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讀品三國有感

讀品三國有感範文

我迷上,或者說關注《百家講壇》,是從易中天開始的。易中天站在講臺上,三千年的往事流水,歷代帝國的惆悵,三國的風風雨雨,茶油煙酒的典故,中國男女的趣事,大江南北的城市,南北方人的差異……娓娓道來,讓你喜不勝收,讓你驚歎中華文化竟然可以如此品讀。

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易教授開講了:話說東漢末年……

於是有飄逸瀟灑的儒將風度的周瑜徐徐走來,讓蘇軾讚歎不已,直作“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在大家的印象中,長期根深蒂固的.“奸雄”形象曹操,開始在易教授的點撥下得到正名。其過人的文采才華和卓越的軍事能力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驚喜之餘,人們對三國這一人才輩出的時代的重要人物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我喜歡易中天的詼諧機靈,還有他那既高深又嚴密的評論。他不信《三國演義》裡的故事,因為小說家的言論往往最不可靠。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他考證《三國志》、《魏略》等正史書,再加上自己有條理的科學推理和綜合分析,得到了可能的最佳解釋。這一點確實難能可貴,因為要做到用純粹的歷史唯物主義來解釋歷史現象非常不容易。

為此,易中天拋棄了“狀諸葛多智而近妖”的孔明,“狀劉備多善而近偽”的劉玄德;拋棄了只會奸詐狡黠的曹孟德的世論;拋棄了因小氣而死的周公謹。拋棄了只憑成敗論英雄的偏執觀點。

另外,易中天對“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的劉表,“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的劉禪等三國中常認為是失敗者的人物也做出了客觀的評價。

最後點明瞭深層次奧妙:三分歸晉並不是魏、蜀、吳的無能,而是同為寒士階級出身,靠武力打天下的他們,並不符合士族階層當政這一歷史潮流。蜀堅持,所以先亡。魏放棄,出了“九品中正制”,還是亡了。吳妥協,任用了大量江東士族,但後來又趕盡殺絕,遲些也滅亡了。這個由士族地主階級――也就是世代讀書,壟斷官階,如“四世三公”之類的群體參與並控制政治的歷史趨勢,不是曹操、劉備等一時的英雄俊傑能改變得了的。

讀易中天,歷史的迷霧被揭開,歷史真相的秘盒被開啟,歷史的本質被還原。被點醒釋懷興盡之餘,我們又多了一個瞭解歷史的角度,而且領悟更加深刻了。

讀易中天,我們可以遨遊波瀾起伏的三國曆史,感受傳統文化的歷史內涵,品味潮起潮落的滄桑情懷。衝一杯淡茶,聞著清香,翻開一卷,盡情地享受這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奇遇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