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陶行知有感優秀(精選7篇)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師是踩著陶行知先生的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你學習陶行知有什麼感想嗎?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學習陶行知有感範文,與你分享!
學習陶行知有感優秀 篇1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師是踩著陶行知先生的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陶行知先生可謂是每個老師的老師,在老師的金玉良言中,我讀懂了應該怎樣做老師。
首先是服務精神,“教師的服務精神,系教育的命脈。金錢主義,最是破壞教師職業的尊貴。”教師應當知道教育是無名無利且沒有尊榮的事。教師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之可言。我們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無價之寶,非金錢所買得來。
教師的服務精神是建立在自覺、自願、自動的基礎之上。金錢是買不到,別人也強迫不了的。金錢主義是教師的大敵。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動”,從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論中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師的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財富,也沒有悠閒自得的舒適和安逸,作為教師就要努力淡薄名利,淡化物慾,以平平常常的心態上班,踏踏實實的心態幹事。
“各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這是我學到的第二句話,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我認為教師是一個為學生服務的職業,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的。
教師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恭德慎行,為世師範”。
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年,我帶領學生去秋遊,在旅遊途中我把自己零食的包裝袋及垃圾都收在自己的手中,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把垃圾提在手裡準備隨時扔進垃圾筒,沒想到這一切都被學生看在眼裡。
回到學校後,在學生的日記中我看到好多學生都對這件事情深有感觸,對他們的教育意義遠遠高出平時在課堂中的喋喋不休。
作為教師,遇事應以道德規範為準繩,合乎規範的事就做,違背規範的事不幹,處處以身作則,事事做學生表率。
還要努力做到“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按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弘揚敬業、奉獻精神,樹立良好的形象。
為了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就必須首先致力於培養為人師表的品德。有人說過,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種。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夫子的這句名言,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的考驗,仍放射著哲理的光輝,引導著激勵著我們深思。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這是陶先生教給我的第三句話,教師是平凡人,但平凡絕不意味著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偉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擁有一顆責任心,人生一世,沒有人能逃脫這樣那樣的責任,不管是對工作、對家庭,還是對社會。
只有富於責任心的人,時時處處盡責的人,才不愧為真正的人,大寫的人。工作是人安身立命、實現自我價值之所。古人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說法,現在的人也愛說“在其位、謀其政、做其事、盡其責”,忠於職守、勤勉盡責是一名工作人員起碼的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質,每個人的崗位不盡相同,所負責任有大小之別,但要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精益求精,卻離不開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具備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有了責任心方能敬業,自覺把崗位職責、分內之事銘記於心,該做什麼、怎麼去做及早謀劃、未雨綢繆;有了責任心方能盡職,一心撲在工作上,有沒有人看到都是一樣去做,做到不因事大而難為、不因事小而不為、不因事多而忘為、不因事雜而錯為;有了責任心方能進取,不因循守舊、墨守陳規、原地踏步,而是勇於創新、與時俱進、奮力拼搏。學生就是教師的事業,學生的成功就是教師的成功,每個學生都是具有個性的個體,不是冰冷的零件,所以教師要多加幾錢事業心、責任心和愛心以微火燉制才能出好味。教師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是以精神振奮精神,以人格感染人格的事業,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更是集中概括了陶行知先生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擁有愛心是一個教師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業“護照”,是做一個好教師的前提。陶先生說我要有一句話奉勸辦學的同志,這句話就是“待學生如親子弟”,一直以來,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主動的愛。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是後進生轉變的催化劑;
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心中總會湧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裡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
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
俗話說:教師的活兒是良心的活兒,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
我們又怎麼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皮格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頭變成少女,我們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上帝,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我們面對的全體學生。
就這樣,陶行知先生的人格力量和教育思想陪伴著我一路走來,伴隨著我在教育道路上的成長,我相信有了陶先生的指導,我將向著陶先生描述的教師最高境界出發併到達!
學習陶行知有感優秀 篇2
最近,我讀了幾篇陶行知先生有關教育的論文,對照自己的教育實踐感觸頗深。我覺得,陶行知先生倡導“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論,真是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我常常問自己:有時候,自己的教育效果為什麼不那麼理想?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自己還不夠較“真”,許多人類文明的精華,在我的心目中,有時候可能只是“教條”,甚至只是一個美麗的包裝,而非不可動搖的生活準則,既不是發自內心的理想信念,更不是早已形成的優良品性,生活中的我充滿矛盾,左右搖擺,這就是造成“教的是甲行的是乙”的原因。
對學生來說,這就是“壞的生活,壞的教育。”而只有當我感到把教育從目標到過程都非常認真時才是卓有成效的.當然,教師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沒有七情六慾,沒有私心雜念,要求教師人人都達到陶公那樣的境界,更不現實。但是我深深感到,作為教師有幾點卻必須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努力在教育生涯中實踐之:
首先,教師對待學生必須公正公平。這是學生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你就不可能讓學生感到滿意。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更加困難。我想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強調“公平公正” 對待學生的。這可以從陶公真心實意大辦“平民教育”、“孤兒教育”中得到驗證。
重要性最多隻有3 :7,而且那份“知識”還得依靠“認真”來學習,那份“才能”還得憑他的“認真”去發揮。所以有句名言說得好——“態度決定一切!”
學習陶行知有感優秀 篇3
默默從事教學多年來,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職”就是把書教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教育學生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為人師表。教師素質重在師德,教師職業道德充分體現了教師特有的職業思想、職業情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關鍵。教育是事業,是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還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高校是我國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任。教師是高校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在當代,教師只有從根本上掌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師德修養,樹立較強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形勢和新任務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為新世紀的優秀教師,除了學識淵博、教學得法之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這就是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這是沒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於對社會、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責任感。能承擔如此重任,那麼首先教師自己做人的層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
學習陶行知有感優秀 篇4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認真地學習了他的教育思想,讓我的思想進行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洗禮。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我們要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跟大眾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我們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資訊,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會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為了使大眾掌握文化知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在我們前輩中間,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他們都是我們教師的一面鏡子。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新世紀的創新型人才。
學習陶行知有感優秀 篇5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學習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論著,讓我的收穫頗豐、感觸很深。
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其中“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讓我印象最為深刻。陶先生說“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會學”、“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就“教學做”三者關係而言,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與學都以“做”這中心,“教學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學,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學。就教育與生活的關係而言,“教學做”有一個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實際生活”,實際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麼日常生活學是學,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學習。動手做對自己就是學,對他人就是教,手腦並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現象是普遍存在於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實行“教學做合一”,教師拿做來教,才能算是真教。學生實行“教學做合一”,手腦並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教學做合一”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自動、自學、自得的“治學”能力,才能培養學生手腦並用,能言善行。
還有陶先生“愛”的教育理論讓我體會到了我們要時刻愛自己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發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教師不僅要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裡,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溫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注重“以人為本”,“教學做合一”,愛學生,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學習陶行知有感優秀 篇6
讀《陶行知教育思想》一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說,教育的核心是愛學生。熱愛學生是師德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陶行知“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體現。陶行知說:“大家願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愛的教育是少年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說: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因而教育應當充滿愛。可是,教師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樂。當屢次教育總不見效果,當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腦後,學生中錯誤常犯、是非不斷,他們都會煩惱、生氣,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也會剋制不住自己對學生髮脾氣,但冷靜下來又會覺得很內疚,也許他們有很多缺點,也許他們是一犯再犯。一個孩子反覆出錯,只是說明他自制力差,他們需要的決不是粗暴的對待,而是更大的.關懷和更大的耐心。這就要求教師更應敞開愛的大門,接納每一個孩子,寬容每個孩子。無論他是健康成長的幼苗,還是被風霜侵蝕的小草,都要用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用愛融化孩子心靈上的堅冰,用教師的大手牽著他們的小手,帶著他們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教師的工作是單調的,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師的工作更是默默無聞的。當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傾頹的教室,扛住貧窮和孤獨,扛起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這就充分體現出每一位教師都應擁有了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師用他們無悔的師愛在默默中為孩子們鋪灑陽光,點燃希望。既然選擇了,就默默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勞作著、戰鬥著。三尺講臺是他們馳騁沙場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筆站在這三尺講臺之上,他們自豪,他們榮幸。聽,新課改的號角已經吹響;看,“和諧社會”重要思想和“和諧校園”指導精神指引著我們與時俱進的腳步。他們手拿三寸粉筆,百舸爭流,他們穩站三尺講臺,千帆勇進。“責任重於泰山”,面對這樣的千斤重擔,鼓勵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幹,事業便會充滿陽光。有多少個夜晚當別人已沉睡夢鄉的時候,他們還在拖著疲憊的身體在臺燈下回復學生寫的心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責任,是“愛”的責任證明了自己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他們甚至用鮮血和生命維護了師尊,鑄就了師魂,譜寫了一曲曲人民教師的壯烈凱歌。他們,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導下的中國教育的一代傑出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陶行知先生以“愛滿天下”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的徹底獻生精神,把滿腔熱忱和真誠愛心傾注給每一個青年學子。一個“愛”字貫穿了他的整個教育思想,要教好學生,愛是基礎,愛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滿愛,才能真正做到用愛去教導學生。每一位教師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裝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把教師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工作的信念。從現在起,用心用愛去做每一件事情,讓愛傳遞。
學習陶行知有感優秀 篇7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創新的理念。透過閱讀《六位教育家》,學習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關事蹟,自己作為教師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裡學到的東西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愛崗敬業
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要做“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的人。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
二、要有愛心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在這點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加強師生情感,用愛心培養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愛學生,怎麼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製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點,不誇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裡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四、提高自身素質
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以自身之言行給學生以楷模之影響。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師生關係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係,要求學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講禮貌,談吐文雅;要求學生衣著樸素、大方,自己就要端莊、整潔;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說到做到;要求學生說話誠實,自己就要表裡如一。動之以情、以情育人,曉之以理、以理塑人,導之以行、以行正人。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育是萬古長青的事業,教師的任務無尚光榮,因此,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