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舞蹈

傳統舞蹈滄州落子基本簡介

傳統舞蹈滄州落子基本簡介

據滄縣縣誌記載:落子是大秧歌中的一個小場子,起源於清代嘉慶和道光年間(1796一1821年)。傳統的落子,女的腳踩寸蹺(又名踩寸子),手持花扇或小竹板,男的手打霸王鞭。落子的舞蹈特點是,扇花少,舞姿造型多,注重曲線美,講究韻味兒。扇舞的風格瀟灑,板舞的動作幅度大,節奏變化多,非常明快。落子的傳統節目,內容大多是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以及愛情故事和人們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如《茉莉花》、《放風箏》、《嘆情郎》、《繡手絹》、《尼姑思凡》等。其中《榮莉花》、《放風箏》經過加工、整理,更加優美動人,成為舞壇上久演不衰的保留節目。

傳統舞蹈滄州“落子”

已故的著名民間舞蹈家周樹棠在繼承和發展滄州落子方面有突出的貢獻。周樹棠從小在“落子坊”學藝,經過四十多年的磨練,自成了落子舞的一個藝術流派。他的舞蹈動律特點是,突出地刻畫了女性“三道彎”的舞姿造型:頭是歪的',腰是擰的,腿是曲的,線條兒美,韻味兒濃,使人感到典雅、秀美、端莊。在舞蹈步伐上,吸收了我國古典舞和兄弟民族舞的優長。周樹棠認為,民間舞不發展,不創新,就沒有生命力。為了發展落子舞中的板舞和扇子花,他從各民族民間舞中,曾記下許多舞蹈語彙和舞姿動律,經過一番剖析和鑽研,把許多舞蹈語言溶化到落子舞當中,進而加工整理出二十多套扇子花和板舞動作組合。這些瑰麗多采、千姿百態的動作,增強了落子舞的表現力,發展了落子舞的傳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