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除夕

除夕夜裡的流浪漢閱讀題答案

除夕夜裡的流浪漢閱讀題答案

除夕夜裡的流浪漢

蒼蒼松柏

燈光點亮了小鎮,鞭炮聲在除夕夜裡迭起。

窗內,人們圍坐推杯笑語;屋外,夜裡寒風刺骨,偶有煙花起落。小男孩隔著霧氣迷濛的窗戶,覷見了一條熟悉的人影,又是那個流浪漢!他正在除夕的夜色中流浪!

小男孩始見那個流浪漢是在春天。那時的流浪漢乾瘦,腰板還是直挺的,肩上掮著根系了兩袋垃圾的扁擔,身上裹著披散斑駁的棉襖,頂著鬈髭結塊的及肩散發,走近了閒坐著的人們。如果不是那一對灰濛濛的眼仁久久還會一轉動,那扁擔上的就不止是兩袋垃圾了。

“嘿,老頭要錢抽菸不?”小男孩循聲看去,一箇中年男人叫住了流浪漢,“我拿錢給你去買菸抽,要不要?”中年男人臉上泛起笑容。

“你給我煙抽嘛。”流浪漢停在中年男人身邊,像小孩索要糖果似的看著他。

中年男人稍稍離了離了流浪漢,繼而笑道:“我這兒有五角和一塊,你看哪張買得煙,說對咯,就拿錢給你買菸抽。”圍坐的人聞言大都忍著笑。

“我不曉得,一塊買得煙抽不嘛。”流浪漢問。

中年男人幾乎遏制不住大笑:“一塊囊個(怎麼)買得到煙抽,五角要比一塊大得多咯嘛,你真勒是撿渣渣(垃圾)腦殼撿搭鐵(蠢笨)咯!”

流浪漢聞言憨笑,說:“他們都說我憨,你給我五角,買菸抽嘛。”

“給你給你,快去買菸,不耽誤你撿渣渣咯,你一天工務繁忙得很。”中年男人搜尋一陣丟給了流浪漢,或許這是他第一次笑著給別人錢。

流浪漢接過錢像孩童接過久望的糖果,嘴裡嘟囔著:“謝謝咯,謝謝咯,買菸抽……”然後笑著漸漸走遠。

“你囊個騙人家憨包哦!”圍坐的一個婦女眼角堆著笑意道。

“哪點騙了嘛,說給錢就給他錢!不是騙嘛!”春風吹散了笑趣,拂過流浪漢漸漸遠去的樂滋滋的背影,卻也吹皺了小男孩的心,一種無法言清的東西壅塞在他的胸口。

後來,小男孩聽大人們說起,才知道流浪漢不是本鎮的,家人都不在了,平日靠撿渣渣(垃圾)度日;也會在別人酒宴後幫忙清理,充當廉價的勞力,人算勤快,手腳也還是麻利的,報酬往往就是殘羹與香菸。

第二次見到流浪漢是在秋天,小男孩和方到山上主持完修繕廟堂的奶奶在路上遇到了流浪漢。

流浪漢湊近了老人,笑道:“給我五角錢嘛——買菸抽,五角錢……”流浪漢臉上堆起的滿是褶子,只見他原本乾瘦的身子越發單薄,竟有了幾分佝僂,肩上的扁擔卻不見了蹤影。

老人剛從廟堂裡出來,微笑道:“我這兒沒得五角,你去問哈其他人。”言罷,趨步叫著小男孩跟上。

流浪漢又緊跟上來:“五角,給我五角嘛……”

老人不搭不睬直至擺脫了流浪漢,對著小男孩說教道:“遇到這種憨包,就不要理睬他。”

“我有一塊的`零錢的嘛?”小男孩高興的掏出兜裡的一塊錢,舉到奶奶面前。

“你給他一塊,他就會一直纏著你。這種憨包見得多咯。”老人不高興地說。

“那就給五角……”小男孩小聲說。

“不行!走!”奶奶生氣的把小男孩的一塊錢塞回兜裡,扯著他的手快步走開。

“為什麼呢……”小男孩心裡犯嘀咕。

“五角,給我五角嘛……給我五角嘛……”流浪漢斷斷續續的聲音漸漸被丟在了身後。

再後來, 聽說流浪漢逢著誰都會開口要五角錢,撿渣渣成了一件不要緊的事,而大家還是會說他是“憨包”,卻通常一邊笑著趕緊走開。至於流浪漢如何會養成向人要錢的習慣,小男孩隱約有了答案;而自此以後,看見廟堂裡威風凜凜的神像,小男孩就會厭惡陡生。

……

除夕夜裡,流浪漢第三次走入了小男孩的視線,那熟悉的身影在煙花迷霧裡漸漸清晰。

“哎,老爺爺在外頭很冷吧,也餓了吧?”小男孩想到。這會子大人們聊得正起勁,竟沒有人發現小男孩偷偷兜了一些吃食,悄悄溜出了和暖的房屋。

“老爺爺,過年好啊!這些吃食您拿去吃吧。”小男孩拽了拽流浪漢的棉襖,小手舉著吃的,笑盈盈的站在流浪漢跟前。此刻小男孩的心裡沒有以往兩次的空虛,似乎被什麼東西填得滿滿的。

煙花又起,五彩的光芒在流浪漢黑黢黢的眼仁裡熠熠閃光……

也許,新年的春天裡,小男孩會再見到流浪漢,還有那肩上掮著的繫了兩袋垃圾的扁擔。

(有修改)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除夕夜裡的流浪漢”為題,交代了時間和人物,既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與文章開頭除夕夜流浪漢的出場相呼應。

B.小說寫中年男人、圍坐的人、圍坐婦女都提到“笑”,這裡的笑不同平常代表善意的笑,而是流浪漢被大人們拿來取樂,具有諷刺意味。

C.“看見廟堂裡威風凜凜的神像,小男孩就會厭惡陡生”,厭惡正是“小男孩隱約有了答案”的證明,厭惡的或許是神像下求佛庇佑的人。

D.小說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手法,生動地塑造了流浪漢的形象,反映了弱勢群體的生存現狀,及作者對弱勢群體的同情。

5.小說中“小男孩”是怎樣的形象,主要作用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答:

6.小說運用了哪種敘述方式,前後兩次寫到流浪漢的眼仁,這樣處理各有什麼藝術效果?(6分)

4.D(小說沒有運用心理描寫的手法去塑造流浪漢。)

5.(1)“小男孩”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孩子(1分),他關愛弱勢群體,是傳統美德的繼承者。(1分)

(2) ①(情節結構)小說以“小男孩”的所見所聞為線素,見證人們對流浪漢的不同態度,使作品結構嚴謹,增強了真實性;

②(人物塑造)“小男孩”對流浪漢遭遇有關切,有同情;“小男孩”的單純善良與成人的世故冷漠(“中年男人”的表面是善行,實際是取樂及“奶奶”的唾棄,求佛庇佑卻無善行)等形成了鮮明對比;

③(主題表達)“小男孩”是揭示作品主題的關鍵,而“小男孩”沒有受中年男人和一心拜佛的奶奶的行為影響,給予弱勢群體應有的人格尊重和關愛,做出了繼承優良傳統美德的表率,用善舉傳遞了溫暖與希望。

(主要作用每點兩分,只要答對兩點,則給滿分4分)

6.(1)小說採用倒敘的敘述方式,(1分)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1分),引出了下文“憨包”流浪漢被大人們取樂、唾棄,而小男孩分與食物的故事(1分)。

(2)第一次的眼仁是“灰濛濛”的,呆滯的,所表露的是流浪漢對生活的忍耐與精神的麻木,第二次的眼仁是“黑黢黢” “閃光”的,是帶有生氣,流浪漢感受到來自小男孩的善意和溫暖(1分);前後兩次刻畫,形成鮮明對比,引發讀者的閱讀思考(1分),深化了文章的主題,作者希望弱勢群體能得到尊重,也希望他們能重燃希望,自尊自強的生活下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