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讀三國有感作文450

讀三國有感作文450

導讀:《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小說中充滿大量謀略,爾虞我詐等場面的描寫。其中還有很多細節,屬於那種不思則以,細思後怕的型別。總之《三國演義》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國讀者的歡迎,歷史價值極高。

讀三國有感作文450

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曹操在歷史上飾演的一直都是反面角色,一直都是一位奸臣。但自從我聽了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為我們講解了“三國”以後,我才發現“曹操是奸臣”是對歷史的一種誤解,一種偏見,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尊劉(劉備)”的,所以人們在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才會認為曹操是奸臣,但是易中天教授用很公正的態度把曹操放到三國這一歷史背景中去品讀。

在易中天教授的口中,曹操不是“奸臣”,而是“奸雄”而且是“可愛的奸雄”是一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位心胸很寬廣的人,而且是足智多謀,英勇善戰,他並不比諸葛亮差,應該說諸葛亮在他之下,因為曹操既是一名文臣,也是一名武將。而諸葛亮呢?僅僅是一個軍士罷了。

曹操只會笑不會哭的,在任何時候,即使是在他戰敗時,或是在即將戰死時,他也只會笑。他也很注重人才,好的人才他都不會放過的,因為他不記前嫌,即使是敵人的手下,即使是曾經背叛過他的人,只要是能人,才人那他一定會好好重用他的。因此,曹操的軍營裡是一個人才倍出的地方,不僅曹操是個人才,就連他的手下都是能文能武的人。

在聽完易中天的講課後,我覺得他的評論是正確的。曹操是一位“奸雄”,一位“可愛的奸雄”。是他為三國的歷史增添了光輝。

讀三國有感作文45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的故事流傳甚廣,家喻戶曉,三國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們為他們的忠義,智謀,武藝所折服。我很早之前就讀過《三國演義》了,卻有囫圇吞棗之嫌,對許多章節不求甚解,等到第二次通讀《三國演義》時,心中的感受發生了許多變化。

第一次讀原著時,只顧好看,我就選取其中著名的故事翻閱,再加上對許多字義不理解,所以就只曉得關羽之勇,諸葛亮之智了。隨著知識的積累,我對三國的故事更加熟悉,對其中的人物也有了客觀公正的評價。當我第二次捧起原著時,看得極其認真,對許多文字都是與真實歷史現實相對比,加以求證。讀到“草船借箭”時,我知道這本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事情,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謀,故移花接木,描繪了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讀到“關雲長義釋曹操”時,我不僅敬佩關羽的仁義之心,更明白了“釋”背後的玄機:倘若殺了曹操,北方必定群龍無首,群雄會再次紛爭,中原大地又將經歷一場浩劫。其次,當時劉備實力遠不及孫權,倘若沒了曹操的威脅,孫權能容得下劉備嗎?我還從其它書籍中得知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證。越讀到最後,心情越是無奈,一篇《出師表》可歌可泣,怎奈“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真應了那句“是非成敗頭空”,三國苦苦紛爭,誰料國土悉數落入司馬氏之手,可悲可嘆!

第一次讀三國,只顧欣賞文字的妙處,故事的精彩,第二次讀三國,學會了去揣摩人物性格,事物的因果關係,感覺大有不同。透過閱讀《三國演義》,我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真乃受益匪淺呀!

讀三國有感作文450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中的公瑾是誰?三顧茅廬講述了什麼事情?我們都要透過品味三國來得知。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局面,書中提到了許多熟為人知的人物。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是三國中時期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是說赤壁之戰的場景。

劉備、諸葛亮、曹操、孫權都是人人皆知的人物,三顧茅廬就是劉備和諸葛亮的發生的一小段故事。

三顧茅廬是將劉備為了請諸葛亮輔佐他。可能是天意弄人吧,劉備連去了兩次都沒有看到諸葛亮的身影。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三次拜見諸葛亮,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真誠打動了,同意輔佐他。並且一出口就說出了“三分天下”。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劉備堅持不懈的精神,諸葛亮的一凡說辭,後人有詩曰: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拍畫圖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學識淵博、神機妙算。

那麼周公瑾,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我記得有一會說到:孔明三氣周公瑾,柴桑口臥龍弔喪。周瑜被孔明氣死,並在死之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從這幾個事件有的人就說周瑜是個心胸狹窄的人。而我卻不這麼認為,周瑜大呼是因為感嘆諸葛亮為什麼不是效忠於孫權?體現出了他為國而憂的心情。可見他是一個愛國的人。

從品味三國中,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人物的品質,如:劉備的仁義待人、諸葛亮的學識淵博,曹操的雄才大略等。我們要不斷吸取別人的優點,來彌補我們的缺點,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讀三國有感作文450

在學習生涯中,我結識了不少好書,它們陪伴我不斷前進。其中有一本好書讓我如此著迷,細細品味,它就是——《三國演義》。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段慷慨激昂的開篇詞,將我深深地吸引進去,迷上了它,一發不可收拾。

俗話說:“看《三國演義》,替古人擔憂。”是啊,情節吸引力如此強,使我不得不為它哭泣,為它大笑。

當我讀到“桃園三結義”時,我彷彿感受到了兄弟情誼。一張招兵買馬的榜文,將三位素不相識的好漢緊緊的聯絡到一起,結成了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聲,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們志趣相投,按年齡大小,拜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正是因為他們的重情誼,講義氣,才演義了一段段美好的歷史;當我讀到“三顧茅廬”時,我似乎體會到了劉備的求賢若渴,他希望有仁人志士能夠輔佐他走上成功的道路。劉備三次到草廬請諸葛亮,兩次的不遇並沒有是他打消念頭,而是用仰慕高賢的誠意請出了諸葛亮,鑄就了他的成功。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明察天下大勢,出山之後,在政治、外交、軍事鬥爭中創造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當曹操率領百萬大軍南下時,情況十分危急,諸葛亮出使東吳,他用自己的伶牙俐齒,舌戰群儒,對答如流,使東吳的謀士個個面面相覷,無話可說。他力排眾敵,說服孫權,聯合抗曹。“好,實在是好極了!”我不由地拍手稱讚。“孔明大擺空城計”“草船借箭”“死諸葛嚇退活仲達”等名篇已家喻戶曉,流芳千古。“佩服,吾甘拜下風。”我讚歎道。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為人奸詐,自幼放蕩不羈,但很有才華,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他領導的官渡之戰,以少勝多,足以顯示了他的能幹。他重視人才,赤腳喜迎東吳謀士許攸,對關羽的厚愛……愛惜人才,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讀《三國演義》,我收穫了累累碩果。在書中,我看到了“劉皇叔白帝城託孤”的信任,感受了關羽千里走單騎的義氣,體會了趙雲單騎救後主的忠心耿耿……

讀《三國演義》,我在羅貫中筆下的三國自由飛翔,瞭解歷史,開拓了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

我愛讀書,書是我人生的伴侶。

與書相擁的歲月,內心不再孤單。因為好書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