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遷移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遷移在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如今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具有較強的資訊意識、掌握資訊科技基礎知識與技能、維護和遵守資訊科技的道德與規範,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的必備素養和文化水平的標誌。為此全國各地根據教育部新頒佈的《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先後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以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資訊獲取、處理、加工、應用和釋出的能力。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許多教師在資訊課的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遷移在教學中的應用,使自己的教學效率“事倍功半”。

一、學習興趣的遷移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原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某件事感興趣,他們就會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地達到目的,使興趣成為知識積累的過程,從而達到質的飛躍,最終形成一種能力,可見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之大。據觀察,學生在學習漢字錄入及提高漢字的速度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感興趣,但當學生上網聊天時,興趣很高,聊得津津有味。根據這種現象,把學生的這種興趣引用到學習漢字輸入的教學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透過反覆的練習,學習漢字錄入的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二、感性知識的遷移

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首先要有親身體驗,透過親身體驗的不斷積累,形成認識事物的能力。青少年的認知規律更是如此。因此感性知識的遷移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知識的積累,形成能力優為重要。學生一旦形成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終身受益。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可見感性知識的遷移對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極其重要。

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全新的術語層出不窮,而且專業性很強。在資訊科技課上,如果教師只用專業術語講解,學生又沒有感性認識,很難聽懂,更談不上理解、記憶和應用。因此需要使用一些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比擬來說明,達到教學目標。

如講“複製”時,用“影印機影印”來解釋“複製”的作用;“剪下”用學生辦的剪報說明;“貼上”可以比喻為通常所說的“糨糊”。因此“複製”、“剪下”不能沒有糨糊。

講到電子表格中的'“工作標籤”這一術語時,用“工作表名稱”或“就是給工作表起的名字”來說明;講解“工作薄與工作表的關係”用“作業薄與作業薄中的每一頁”來比擬。這樣學生就可以聽得懂、記得牢。 在講“檔案”與“資料夾時”,可以把檔案比喻為書包裡的課本,不同的課就是一種不同型別的檔案,他們有不同的功能。資料夾就像是我們的書包,書包裡能放書,還可以放一些小的書包,那麼資料夾裡能放檔案,還能放很多的資料夾。這樣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操作技能的遷移

資訊科技課是操作效能很強的一門課程,如果脫離了實際操作,學生就不可掌握知識,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透過實際操作這種實踐活動,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因此教育部頒佈的《中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特別強調指出:資訊科技課的課程安排與實際操作不低於總課時量的70%。如何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更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形成動手的能力?這是每個資訊科技課教師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另外計算機的數量在每一個學校裡是有限的,每個班在上操作課時多為二人一臺甚至三人一臺,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如何上好一堂資訊科技課也是教師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操作技能的遷移較好地完成這一任務,因此在講課時我把時間分為兩段,兩名學生分開操作,一人操作另一人可以在旁邊指導,操作的學生的時間觀念也會加強。如在學習Excel電子表格軟體時,學生已有了學習word軟體的知識,Excel的“啟動與退出”、“視窗的認識”及“圖片的插入與編輯”和“資料的複製、剪下和貼上”等操作,可以與學習Word軟體的操作聯絡起來,把Word的操作技能遷移到這些操作上來,分析它們之間的異同,重點放在解決操作的不同點上,達到掌握操作方法,提高操作能力的目的。

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教師只要充分而恰當地運用各種遷移,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儘快、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方法,就能達到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資訊獲取、處理、加工、應用和釋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