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音樂感在建築藝術中的體現論文

音樂感在建築藝術中的體現論文

摘要 本文從符號學、歷史發展,兩種藝術的表現形式等多個角度,對兩種藝術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並且總結出了在建築藝術中體現音樂感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 音樂藝術 建築藝術 美學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一句曾經被無數的藝術家和哲人推崇過的至理名言。歌德曾經說過:“我在我的檔案中發現一部手稿,在那裡我曾把建築稱作凝固的音樂。現在想來也真的不無道理,由建築傳達的情緒,確實與音樂的效果近似。”所以雨果在驚歎巴黎聖母院的建築之美時,也不禁這樣評價:簡直是石頭製造的波瀾壯闊的交響樂。建築藝術與音樂藝術之間的通感,一直都成為許多藝術家的創作靈感,音樂理論作曲家姆尼茲·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聲與節拍的本性》裡就說過“音樂是流動的建築”;柴可夫斯基曾說:“偉大的音樂家在大教堂絕頂之美的感召下寫成的幾張譜紙,就能為後代人樹立一座刻畫人類深刻內心世界的猶如大教堂本身一樣的不朽豐碑。”

一、音樂藝術與建築藝術的共通性

音樂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它最基本的要素是節奏和旋律,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門類。而建築則是透過建築物的形體、結構、空間、色彩、質地等方面的審美處理所建成供人們居住和活動場地的一種造型藝術。兩者都透過某些相通的藝術規律在創造著美的作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上。

1 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兩者都透過某種符號系統對作品所代表的精神意義進行解讀。符號對人們來說是既平常又抽象的,我們生存的世界到處都充滿符號,皮爾斯曾說:”儘管我們不能說宇宙的構成是符號,但無疑宇宙中滲透著符號。”按照皮爾斯的符號理論,符號都可以劃分成三個層次,即符號自身,它是第一位,同時也是單一的;第二層次則是它所指的與另一個事物有關聯的事物,實質上也就是符號,即符號的能指與所指,但是與第一層次相比,它是一個雙重關係;第三層次是符號與其所代表的內容及其解釋,其中符號的解釋是主體,這是一個三重關係,是最深層次,亦可作為符合的全部。音樂的符號就是音符,我們平時最常見五線譜樂譜上那些蹦蹦跳跳的蝌蚪狀的符號就是最典型的一種,用皮爾斯的理論來進行分析的話,這些蝌蚪狀的圖案就是符號自身,而第二層次則是它指向了某一個音高的聲音,第三個層次則是所指向的聲音所代表的精神含義。而建築也同樣可以進行這樣的符號分解,從形體的角度來分解,建築均由這三類基本符號組成,線、面、體;這些符號與音符一樣,同樣有三個層次的指向,第一層次為形狀本身,第二層次是形狀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所指向的功能語義,第三個層次就是最終塑造的形體內外空間所要表達的情感。

2 兩者都體現出極強的時代性。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總結了,所謂美就是有意味的形式,無論何種藝術它的審美性及它所呈現的最終形式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而音樂藝術和建築藝術不光具有這個特點,而且和雙生子具有心靈感應一樣,時代的變遷在兩者身上產生的變化幾乎是同步。我們可以從下表中看出兩者之間那種奇妙的對應。

3 兩者都體現出了時空交錯的藝術特點。時間的神秘感總是讓歷代的詩人、作家、哲學家們感到無比的困惑。時間總是呈螺旋形的態勢上升,一方面春去冬來。潮水漲落讓我們感到時間是不斷迴圈的有機節奏,一方面美人遲暮、斗轉星移又讓我們感到“時間之箭”的一去不復返。時間總是逐漸的被體驗到,而空間則包圍在我們四周。時間與空間的最大區別在於,時間會流逝,而空間所在那一刻在某種意義上是唯一的。但是時間和空間卻非常完美地在音樂和建築中交織在了一起。音樂中的時間包含了雙層的含義。一方面是音樂本身佔據的可量化的時間呈線性向前緩緩推進,而一方面則是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對時間進行了濃縮或者延展;而音樂中時間的雙重性又是透過音樂的音高結構、織體空間、音色調配等元素構成的空間特徵來得以體現的。建築往往是一個空間序列,是一個需要在運動中逐步鋪陳開來的、置於時間推移序列才能領略其全部魅力的一個空間序列,這一點在中國傳統建築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因為中國傳統建築更強調空間之間的組合,而且更多的講究空間的橫向發展。音樂和建築都出現了時空交錯這個藝術特點,也許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解讀更為合適,相對論中,把時間和空間作為四維存在來處理,所有的存在都是由三個空間維和一維的時間來確定的,這種四維特性在音樂和建築藝術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二、音樂藝術與建築藝術的相異處

音樂與建築雖然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但是作為兩種藝術存在,兩者的表達形式有著明顯的差異。

1 從欣賞者的角度來說,兩種藝術的被感知方式不同。音樂以不同型別的聲音為主要元素,透過不同聲音之間的組合交疊產生豐富的聲音效果,人們對它的感知方式以聽為主。而建築透過形體的起承轉合,高低錯落給人帶來無盡的視覺美感。

2 兩種藝術的物質載體不同。樂譜是記錄音樂的最常見形式,它將音樂這種聽覺藝術轉化成了一系列的.視覺符號,但是這些視覺符號並不是直觀的,而是必須在瞭解其獨特語言結構後才能進行解讀的,所以在《紅樓夢》中。賈寶玉看到林妹妹在看的琴譜時。會驚呼她看的是不是天書。而建築藝術它的載體就是建築本身,組成它的粱、柱、牆等元素已經在這個形體中完成了最終的語意傳達,它所指向的功能性、情感性都能夠讓欣賞和進入其中的人馬上解讀與感知。

三、建築體現音樂感的設計方法

1 建築直接結合音樂元素。這種設計方法是直接利用建築結構、建築外圍環境結合聲學原理將音樂引入建築中,其實整個建築就演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樂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迴音建築,在我國有四大回音建築——北京天壇迴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特別是北京明清兩代建築的天壇迴音壁與三音石,非常引人入勝,迴音壁內側牆面平整光潔,它使外來音響沿內弧傳遞,久久迴盪。如站在壁前輕輕哼唱,和聲隨之而起,深沉婉轉,娓娓動聽;如放聲高歌,則回聲四起,洪亮粗獷。縈繞耳畔,蕩人心懷。迴音建築是利用了建築自身結構,而利用建築外在環境的案例也不少。比如蘇州園林中經常會出現如聽雨閣、聽雨軒之類的景觀建築,這樣的建築一般前有一泓清水,水中荷花婷婷;建築前後左右也均分佈著幾叢翠竹,芭蕉數棵,無論春夏秋冬,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都能夠奏響優美的樂曲,加上聽雨人的心態各異,整個建築空間境界絕妙,別有韻味。

2 建築模擬曲式結構。建築群中音樂感的創造可以透過模擬樂曲曲式的方法來達到,以北京四合院為例,其基本結構是由四面房屋圍合起的一個庭院,一個這樣的基本單位成為一進四合院,兩個稱為兩進四合院,以此類推。兩進以上的四合院由二門——垂花門或屏門連線溝通,四合院的正房、廂房之間,一般由抄手遊廊連線溝通。這種建築群的組合方式與器樂曲的基本結構非常接近,四面房屋圍舍的庭院就是一個平衡、均稱感強的樂段,以此為單位一層一層擴散開去,形成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等。而在一個單體建築中也可以透過主題重複的手法來創造有樂感的建築結構,比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理論家、手法主義建築師帕拉第奧就很擅長用這種手法來賦予建築節奏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在改建的義大利維琴察巴西利卡時運用的帕拉蒂奧母題。(圖1)。

3 建築利用比例尺度體現音樂美感。黑格爾曾這樣提示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建築的尺度把握是體現其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形式美法則中的統一與均衡、對比與調和、性格與風格都是透過建築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尺度來得以體現。建築物的長度、寬度、體積符合一定的比例關係,就能在視覺上產生類似於音樂的節奏感。雖然建築和音樂都運用了數比美,但是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建築必須滿足一定的功能性,因此建築尺度的運用並不是完全自由的,建築尺度的運用還必須考慮人機工程學、建築規範、城市法規等等更多的因素,因此建築師在建築設計的時候必須在體現美感和滿足功能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四、結語

建築與音樂就彷彿是月亮與它水中的倒影一樣,一個是“超越實用”的物質存在,一個是空靈飄渺的精神產物,兩者雖然是不同的藝術門類,歸屬不同性質的學科,但是兩者有著共同的美學法則及相似的語義結構,因此建築師如果能夠多瞭解一點音樂知識。一定能夠從優秀的音樂作品中獲得更多的設計靈感,獲得更大的創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