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一年級傳統文化上冊《孔子下》教案

一年級傳統文化上冊《孔子下》教案範文

教材分析:透過孔子語錄,讓孩子們遵循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在理解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讀背誦本文的任務。

教學重點:透過多媒體、活動等多種教學手段在一堂課的各個環節中反覆強化學生的朗讀和背誦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在教學各環節銜接中對教師指令的準確把握並努力突現其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1.本學期我們已經學了《熟讀精思》中古人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請同學們回顧一下。

老師明確:學習方法是:熟讀和精思。且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全班齊聲背誦全文)肯定其背誦的熟練度後引出今天將學的課文。(匯入)

2.請同學們不要翻書,先放鬆一下腦神經,讓我們先來看幾幅漫畫。看看畫的都是些什麼?比比誰的觀察力最強最準確。

a.展示課件中第一幅漫畫。在同學們開動腦筋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回答後,為該圖配上相應的說明文字------“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老師示範性地帶讀,學生跟著朗讀一遍。

b.同樣的操作方法:放圖---思考----回答---文字---帶讀---朗讀(共5幅)

初步目標:學會流利地朗讀每一段文字。

3.現在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老師將給出每段話中生字的解釋,請同學們自告奮勇起來翻譯句子。(老師點評並給出規範的.翻譯方法,隨後透過課件切換,回到相應的每張漫畫,請同學們透過朗讀及時鞏固一遍。)

在翻譯中老師需要適時補充拓展的內容:

a.古人的“學”包括哪兩方面內涵?

老師明確:學分小學和大學。小學---詩辭章句;大學---修齊治平(板書)

b.為何古人會因“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而“不亦樂乎”?

老師明確:古人倡導“遊學”傳統。透過學識的增長道德素養的提高實現自我價值的昇華並以此為樂。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遊學”有些接近於現代的學術交流。(板書)

c.學和思的辯證關係是怎樣的?

老師明確:學而不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而不學---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而會產生“罔”和“殆”的狀態。(板書)

4.同學們逐句翻譯和朗讀得很好。下面我們把所有的畫面和文字串起來,請同學們抬頭看著課件和老師一起圖文並茂地朗讀全文。(對學生的朗讀給予肯定和點評)

接著再請學生在沒有老師領讀的情況下,獨立地邊看邊讀。(同樣給予點評)

5.聽了同學們流利的朗讀,老師對你們的能力非常自信。下面老師要加大難度,只給同學們看圖片,而隱去了文字。看行不行?

a.哪位同學自告奮勇先來試試?(給予表揚和鼓勵)

b好。現在請全體同學一起來看圖背誦。(給予表揚和鼓勵)

課堂檢測:6.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剛才背誦的內容,結合課本,歸納一下文章教會了我們哪些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總結:老師明確:

一、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思、思而學。擇善而從、擇不善而改

二、學習態度:

不亦說乎、不亦樂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7.經過了一段緊張的操練,下面讓我們回到生活場景中輕鬆一下,完成一個情景對話。(展示課件)

要求:用文中剛學到的原話填入對話的空白處。

過程:老師先介紹對話的背景,再請同學踴躍舉手填空。

8.同學們活學活用的能力很強。不知道表演能力如何?下面老師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情景對話中的人物。

(強化熟讀背誦又能學以致用的目的基本能夠達到。最後以掌聲和全班再次流暢地背誦全文作為這一環節的結束。)

9.小競賽------名言/故事、語錄大串聯

規則: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從老師課件中顯示的6幅卡通畫中選中其中之一。每幅圖都隱藏著一套題目。每套題目中都包含著兩個成語故事或名言,抽到題目的代表可以在規定的3分鐘時間內和全體組員進行討論。討論圍繞兩個問題展開:

第一:這兩個成語或名言分別與文中哪句相對應?

第二:你為什麼要將兩者關聯起來?說明理由。

凡是答對一道的代表都可以為本組贏得1分。

過程:在討論時老師及時到各組瞭解進展,並控制好時間。在交流討論結果時,如有代表答錯的,老師給出正確答案並解釋其中的原因,同時對其答對的部分給予肯定。最後以得分的高低確定各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