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二年級音樂《調皮的小鬧鐘》評課稿

二年級音樂《調皮的小鬧鐘》評課稿

【總評】

這是一節小學二年級的音樂欣賞課。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學會聆聽、學會體驗、學會理解,樂於表現,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到教學環節的設計及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興趣愛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巧妙

讓學生聆聽管絃樂《調皮的小鬧鐘》,感受音樂所描繪的鐘表的形象,體驗輕鬆愉快的音樂情緒;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雙響筒、三角鐵、無皮鈴鼓並探索敲擊的方法,並能選用合適的樂器為樂曲伴奏,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透過參與音樂活動記憶主題旋律及插部音樂。這是蔣老師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完成這些目標,蔣老師結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巧妙的設計。由於遵循學生的心理、年齡和認知水平規律,教學主線清晰、環環相扣,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被激發,學生參與音樂的情緒得以高漲。最終,在快樂的音樂活動中,學生對音樂得感知理解能力、鑑賞分析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二、以興趣為出發點,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參與音樂的積極性

從上課開始到課堂的結束,老師讓學生聽了很多次音樂,然而,在多次的重複聆聽中,學生全身心地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沒有感到一絲的枯燥與無趣。這是因為,每一次聆聽,教師都安排了不同的內容和形式,每一次聆聽,教師都用親切地語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律動時低年級欣賞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新課標提出,學生要“能隨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節拍的變化,有表情地進行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表演。”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律動,讓學生用整個心靈和肌體去感受音樂,並透過律動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節奏、速度、情緒、旋律的變化,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表現力。

在主題音樂的學唱上,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聲音去模唱旋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音樂結構的分析上,可愛、俏皮的鬧鐘圖片迎合學生的“口味”,給學生莫大的驚喜,以至於在分析曲式結構上印象深刻、把握準確;在分段欣賞後的總體欣賞上,為使曲式結構更為完整,教師設計了“為小鬧鐘設計髮型”這一環節,那一根根依樂句、旋律、節奏和情緒特點而設計的“頭髮”讓學生整體感受了音樂,也更深一步地理解了音樂;在樂器的伴奏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的聲音、演奏方法及適合伴奏的樂段,從而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自信;在最後的放鬆運動環節,教師仍然是在整首欣賞中完成的,然而卻創編了學生平時在體育課時才會用到的“放鬆運動”,學生的那份驚奇可想而知。

三、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音樂

二年級的學生知識技能相對較弱,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樂器的情緒與特點呢?蔣老師設計了大量的生活化的語言,透過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驗去感受音樂。如,在樂曲中的三個主題音樂上,蔣老師根據樂曲特點將之分為唱歌的小鬧鐘、跳舞的小鬧鐘和工作的小鬧鐘。於是,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結合音樂特點,輕鬆地掌握了樂曲的曲式結構,並能隨音樂自由表現。在整體欣賞樂曲環節中,一根根奇特的“頭髮”將整首樂曲分析得透徹而又一目瞭然,學生在一根根的頭髮中瞭解了樂句,把握了樂曲的情緒、旋律的特點。

也許是第一次面對攝像機上課,學生在最開始參與音樂的時候還不夠大膽。但隨著教學過程的一步步進行,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有趣的課堂所吸引,學生似乎完全忘記了教室裡的攝像機,每個人在音樂活動中盡情表現。總的來說,這是一節非常精彩的音樂欣賞課,對於怎樣將奧爾夫的音樂教學理念融合到平常的音樂教學中,這節課給予了我們很好的示範和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