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雨後的森林》課後反思

《雨後的森林》課後反思範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雨後的森林》全文只有30多個字,沒有更多的故事情節,只有在字裡行間蘊藏著濃濃的環保意識。我發覺自己在備一年級的課的時候,對孩子的情況和他們的心理狀況瞭解的不夠清楚,還是像高年級那樣做剔骨剖肉的分析,沒有抓住課文要旨,以多種形式讓學生逐漸仔細領悟,向學生滲透的是應該愛護樹木,保護植物。雖然我已經改變了語言風格,表情也是微笑的,和藹可親的,但是,在內心卻沒有和這些小娃娃貼近。所以,整節課分析太多,既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又沒有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而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我在教學中安排了幾個說話訓練,“森林裡還有什麼?”“森林裡的東西有什麼用?”前一個問題學生說得很好,後一個問題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跟不上,所以學生根本答不出來。

可以看出,我們班的小朋友課外知識掌握得太少太少了,以後迫切需要在完成課本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每一件事,多多少少會給人帶來遺憾,有了遺憾,才會邁出進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