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減法的認識》的課後反思

《減法的認識》的課後反思

《減法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結合生活實際,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2.熟練口算5以內的減法,會讀、寫減法算式。

3.培養學生理解圖意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是:初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找準“總數”。

現在大多數孩子在幼兒園或在家裡,或多或少接觸過減法,對減法並不陌生。但並不真正理解減法的意義。所以我積極創設情境和讓孩子擺一擺,在情境和操作中體驗減法的意義。在新課的開始,我首先出示主題圖的畫面情景:山上有4只小猴,跳到洞裡1只,山上還剩下3只。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變化?引導孩子思考。並讓孩子提出問題。因為學生對減法並不陌生,能夠猜想出這個題應該用到減法,並且很快算出了答案。我出示問題:山上還剩幾隻小猴?學生說出了減法算式4-1=3,然後著重讓學生說說減法算式中的每個數各自表示什麼含義,尤其強調4是原來一共有4只,然後又讓學生說說什麼情況下用減法,讓學生理解到位。

整節課用接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展開學習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了探究減法含義的學習活動中。接著學生透過觀察大樹上桃子和猴子數目的`變化圖進一步理解減法的含義,再用擺小棒的方法親身體驗減法的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突破了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