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及評析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實錄及評析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故事的題目是……(師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木匣是什麼東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師:你真棒。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生:我是透過知道的。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能透過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檢查預習,認讀字詞

師:要讀懂這個故事,必須先闖字詞關,準備好了嗎先開哪列火車

(生紛紛踴躍舉手)

(師出示生字卡,生開火車讀生字,讀對的全班跟讀,讀錯的指名幫助正音)

師:火車順利地到達終點,有的火車還開得挺快的呢!現在我們把字娃娃帶到詞語 裡來讀讀吧!

(師出示課件,生齊讀生字詞)

師:“免得”“懂得”的“的”應該讀輕聲,請同學們再把這兩個詞語齊讀一遍。

(生讀“免得”“懂得”兩個詞語)

(課件出示多音字)

師:誰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或短語。

(指名讀)

師:你們真棒!都讀對了!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個大拇指。

(師送給學生“大拇指”,全班齊讀那三個詞語或短語)

三、初讀感知,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就請你們趕快開啟書本,用自己 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請你們在文中的空白處畫上問題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1:課文講科利亞埋木匣的事。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2:還寫科利亞找到了木匣。

師:科利亞什麼時候埋下木匣什麼時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亞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後又挖到了木匣。

師: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麼時候

生4:戰爭開始的時候。

師小結、板書:戰爭開始 埋木匣

四年後 找木匣

師:同學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老師,什麼叫手鋸

師:老師這兒剛好有圖片,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手鋸”圖片)

師:這又是什麼

(課件出示“斧頭”“冰鞋”圖片讓學生認識。)

生齊答:斧頭、冰鞋。

生2:科利亞為什麼要把木匣埋起來

生3:因為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裡來了,東西不能都帶走。

生4:法西斯是什麼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個人。

師: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國侵略者的代號。

生7:這場戰爭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老師送你個“大拇指”。

(送給生7一個“大拇指”)

師:是這樣的。這場戰爭指蘇聯的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 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4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取得戰爭的勝利。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生8:老師,我想提個問題。為什麼科利亞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媽媽走三十步卻能找 到木匣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思考價值,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誰能解答

(送給生8一個“大拇指”)

生9:因為媽媽過了發育期,個子不會長高,步子也不會再變了。

師: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同樣送給你一個“大拇指”。

(送給生9 一 個“大拇指”)

生10:課文的題目為什麼不改為“科利亞挖木匣”

師:哎呀!連老師都不會想到提這樣的問題。你可真會思考!

生9:老師。我知道。因為課文除了寫科利亞挖木匣,還寫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亞挖木匣”為題,那就不完整了!

師:真是了不起。老師由衷地稱讚你們,問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個“大拇 指”。

(送給生9、生10每人一個“大拇指”)

(生情緒高漲,踴躍舉手要求發言)

師:還有一些同學要發問,你們暫時把問題存起來,先幫老師解決個問題,行嗎

(課件出示: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自己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後到小組內和其它同學交流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四、突破重點,感悟交流

師:誰先來說說。

生1:科利亞是透過認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亞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師:你們回答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利亞是怎麼思考的

(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內容,齊讀)

師: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和我做個跨步比賽。誰願意

(生踴躍舉手,點一名學生上臺)

師: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請你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師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學一起數。

(生和師一起向前走10步)

師:從剛才的'演示,你們明白了什麼

生1:老師十步走得比較遠。

生2:老師的個子高,步子大,潔兵的個子矮,步子小。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科利亞就是這麼想的。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從家門口 向前走幾步埋下木匣

生齊答:十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當時他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小。(師板書:步子小)

師:四年後,科利亞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大一倍,(師板書:步子大一倍)

師:所以現在只要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齊讀:五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最後科利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

生齊答:有。

師:文中哪個詞語說明結果和他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很好。請同學們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麼道理

(課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齊讀)

師:是啊,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板書: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師:這個故事使我們很受啟發。同學們願意再來讀一遍課文嗎

生齊讀:願意。

(生齊讀課文)

五、聯絡生活,觀察發現

師:我們的周圍哪些在起變化呢請同學留心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現。下節 課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上得輕鬆灑脫,學生學得開心自在。

我想問題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我設計了讓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解疑,把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致高漲,踴躍發問。分別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令我驚喜。這不由使我想起傳統教學,以前老師一問一答,學生圍著老師的問題轉,老師的答案是唯一的標準,學生的思維常常被束縛。可憐的孩子只能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爭議,沒有創新,不懂的問題只好“珍藏”在心裡。

“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句話,讓我回味無窮。

【同行評析】

這是《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的教學實錄,是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教師和學生都體驗到了課堂生活的快樂。剖析這堂課,我們發現,這節課,有幾個亮點值得一說:

首先,在識字教學上,能遵循三年級學生識字的水平、特點,讓學生預習,透過等多種渠道,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生字的方法,自主識字,培養自學能力。課堂上,教師採用“開火車認字學詞”“多音字重點提示”的方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這樣,真正做到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花的時間少,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讀感知”這個環節,安排“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問題 ”,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由於問題的存在,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們驚喜地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師的意料。在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心始終處於被啟用的狀態,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課文內容這個環節,以“重點問題”為線索,抓住重點段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科利亞的木匣》篇幅較長,段落較多,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段講解,所費時間多,效果也不好。這節課,林老師丟擲問題:“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透過討論交流、引出重點段落(9~11),在反覆誦讀中,採用“比跨步”“擺腳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並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總之,這節課,林老師始終用讚賞、尊重、呵護的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始終以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與教師平等相處,與文字進行自由的對話,在語文學習中感知自己、發現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