《夏逝》等一系列作品的出現共同組成了一幅當代青年戀愛的縮微全景圖。

從情節構成來看, 愛情的萌生至結局的不同形態都得到了表達。如《寢珍惜》之類的作品可看作愛情的影像, 它並未直接呈現愛情本身, 而僅僅是人性意義上的對美好情感的嚮往。它的美就在於呈現了“人面桃花”似的古典情愫。茶文化內蘊之清靜以傳神的方式在作品裡得以流轉。

更多的江西高校情感主題微電影在關注愛情的過程中已然融入了更多社會化視線, 僅從分多於合的結局來看, 青年學子們已然嗅到了大學校園愛情的基本走向。愛情畢竟是人與人的交往, 其深處實際上牽涉到更為複雜的人際交往情境。所以, 高校微電影在處理愛情題材的過程中實際上展現了視野的開放性。愛情在當下江西高校已然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男歡女愛的問題, 它的必然趨勢是在現代化情境中不斷融合進歷史的潮流之中。所以, 《邂逅》、《夏至未至》的男女主角因為出國問題走向必然的分手;《見面禮》涉及的是公理和私情的碰撞;《全世界耳背》、《錯愛》則展示的是愛情發生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根深蒂固的矛盾, 愛情的神秘和美好在此消解。

親情題材方面, 《心門》類似於抖包袱似的戲劇表現手法雖有些老套, 但母子動人的相處還是再一次激活了有關母愛的傳統主題。《八天》卻是以極其細膩的方式展示了在大時代中自願幹之一隅的微小卻又動人的母性意識的表達。母親給孩子寄來的柿子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動人的象徵。更為動人之處在於, 母親的心意被懂事的孩子所捕獲, 因而情意的接收更加增加了其感人的力量。實際上, 母愛作為被千年傳頌的話題的確需要找到突破的路徑。而《八天》以其並不矯情的眼淚使得這一傳統性書寫得到了一次外擴的可能性。茶文化中內蘊的儒家精神的“和”的一面以隱而不顯的方式融合進令人動容的親情關係之中。

在友情的表現方面, 江西高校微電影做了兩個層面的關注。其一為群體性的面目出現, 表現為大量畢業微電影的攝製, 其中包括以班級為單位攝製的作品, 亦有以院系甚至以學校為單位攝製的作品。此類作品一般會關注一兩個話題, 總體表現了對大學生活多重視角的回顧。其二為聚焦於個體之間的交往, 《繭》、《蘋果紅》就屬此類, 就風格而言, 前者偏向感傷, 後者偏向溫暖。無論是清寂還是溫存, 都不失為茶文化語言的現代呈現形態。

情感是人與人在交往的過程中由於不同的情勢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心理表徵。常人的夙願總是期待情感的平和。而從藝術的角度來看, 過於平靜則切斷了曲折動人的景緻。因此, 愛恨交織的情感世界倒別有一番風味。

2、激流勇進的勵志主題

總體而言, 勵志主題微電影在激勵鬥志的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的表現方式和切入角度。

其一為直抒胸臆式。這一系列的作品以勵志為天職, 並不關涉勵志的過從來由, 顯然這一思路是直接嫁接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理念基礎之上的。因而, 過多的語言反倒成了冗餘, 直接的抒發言志成為勸誡個體的基本正規化。茶文化精神底部的真性情在這一系列作品中湧動。

其二為行動展示式。這一系列作品少的是語言的干涉, 多的是實際行為的展現。從接收者的角度來考量, 行為展示類的勵志微電影的接收存在潛藏的優勢。可喜的是, 其努力的方向除了讀書求學, 還包含了更多元的追求。如《江中合夥人》講述的是宿舍室友合作開小雜貨鋪的故事。知識分子已然走出了象牙塔, 用最實在的方式回應了這個火熱時代的商業化特徵。近年來, 大學生創新創業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而《江中合夥人》是實在地觸摸了一把人間煙火, 其多年來所受的教育也因為其實踐行動的展開而獲得了一種動人的力量。積聚於中必發之於外, 此為茶文化歷久彌香之關鍵所在。

其三為痛改前非式。某種意義上, 這一系列作品和前一系列作品之間亦存在密切關係, 至少在行為方面二者極為相似。而不同之處在於, 作品更多的展現的是一種轉變。此係列的主要作品有:《回首》、《成長, 長成自己的樣子》、《追求赤字心之大學生活》、《今天》、《涅盤》、《夢》、《最初的夢想》。成長實際上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曲折變化才富有現實價值和意義延伸的空間, 否則就失去了其最本真的'色彩。江西高校微電影勵志系列作品在反思成長之痛的過程中實際上呼叫了“過而能改”的話語策略。在這一系列作品中, 學子們一度墮落, 沉入深淵而不可自拔。在一番窮形盡相之後, 轉變便具有了更為凸顯的意義。對比手法的使用更加突出了“青春因為奮鬥而更加美好”這一主題的意義之所在。真正能促成勵志的發生實際上牽涉到多方思維, 其顯然不是青年學子單方面能夠回應的問題。傳統和現代並非不可實現轉接, 其中之要妙乃在於茶文化精神中的通達和理性。

3、心懷天下的社會主題

人與社會是一種共建的關係。“無法與世界建立聯絡就是瘋狂的事實為我們匯出了另一個事實:某種形式的聯絡是任何形式的健全的生活的前提。”[2]

總體而言, 大學生能從自身的視角逐漸展開對外部世界的考察。就觀察和進入外部世界的方式而言, 大致從以下幾個層面展開:

第一, 呈現自我。大學的活躍性往往表現為社團活動的多樣化以及學校總體建校思想的開放性。江西高校微電影中有一系列相關作品出現。這一部分作品實際上建立起一道自我和外界進行聯絡的橋樑。“技術是雙刃劍、浮士德的交易, 利弊皆有, 譭譽參半, 既是普羅米修斯盜取的火種, 也是潘多拉開啟的盒子, 既給我們饋贈, 又讓我們付出沉重的代價。”[3]宣傳固然可以依靠技術, 而技術不一定和藝術持平衡的關係。單純技術的使用實際上只能走向藝術的反面。儘管技術持雙面特徵, 但有效的把握既可緩解技術和藝術之間的關係, 亦完全有可能催生二者的交融。從茶文化的視角考量, 靜中取動, 以靜制動, 方能長久。

第二, 關愛他者。江西高校微電影的社會關懷意識還表現在對他者的尊重和關懷。《往哪走》關注的是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之雙重社會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訓條著實在當下現代化的情境中遭遇了暗礁。高校微電影對諸如此類主題的敘事實際上體現了一種敏感性, 亦可看到中國社會在現代化過程中凸顯的問題。《暖心》、《愛心手》就是對上述問題的側面回應。茶文化之美, 美在和諧, 和諧的根基又在於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和使命。

第三, 回饋社會。高校和社會之間的確隔著一堵牆壁, 但有心之人可以拆除牆壁, 走向社會的大舞臺, 並且有效回饋社會。《愛, 追尋———一場關於追尋的夢》、《洲上》兩部作品以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涉及了環保的話題。我們共同生存的地球正在面臨環境不斷惡化的事實。當各方媒體以不同的方式關注環保話題的過程中, 江西高校微電影也體現了積極的介入意識。只不過, 江西高校微電影在關注環保問題的過程中更注重使用的是文藝腔的表現手法, 因而難免有溢位主題之嫌。加之主題的跳躍性, 如《愛, 追尋———一場關於追尋的夢》之類的作品就難免顯得文題之間出現了縫隙, 因而主題的表達也就不夠完滿。《江西農大首部微電影》關注的是保釣問題, 赤子之心可見一斑, 理性力量也昭然若揭, 不夠順暢的是, 非專業演員的拙劣表演, 使得一場理性的表演硬是丟失了一股圓潤之氣。

江西高校微電影實際上擁有的是心繫天下的氣度。這與茶文化精神底部的律動和通達是一致的。文化乃為沉澱, 文藝實踐因此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轉引自王德威: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M].三聯講壇, 2010.

[2][美]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03.

[3][美]尼爾·波斯曼著.何道寬譯.技術壟斷[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