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版資訊科技三年級上冊愛的回聲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選自新綱要雲南省實驗教材《資訊科技》三年級第一冊第二單元第7課《愛的回聲》,本課主要是曲線工具的用法,並將曲線分解為單弧曲線、雙弧曲線、閉合曲線三種,用簡潔、易懂的方式,講解了曲線畫法的基本要領。本課主要使用三種曲線進行繪畫,還使用了橢圓、複製、貼上及填充工具,這既是畫圖軟體的基本組成部分,又是對橢圓、複製、貼上、填充工具的補充和進一步深化。本節課是《畫圖》單元的難點。
2、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①學科整合。本課整合了美術、資訊科技,透過學科的整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②講練結合。三年級學生對單元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握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實踐和探究。
③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合作、探究性學習貫穿學習的始終。同時,教師恰當的組織調控,能夠創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
④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讓學生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教學物件分析
教學物件為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生已經熟悉了Windows中自帶的畫圖軟體的介面,以及部分工具的使用,能夠對軟體進行簡單操作,課程設計應照顧到各種層次的學生,難易程度適中。
4、教學目標
從美術與資訊科技學科整合出發,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提高學生對美術與資訊科技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瞭解曲線的畫法,領會畫曲線時滑鼠操作中的畫、點、拉操作要領。
②透過實踐和上機討論,結合教師的演示、講解,提高使用畫圖程式的技能與技巧,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教育。
③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激發他們學習資訊科技的積極性,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敢於創新。
5、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和閉合曲線的畫法,為本課重點。畫曲線時滑鼠操作中的畫、點、拉操作要領,尤其是閉合曲線的畫法,為本課難點。
二、說教學結合法
以任務驅動為主線,設計以下教法:
啟發式(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索曲線工具的使用方法與前面學的直線等工具的不同之處,找出問題。
探究式(解決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索曲線工具的使用要領。
實踐式(熟練提高):使用曲線工具繪圖,進一步熟練曲線工具的使用方法。
導撥式(確保掌握):針對學生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給予及時點撥,確保每個學生掌握突破課堂難點。
7、課型:造型.表現
8、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主題
1、課前活動,獲得新知。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物件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裡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
上課開始,播放影片,海底小精靈(水母),現在海洋中的小水母越來越少了,為什麼啊?(水母具有監測水質和檢測海浪的作用)讓學生了解水母的生存環境。
2、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影片結束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老師最近收到了一個環保繪畫比賽通知,要求以水母為主題進行電腦繪畫,展示宣傳海報和教師完成的電腦繪畫,讓學生觀察,吸引學生並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出今天的重點內容。透過觀察和欣賞已經完成的畫面,分析畫面的'形成和工具的使用,為之後的創作做鋪墊。透過問題競猜引出課堂,激起學生探知的渴望。
我展示電腦繪畫並提問:“如果想把水母畫在電腦上,應該怎麼做呢?”
學生討論後得出了答案:太難了;不是畫圖軟體畫的;用橢圓工具畫的;用曲線工具完成的。我結合學生答案引出,這幅作品是用曲線工具完成的,老師有簡便方法,按照老師的方法,能很簡單的完成,同時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你們真棒,觀察的很仔細!”然後順勢匯入新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曲線工具畫圖,大家有信心這項完成任務嗎?”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信心十足。這些問題的設計不僅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渴望,而且讓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匯入,是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起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是在無意間給了學生一個任務,用“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往前探索。
(二)互動學習,交流體驗
1講練結合,探究學習。
(1)互動遊戲,曲線分類:讓學生觀察,畫裡面都出現了哪些圖形和線條,你能用什麼方法畫出來?
單弧曲線 小水母的身體、海底世界
雙弧曲線 小水母的觸鬚、海底世界
閉合曲線 小水母身體上的斑紋
(透過尋找繪畫中的曲線,讓學生明確曲線的形成和分類,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和體會。)
(2)初步體驗,巧畫水母。
任務1:初步體驗單弧曲線的畫法。
學生透過觀察水母的身體,自己感受單弧曲線的形成和特點,初步體驗曲線的畫法,試著用曲線畫出水母的身體。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進行探究練習,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演示1:教師講解演示單弧曲線即水母身體輪廓的畫法。
結合三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對於教材上比較制式的操作方法,我總結出針對三種不同曲線的繪畫口訣,口訣淺顯易懂,方便低年齡學生學習、操作和掌握。
單弧曲線的口訣:畫——拉——拉,朝相同的方向拉。
由於第一次使用曲線工具畫曲線,學生自主探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此環節時採用了演示教法。我先透過多媒體控制平臺向全體學生演示畫曲線的方法,邊演示邊介紹畫法。教師介紹之後再讓學生動手實踐,並提示學生注意曲線的粗細和顏色的設定。
(3)小試牛刀,巧畫花紋。
任務2:分小組討論如何使用雙弧曲線畫出小水母的觸鬚。
在學會單弧曲線畫法的基礎上,教師出示雙弧曲線,分小組找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嘗試畫水母觸鬚,並說說雙弧曲線應該如何繪製,小組內推薦同學到教師機進行繪製展示,共同探究總結雙弧曲線的使用要領。
演示2:學生嘗試講解演示雙弧曲線即水母觸鬚的畫法。
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歸納出雙弧曲線的口訣:畫——拉——拉,朝相反的方向拉。
任務3:學生自學教材,使用閉合曲線畫出水母身上的斑紋。
演示3:學生自學繪製閉合曲線的方法,並填充水母顏色。
鼓勵學生先自學教材,再動手嘗試繪製封閉曲線。學生只有透過親自動手去試一試,他們才能掌握曲線的奧妙所在。並讓完成較好的學生進行展示。
請學生演示並一起總結閉合曲線的口訣:點——點——拉,選好方向慢慢拉。
學生畫出完整的水母,併為小水母增加夥伴(利用複製和貼上完成小水母的增加,使用填色工具為水母進行填色)。
重點提示:在填充顏色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漏色的情況,應該用鉛筆工具進行補充,然後再進行填充。
學生在繪製的時候,教師巡察個別指導,同時也發動那些技能掌握較快的同學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去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4)大顯身手,描繪海洋。
任務4:給小水母建個漂亮的家。
討論:學生討論水母的家在什麼地方?透過學生的各抒己見,充分發揮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利用曲線工具勾畫出美麗海底世界並用填充工具填色。
演示4:教師演示畫出海水以及其他場景,並使用複製、貼上工具把水母貼上到海洋背景中。
學生自己勾畫場景,完成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在學生掌握了完成任務的技能和方法後,立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剛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完成一項任務,這也是對學生已有知識和技能的一種鞏固。
(5)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評價作品。
待學生大多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組織學生互相參觀,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透過對成果的交流評價,不僅可以使更多的學生的學習長處得到弘揚,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勵,還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體現學習過程的創造性。
(三)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結合板書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利用曲線可以創造更多充滿情趣的生活場景。這一環節是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讓學生談一談本節課都有哪些收穫。最後教師作小結給學生這節課的學心態度以及技能的掌握做一個總結性的評價。
四、說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成功、有效的把教學重、難點分散在幾句簡單的曲線繪畫口訣中,學生按照口訣,能對較難的曲線繪畫有簡單的記憶操作方法,之後也能按照口訣完成三種曲線的繪製。
(2)教學設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3)教學任務的設計符合本課的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任務”和“驅動”之間的統一性和任務的層次性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完成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
(1)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意識不強。
(2)學生對作品的評價還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