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報告範文

財務報告質量問題的思考畢業論文

關於財務報告質量問題的思考畢業論文

據深交所的一份權威調查顯示,上市公司出具虛假財務報告的比例為13%,而該報不報、隱瞞資訊的比例卻高達70%.財務報告的質量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造成投資人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失去信心。那麼,在現有環境下如何完善財務報告資訊披露制度及加強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以提高財務報告的質量、恢復投資人對資本市場的信心,本文將對此做一簡要探析。

一、影響財務報告質量的環境因素

(一)造成目前財務報告質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公司內部分析主要有:

1、業績壓力。公司的業績壓力分別來自於內部與外部。外部壓力主要來自於資本市場。因為證券分析師和股東所重視的是短期的獲利能力和營業收入的增長,這就使得管理層不得不明哲保身,投其所好。此外,管理層還必須對董事會及股東負責,董事會常常施加壓力要求管理層完成財務及其他目標,為激勵管理層,公司還經常採取一些激勵措施,如將個人的績效及薪酬與經營或財務目標相連線。在這種環境下財務報告失真是不可避免的。

2、複雜的商品交易活動。隨著金融商品的不斷創新,出現了一些複雜的財務工具和結構複雜的交易活動,有的公司還會採取一些創意性的商業活動,如透過購併等形式擴大自己的規模,但是有關資料顯示很多購併並未達到預定目標,反而會增加公司財務危機及財務報告不實的風險。

3、市場競爭的壓力。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需求矛盾突出,其結果往往會造成有的企業利潤下降、籌資能力減弱、成長趨緩、資本市場發展受阻、公司被迫採取減產或降價等措施。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最後都將反映在公司的財務報告上。相關的會計實務如果未加以處理,財務報告的質量必然會下降。

(二)從外部環境分析主要有:

1、監管機構的監管力度不夠。從一些已經查處的案件來看,不少在招股說明書中作假的不法行為監管機構沒有及時發現。另外,交易所對上市財務報告披露的監管主要是在持續披露階段,對於持續財務資訊披露的載體——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的審查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採取事前稽核的辦法,由於時間和人力的制約造成了事實上的審查不嚴,不能及時發現問題。

2、中介機構功能的錯位,增加了監管的難度。一些中介機構在財務報告披露的問題上和上市公司一起與監管部門周旋,使監管者在專業水平上處於劣勢,大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3、法制不健全。我國“證券法”中缺乏民事責任的規定,因此在實踐中,對一些違法違規行為通常採用行政處罰的辦法解決,但對受害投資者卻沒有給予補償,無法對違規者起到有效的威懾作用。

二、財務報告質量監管制度的建立

(一)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1、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構,從機制上防範公司管理層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具體如下:(1)上市公司董事會應設立主要由獨立董事組成並擔任負責人的審計委員會,全面負責與公司有關的審計事宜,透過審計委員會持續檢查公司的財務資訊披露和內部財務控制,保證公司財務報告過程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從而促進資訊披露質量的提高;(2)推行職務不相容制度,減少董事會與高層管理人員的交叉任職;(3)加強監事會的監督功能,監事應具備法律、財務、會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或工作經驗,能夠獨立有效地行使監督權;(4)要建立完整、合理、有效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充分有效地發揮董事會、監事會及內部審計機構的功能作用。

2、改進內部治理機制,建立多元股權結構約束機制股權過於集中往往會使大股東擁有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權,而這種控制權又直接表現在對董事會的操縱上。當大股東目標與公司目標之間存在衝突時,公司行為往往會有被短期化的傾向,甚至出現扭曲行為,容易對公司的持續發展造成衝擊。因此,需要建立多元股權結構約束機制。

(二)加大對違規披露財務報告資訊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上市公司敢於進行違規操作,社會中介機構敢於為上市公司造假,其主要原因是造假獲得的收益遠遠高於為此付出的成本。對此,筆者建議對造假上市公司不僅僅要追究其經濟責任,如沒收非法所得、處以高額罰款、實行市場禁入等,情節惡劣的還應追究有關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對參與造假的社會中介機構應予以重罰直至吊銷營業執照,並限定相關從業人員在規定的期限內甚至永久性不得從事相關職業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等。與此同時,要對因上市公司提供虛假財務報告而給投資人帶來的損失進行賠償,從根本上杜絕違規事件的發生。

(三)加大中介機構對上市公司監督審查的內容和範圍

為降低審計風險和對投資人及時提供公正、透明、有用的資訊,註冊會計師應對財務報告中的下列主要問題進行適當的評價,以保證財務報告資訊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1、持續經營的能力。持續經營是會計理論中的一個假設,公司面對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導致其經營成果的.下降及資產結構的不合理。面對這些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投資人需要知道的資訊應包括:(1)公司目前的狀況及管理層是否採取了有效的措施:(2)面對公司出現的財務困難將如何解決,具體辦法是什麼;(3)註冊會計師對公司是否能持續經營進行所的客觀評價:(4)公司流動資產的狀況和流動負債是否已充分揭示。

2、關聯方交易。關聯方交易一般只有交易形式而無或欠缺經濟實質,它主要是管理層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常用的一種交易方法。在關聯方交易中交易的價格及付款條件有時也很特殊,註冊會計師應針對可能的關聯方交易,重點稽核:(1)公司的管理層對關聯方及關聯方交易的態度;(2)關聯方交易的目的是什麼,關聯方交易的全過程是否清楚;(3)是否能依據交易的實質決定這一交易的會計處理方法;(4)關聯方交易的性質、內容及關係的披露是否完整。

3、異常交易問題。上市公司定期對外發布經營成果,如果公司業績未達到預期目標,有的公司就會採用在中期或年末作重大調整,或透過異常交易來調整財務報表。異常交易主要包括出售非經常性營業的資產、重大或異常的期末收益、推出新的期末促銷計劃或“處理”公司的某一部分。這種異常交易或調整都超越了公司正常經營的範圍,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易發揮控制作用。因此,對異常交易的風險應重點考核。主要有以下幾點:

(1)異常交易完成的目的及產生的效益或義務是否必要、合理;

(2)異常交易特別是在資產負債表日或前幾日完成的是否受到有效的控制;

(3)異常交易對年度或中期經營成果的影響是否很大,在財務報告上對這些異常交易是否作適當披露;

(4)對異常交易可能產生的後果是否進行了合理預計。

4、重要性的運用。公司的管理層對會計師稽核過程中發現的差異常以不具備重要性為由,要求免予調整財務報表。由此可知,重要性的判斷極為關鍵,但其判斷又具有很大的主觀性,所以對重要性的考核應包括以下方面:

(1)估計判斷的個別金額與合計金額以及其對財務報表上主要專案金額或比率是否造成重大影響;

(2)估計判斷金額是否影響公司履行債務合約的財務比率要求;

(3)估計判斷金額是否有改變盈餘或其他指標的趨勢;

(4)估計判斷金額如未調整,是否會誤導報表使用者對公司運營及財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