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評課稿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記》評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楊老師執教的《昆蟲記》是課外閱讀指導課,老師精心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 楊 老師從《昆蟲記》一書封面到目錄的指導,每一頁都從內容上作了詳細地介紹,娓娓道來 , 學生對整部書先有了全方位的瞭解。接著, 楊 老師又從語文的角度向學生推薦文中的優美語段,指導閱讀方法。在這一過程使學生真正掌握了課外的方法,這在學生自薦語段階段可見一斑。最後, 楊 老師不是放任自流讓學生自己去讀,而是針對書的篇目劃分時間有步驟有計劃地去讀。使閱讀真正有實效。 整堂課 楊 老師指導的又細緻又有趣,學生完全沉浸於昆蟲的世界中。課上, 楊 老師較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鼓勵、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求知慾。
由於昆蟲的世界與我們的現實世界是有差異的,所以,每次指導到昆蟲的特殊的生活習性時,老師總是留下懸念,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相關篇章,自己去了解。整堂課, 楊 老師注重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傾聽學生的表達和反應,及時作出評價,並隨時鼓勵學生,誘發學生深入閱讀,翱遊於書海中,是學生的閱讀的點燈人。
拓展
[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先寫法布林觀察螞蟻、蜘蛛、蜈蚣、蜣螂的具體事例;接著介紹法布林的生平和他取得的成就。透過學習課文,學生能對法布林的事蹟有所瞭解,對法布林產生由衷的敬佩,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是與他對科學的熱愛、堅持不懈的精神分不開的。教育學生做事要有恆心和毅力。
[教學目標]
1.透過自主學習,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法布林有一定的瞭解,教育學生學習法布林堅持不懈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建議]
一、匯入
學生對法布林和《昆蟲記》知之甚少,可以抓住兩者的關係以談話的形式進行,給學生製造懸念,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初讀感知
學生透過自由讀課文,就知道了“昆蟲迷”是誰,對《昆蟲記》也略知一二了。老師順勢向學生介紹法布林及其著作《昆蟲記》。
文中出現了幾種昆蟲的名稱,有的學生比較熟悉,有的很陌生,在引導學生積累理解詞語的過程中,應對“地膽”“蜣螂”等昆蟲稍作介紹。
三、深入理解
學生從課文前幾個自然段中能看出法布林從小就是一個昆蟲迷。但僅僅知道這些還不夠,可以抓住“專心致志”“如痴似迷”“屏住呼吸”等詞語使學生體會到法布林觀察昆蟲時的專注和投入,為理解法布林兩段話的含義和體會法布林的'品質作鋪墊。還可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親身體驗談體會。
文中出現了法布林的兩段名言,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其含義。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後,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法布林的品質。
四、拓展延伸,昇華理解
學習完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如果現在面對法布林,你想對他說什麼?如果要你為法布林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使法布林的事蹟和品質更深入學生內心。
有的學生課外可能閱讀了《昆蟲記》,課內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收穫,使全班學生對《昆蟲記》有更多的瞭解。
五、識字與寫字
本課要求學生會認10個生字,要注意提醒學生“隧”的聲母是平舌音“s”,不是翹舌音“sh”。“擅”的聲母是翹舌音“sh”,不是平舌音“s”。“耙”不要讀成了“bā”。“弦”不要讀成了“xuán”。
要求會寫8個字。書寫時提醒學生“健”中間的“廴”不要寫成“辶”,“肺”右邊不要寫成“市”。
[參考資料]
1.法布林
法布林(1823-1915),生於法國南部聖雷翁村一戶農家,童年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由於貧窮,他連中學也無法讀完。但他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物理學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880年,他終於有了一間實驗室,一塊荒蕪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鍾愛的土地,他風趣地稱之為“荒石園”。在最後的35年中,法布林就蟄居在荒石園,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科學札記等資料。1915年,92歲的法布林在他鐘愛的昆蟲陪伴下,長眠於荒石園。他還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作品。法國文學界曾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為稱號,推薦他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可惜還沒來得及做最後決議,便傳來法布林已經離世的訊息。
《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第一卷於1879年問世。1910年,第十卷問世。這部昆蟲學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一定地位。它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
2.幾種昆蟲
蜣螂:昆蟲,全體黑色,胸部和角有黑褐色的長毛,吃動物的屍體和糞尿等,常把糞滾成球形。有的地區叫屎殼郎(shǐkelàng)。
蟋蟀:昆蟲,身體黑褐色,觸角很長,後腿粗大,善於跳躍。尾部有尾須一對,雌的兩根尾須之間有一個產卵管。雄的好鬥,兩翅摩擦能發聲。生活在陰溼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莖和種子,對農作物有害。也叫促織,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地膽:又名土,有劇毒,可做藥材。
3.作者
葉永烈,當代著名作家。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1歲起發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創作了眾多的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普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