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高等音樂院校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論文

高等音樂院校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論文

[論文摘要]鋼琴伴奏是聲樂、器樂、舞蹈等表演藝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術、高效的彈奏能力、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深厚的文化知識底蘊、堅實教育理論基礎以及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是高等音樂院校鋼琴伴奏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

[論文關鍵詞]高等音樂院校鋼琴伴奏職業素養

鋼琴伴奏是使聲樂、器樂、舞蹈等相關表演藝術煥發藝術魅力的催化劑。只有當鋼琴伴奏與器樂、舞蹈、聲樂融合起來時,音樂才會富有生氣和感染力,音樂內容才會得到完整的表現。鋼琴伴奏是一門與獨唱或獨奏者共同構成的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它們共同塑造藝術形象,抒發和表現音樂內涵,是表演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鋼琴伴奏是一門包容性強、涵蓋面寬的藝術,鋼琴伴奏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課程,它要求伴奏者,即執教教師不僅具備一定的彈奏技能和應變能力,而且還要具備豐厚的文化教育底蘊、較高的音樂藝術素養、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廣闊的思維空間,準確把握音樂風格,具有正確的藝術理解能力、表現能力和音樂分析能力。

一、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術

鋼琴伴奏與獨奏相比,除了一些共同的鋼琴技術、技巧外,像鋼琴觸鍵的方法、踏板的運用、鋼琴伴奏作品的整體藝術處理等,都具有其獨特的技術內涵。鋼琴藝術是一個細微的藝術,尤其是它的觸鍵方法,在鋼琴演奏中是十分講究的,因為它直接關係到鋼琴演奏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在鋼琴伴奏中,伴奏者不僅要顧及自身彈奏音樂的音色效果,還要兼顧音質、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合作要求,以求達到整體音響效果上的均衡與和諧。踏板是鋼琴的靈魂,它在鋼琴彈奏中的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性。如果在鋼琴伴奏中應該使用踏板,那麼是全踏板、1/2踏板還是1/3踏板以及何時踩下去、何時放掉等問題,都必須認真推敲,並非常講究地去使用。

二、高效的彈奏能力

鋼琴伴奏始終是伴奏主體的陪襯,其不可能像獨奏獨唱那樣一味去追求作品的精雕細刻。在高等音樂院校從事鋼琴伴奏的人員往往會遇到大量的曲目需要你去伴奏,而且曲目會有一定難度的情況。此時,提高伴奏者快速掌握音樂作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它就要求鋼琴伴奏者能夠“多”“快”“好”“省”地掌握音樂作品。“多”即儘可能地增加伴奏曲目數量;“快”即上手快,能夠很快地熟練曲目;“好”即儘可能地處理好伴奏曲目,與伴奏主體配合好;“省”即能夠有效地省去煩瑣的藝術處理過程,抓住曲目的主要特點,與伴奏主體相配合。視奏能力強,應變能力快也是一位優秀的鋼琴伴奏教師不可缺少的能力,這能為歌者、舞者以及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的失誤起到及時的補救作用,從而創造出更加完美的藝術形象。從這個意義講,批次性、快捷性、靈活性和應急應變能力是鋼琴伴奏者特有的、必備的職業素養。

三、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

音樂理論基礎包括很多方面,如音樂作曲理論、音樂史學理論、音樂美學理論、音樂教育學理論等。如果一名鋼琴伴奏教師欠缺調式調性、曲式結構、和聲配置等作曲理論知識,或對這些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紮實,那就無法真正弄清作品的內在音樂結構和藝術邏輯發展關係,更無法理解音樂作品並使之藝術化。這樣,在面對複雜的音樂時就會束手無策,無從“彈”起,彈出的伴奏會顯得蒼白無力,甚至雜亂無章,全然達不到應該具有的藝術效果。另外,只有音樂作曲理論作為知識支撐是遠遠不夠的,鋼琴伴奏者還必須具有音樂史學、音樂美學、音樂文獻等方面的相關音樂知識,這些方面的知識將有助於伴奏者瞭解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其蘊涵的哲學思想、音樂美學思想等,使其對伴奏作品做出最佳化的藝術處理。同時,對伴奏者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徵和審美意義也大有裨益。只有挖掘出自己所伴奏的作品本質中更深一層的音樂思想,才能夠把作品的實質展現給聽眾,從而與聽眾產生高層次的情感共鳴。

四、深厚的文化知識底蘊

鋼琴伴奏作為一種外在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形式,是表演者內在素養的集中反映。鋼琴伴奏的彈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彈文化”,出色的鋼琴伴奏離不開全面的藝術修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養加深了,音樂感受力才會隨之豐富起來,文學、歷史、哲學、美學等文化修養常常制約著演奏者對樂曲的理解程度。一個優秀的鋼琴伴奏者,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藝術修養和人文功底,瞭解其他藝術形式及各方面的相關知識,如文學、歷史、戲劇、電影、舞蹈、美術等姊妹藝術,來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眾多音樂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識是多樣的,鋼琴伴奏教師必須閱讀大量音樂文獻、音樂歷史與文化,以最快的速度準確判斷不同時代不同音樂家的不同音樂風格,這樣才能把音樂作品準確而完美地展現在聽眾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與文學、詩歌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關係,一些標題性的音樂作品常取材於民間傳說、小說、戲劇或詩歌等,這就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去理解這些作品。例如,鋼琴家傅聰之所以能把中華民族的戲曲、詩詞、哲理、繪畫在其鋼琴演奏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得益於他的父親——傅雷先生自幼對其傳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識,培養了其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的結果。所以,全面加強文化素養,從浩瀚的科學文化知識海洋中去吸取營養,激發靈感,是所有鋼琴伴奏者終生的必修課。

五、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

高等音樂院校的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教學教育理論,掌握必備的教育教學方法,如基本的鋼琴伴奏教學手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這才能夠完成“鋼琴伴奏”這門與眾不同的課程教學。在鋼琴伴奏教學中採取適當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還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本課程的課程定位告訴學生。鋼琴伴奏者必須熱愛本職工作,對鋼琴伴奏應該具備執著的追求和滿腔的熱情以及強烈的責任心,對待每一次伴奏任務都要一絲不苟,積極配合,要具有善於與人合作,時刻保持謙虛、隨和。在與合作者進行再度音樂創作時,應將自己的情感與合作者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樂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說,高等音樂院校的鋼琴伴奏教師必須具備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作為其鋼琴伴奏教學工作的保障。

六、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

鋼琴伴奏教師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種多樣,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體裁形式的音樂作品,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點。這就需要鋼琴伴奏者跳出鋼琴的侷限,甚至跳出鋼琴伴奏的侷限,像指揮家研究總譜那樣去分析音樂作品,力求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對伴奏曲目有著全域性性指導意義的整體性構思,這種整體性構思恰恰是伴奏成功與否的關鍵。

另外,鋼琴伴奏教師還應該養成一種隨時總結構思和教學方法的教學習慣,不斷探索、發現鋼琴伴奏教學中的教學規律與教學技巧,透過教學實踐提煉出相關的教學理論,然後運用相關的教學理論再指導教學實踐。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在鋼琴伴奏教學中尋找問題、產生課題,並最終在教學中解決問題、完成課題研究。這樣一個實踐產生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認識過程,一方面鍛鍊了鋼琴伴奏教師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學、科研主動性,維持了自身鋼琴伴奏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的鋼琴伴奏學習做出了表率,為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綜上所述,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術、高效的彈奏能力、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深厚的文化知識底蘊、堅實教育理論基礎以及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是高等音樂院校鋼琴伴奏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鋼琴伴奏教師的職業素養直接關係到鋼琴伴奏課程的質量和藝術品味,好的鋼琴伴奏教師可以帶給鋼琴伴奏無限的生命力和發展動力,可以使歌唱家的歌聲變得更美、演奏家的演奏變得更加動聽,更可以使鋼琴伴奏的後備軍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