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燕子》課後反思

《燕子》課後反思(精選12篇)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燕子》課後反思(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燕子》課後反思 篇1

《燕子》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有的正在湖上飛行,有的飛到柳枝間,還有的停留在遠處的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特徵,瞭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插圖再現課文裡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教學伊始播放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影片《小燕子》將孩子們帶進美好的童年,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並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適時的插入課件,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學習寫作方法。

二、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主,以讀促感,彰顯師生的風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每一個可以展示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聽、讀、說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及時的給與鼓勵。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讀時,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必要的指導,採取豐富多樣的形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編的擬人句,並分析這句子的好處,讓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集中彙報交流,不僅增強了合作意識,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鍛鍊了語言能力,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

三、豐富學生的想象,在課堂交流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時引導學生藉助插圖想象春天的美好,藉助具體語句來想像燕子的優美姿態,並把想象的內容,用自己語言來描述,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的細緻觀察,從而達到教學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有待於改進的方面:

一、連結生活實際,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積累。教學中,出示了燕子的相關資料和與燕子相關的文學作品,也讓學生彙報了自己對燕子的瞭解,與生活實際巧妙的建立聯絡。但課後感到在教學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絡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會將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二、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的凝練,精準,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個更高的目標。

《燕子》課後反思 篇2

《燕子》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神”了。這神來之筆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學生們也都會背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只所以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於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於不斷地觀察,來自於多層面的感受,少了這些,怎麼可能有這篇美文?

學生在學習勞累之餘,唸叨上“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兩句,身心馬上會輕鬆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吧。

大多數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衝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於好多學生來說,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文字。這是一種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於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

反思

第一課時我們要解決的就是讓學生讀通課文,瞭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詞。平時,我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單板的,雖然學生都是比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覺課堂死氣沉沉的。這節課,我就嘗試了一種新的學習形式,用比賽的方式去學習。學生一聽到要用比賽的方式學習,個個都打起了精神。一看到學生這幅興奮的模樣兒,我自己也熱情高漲起來。緊張激烈的比賽,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在比賽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學生的競爭意識逐漸增強,擁有了競爭意識,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但是,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良性的競爭意識。就拿這節課來說吧,雖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充分的體現,但是場面稍微有點失控。在課前,我預設的結果是平分秋色,因為這樣不傷和氣。但一到課堂上就不受我的控制了。一開始,四組的水平不分高低,但是進入第三、四回合後,一下就分出了高低,我就給落後的組多一點機會,但是他們自己沒有積極爭取(平時舉手發言的人少),我是想幫也幫不上忙,結局就很明顯了。結果一出來,學生之間就開始爭論。我聽完他們各自的理由後,就告訴他們有競爭是好事,因為有了競爭才會有進步,但是這個競爭是良性的競爭,是能夠讓你們每個人都進步的競爭。機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要靠自己去爭取,光坐著等是等不到的。看到別人獲勝了,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同時自己也要下決心向他們學習,而不應該在那裡說三道四。聽了我的這番話,那些學生都低下了頭,我相信他們知道今後該怎麼做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慢慢地培養他們的良性競爭意識,使他們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燕子》課後反思 篇3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記敘了燕子從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不分晝夜地飛,為了過海,許多燕子獻出了生命的情景,讚美了小燕子為了到達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的精神。

透過課文的學習,俺從同學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同學對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這種敬佩得以昇華?俺想到了同學的想像,小同學有豐富的想像力,透過合理的想像,同學會感同身受,同學對小燕子的精神深為敬佩。針對這一點,俺引導同學,以《俺的第一次南飛》為題,讓同學把自身想像成為一隻在北方長大,今年要跟家長一同過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視角來再現課文中描繪的情景,並適當補充課文中沒有的內容,給同學以想像的空間。

在俺的引導下,因為有話可說,同學很快發生了動筆的慾望,他們個個奮筆疾書。有位同學這樣寫道:“天氣越來越冷了,爸爸、媽媽更嚴格地督促俺進行飛行訓練。俺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有一天,俺問爸爸:‘爸爸,能不能讓俺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俺的頭,說:‘天氣轉涼了,俺們馬上要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個大海。假如你現要不努力練習,怎麼能飛過去呢?’……”

在寫到飛至半路,偶遇“船隻”這一幕,同學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飛的那種不懈努力,透過“燕子”的心理活動表示出來。以及伏在船隻上休息之後飛與不飛的矛盾鬥爭也有同學想像到了,真讓俺感嘆同學想像力的豐富。

但是,俺也清醒地看到,這類化物為俺式的寫作方法,相對於能力較差的同學來說難度偏大。因此,俺在佈置訓練時,讓他們選取一個片斷來寫一寫,既不因難度太大而望而卻步,也有利於這區域性同學習作水平的提高。

《燕子》課後反思 篇4

在開放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堂中,“主導者”應該藉助各種教學手段,將課文的寓意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燕子媽媽笑了》一課中,“認真”的主題和“觀察”的互動,不但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本課教學屬第二課時,反思這堂課,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1、匯入部分,由歌曲《小燕子》匯入,學生跟著唱一唱,演一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歌曲過長,及學生單調的表演動作,佔用了過多的時間。

2、初讀課文,讓學生透過一遍遍有目的的聽讀,練讀,能真正的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將語文課中學生的讀落到實處,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夯實了基礎。中間插入一個大豐收的小遊戲,既是為了鞏固學生識字,又是為了調節課堂氛圍,引起學生興趣,但這一遊戲卻同樣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如果將這一遊戲放在第一課時,更妥些。

3、思維擴充套件,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扮演所喜歡的小動物,比較橙和香蕉的不同,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此環節,創意雖好,但同樣想得不夠周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份,以此可以讓學生透過自己看、摸、聞、嘗等方式,來比較兩類水果的不同之處。

4、指導朗讀,透過創設感情朗讀的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悟讀。學生間合作探究,自讀自悟,加上教師適地點撥、指導,學生透過自身的能力,讀好小燕子的話,獲得成功的體驗。老師戴著燕子媽媽的頭飾,學生戴著小燕子的頭飾,很快師生之間融入角色之中,讀起來更能投入感情。

5、口語交際,延伸課文此處設計口語交際活動的環節,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6、課後任務設計,讓學生再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旨在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會留心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課後,羅東學區的聽課老師們提出了許多誠懇的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雖是堂展示課,老師們給予的讚揚多於建議,但確實讓我感受到學區之間的交流所具有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交流與改進,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燕子》課後反思 篇5

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1、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課文所描繪的場景,促進教學的形象性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直觀的表象對於他們更具吸引力,更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一開始,就為學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錄相,學生觀看後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陣陣讚歎:這真是一個爛漫無比的春天呀!在教學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飛行和休息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閒。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時,學生透過多媒體展示的燕子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再透過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領悟到了作者為什麼說像五線譜,為什麼說它們就像唱著春天的歌。這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讀懂了課文。

2、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的自主性

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並透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透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展示。

3、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連結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絡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麼這樣說呢?學生透過與生活聯絡,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絡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燕子》課後反思 篇6

《燕子》是鄭振鐸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一些熟知的修辭手法,也懂得了去品讀散文優美的語言,加上本篇課文插圖意境優美,對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很有幫助。

基於以上,我是這樣開展教學的:

首先,我採取談話的方式匯入新課,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看燕子的情景,說說記憶中的燕子是什麼樣子的,且在板書課題時相機教學“燕”字。第一課時便是基礎的讀準生字、讀通句子、讀懂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根據課文描寫燕子的情景將其分成四個部分:外形、習性、飛行和休息。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先將第二自然段提取出來先講,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如“微風吹拂”、“柔柳舒展”、“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等詞句一一品悟,從而來感知春天的爛漫無比,而這些美麗燦爛的春景因燕子而更富有生趣。接著,順理成章地以“燕子怎樣給春光增添生趣的?”為中心問題,開展第一、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詳細講解了短小的第一自然段,“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第一自然段雖短,但其寫作手法十分出色。作者採取了從整體到部分、從前部到後部的描寫順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顯著的特點進行描寫,從而刻畫出一隻活潑機靈的小燕子。這些寫作手法是學生學習了之後可以學以致用的,所以我在這裡重點強調了。

接著,燕子的飛行和休息我放手讓學生去品讀,感悟散文的語言美。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關注到了“電線杆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這句話為什麼要用“痕”?對此,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小組討論,透過積極地發言,學生們一致認為用“痕”會比用“條”、“根”等字來得好,有的同學點出電線杆離我們較遠,電線抬頭看去不甚明朗,甚至有些模糊不清,而“痕”字恰好寫出了這種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的感覺,假如換成“條”和“根”就看得太清楚了。還有學生說,“痕”字如同山水畫一般,淺描淡畫間自然有其畫面的美感,假如換成“條”便失了美感。學生的見解都很獨到,我一一肯定了他們,認為講得都很有道理,這說明他們對於課文,是認真去讀、去品、去玩味了。

透過《燕子》兩課時的教學,讓我感悟到在教學散文時,還是要回歸課本語言,讓學生一遍遍地去讀、去品讀、從讀中他們自然會有所悟。在朗讀中,讀出春天的美麗爛漫,讀出燕子的活潑機靈。而在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上,我過於放手了,假若能夠第三自然段我來引導,然後讓學生學習到品讀的方法,從而自己去品悟第四自然段,這樣子教學應該會更加流暢。至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我覺得也是有必要的,這樣可以豐富教學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圖文結合,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讀好課文、讀懂課文、讀悟課文。

《燕子》課後反思 篇7

《燕子》這篇課文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回來的小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色,讚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全文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明快。

根據課標要求,要讓學生透過本課的學習瞭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景,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學生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嚮往和熱愛的情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再現場景。

本課所描寫的畫面生動,語言優美,構成了生動、感人的意境,教學時我從情景入手,充分利用遠教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比如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播放了春天的動畫圖片,透過畫面上的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把美好的春天展現在學生面前,再結合課文的描寫讓學生邊讀邊再現畫面,體會春天的特徵和美麗。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情景。

在理解燕子的活潑可愛這一重點時,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從“斜著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飛行姿勢,飛行時的輕快靈活、自由自在。透過“掠過”,體會燕子飛行之快速;透過“唧唧”叫著感受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透過“有的……有的……”瞭解眾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著拂面的微風飛行的情景。

3、豐富學生的想象,理解內容和體會表達的情感。

在教學花、草、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時,我引導學生先想象人們趕集的場面,再想一想花兒爭相開放的熱鬧情景,從而感受春光的光彩奪目。“藍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著幾痕細線”“燕子成了音符”讓學生展開想象,彷彿自己也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來感受作者的想象力,並體會“演奏的春天的讚歌”的意思。

4、指導按順序觀察。

透過理清文章的脈絡,引導學生理解燕子的外形特點是從近出看到的,飛行姿態和停歇的情景是遠處看到的。這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幅畫面,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並鼓勵學生要把掌握的觀察順序應用到平時的觀察中去。

《燕子》課後反思 篇8

《燕子》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3自然段。

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

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3自然段。

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

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為主是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二、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我播放了燕子飛行和休息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閒。可見,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徵和美麗。由此看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生活經歷有限、生活感受粗淺的低年級學生,不僅眼裡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遺憾之處:

學習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或想象,部分學生對對“正待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燕子》課後反思 篇9

《燕子》是三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課文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回來的小燕子,有著各種各樣的飛行姿態: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透過描繪如詩如畫般的春色,讚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學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嚮往和熱愛的感情;其次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豐富的想象及一些表達方法和描寫生動的方法。

特別強調學生對語文基本知識的掌握,尤其是重視學生的寫字練習,三年級有時學生學習鋼筆字的關鍵時期,於是,我在教學本課時,首先教學生認識生字、新詞,學會寫14個生字,讓學生能寫好生字,針對本課比較難寫難認的生字,我進行了重點的指導,比如:“燕”字,學生在寫這個字時,容易筆順顛倒,我首先讓學生認真看老師板書,然後再讓學生數控,接下來讓學生描紅,直到把這個字寫漂亮為止。再比如“聚攏”的聚字,這個字也是筆畫較多,我讓學生先觀察,再讀筆順,最後看老師範寫,學生掌握較好。這樣紮紮實實地訓練,有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觀察力及寫字的美觀性。

另外,我還特別重視本課的研讀感悟、以讀促情,本課的語言非常優美,把燕子寫得活靈活現,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到小燕子的活潑可愛,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編的擬人句,分析句子的好處,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不足之處,教學中,我多次引導學生藉助插圖想象春天的美好,閉上眼睛想像燕子的優美姿態,並讓學生把想象的內容,用自己語言來描述,從學生的笑臉中,我看出學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的細緻觀察。但是,在學生想象時,老師的語言引導不夠,沒有起到提升學生想象力的作用,下一步我要加強自己這方面的訓練,的教學環節。力求使教學語言更凝練,更富有感召力。

《燕子》課後反思 篇10

《燕子》這篇課文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尾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讚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激發學生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嚮往和熱愛的感情;二是學習作者細緻觀察、豐富的想象及一些表達方法。

對於燕子的外形,學生並不陌生,可是對於怎樣透過語言文字表現燕子的外形,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則是比較困難,因此,在學習本文時,我引導學生以讀促悟,尤其是在讀中抓住關鍵詞語來感受燕子的外形特點。首先,我讓學生讀一讀這段話,看這段話都寫了燕子外形的哪些方面,然後讓學生交流,學生對“烏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能夠找到,最後迴歸整體,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接著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說是湊成了呢?可不可以換成組成呢?學生透過換詞更能體會到小燕子的機靈。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燕子優美的外形,感悟燕子的靈活機靈的特點,為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那對於燕子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的美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尤其是對於燕子譜成了春天的讚歌的意境,更能深刻領悟,最後,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感受到了作者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不足之處,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佔的時間有些長,在課上沒有進行對動物外形進行片段的練習,下次應該精煉講解過於繁瑣的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燕子》課後反思 篇11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這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寓創新能力的培養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教教學中。在《燕子》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想像落在電線上休息的燕子會做怎樣的夢,而後又讓學生想像這正待演奏的曲譜會是怎樣的歌。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強烈的活躍的想像是偉大智慧不缺少的屬性。”在人的智力的活動中,想像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課堂上,我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機會。以前,在學習這一課時,學生往往想像燕子譜的就是讚美春天的歌。而這次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多次與文字對話,鼓勵學生聯絡生活、聯絡已學知識、聯絡已學課文,充分發揮想像,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發展。

《燕子》課後反思 篇12

《燕子》這篇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我能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學的自主性,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第二自然段的就教學中,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麼這樣說呢?學生透過與生活聯絡,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句子“……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

其中,有個概括春天的詞,我先讓同學們找出“爛漫無比”,再讓他們聯絡上文和自己的感受說說你認為什麼情形,什麼樣子可以說是“爛漫無比”這個詞的意思,再透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這段中,還有“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生趣”一處的教學,我也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燕子的什麼表現,反映出她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想象出了燕子的各種活動,想象出燕子各種活潑可愛的樣子,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在春天,有了小燕子的加入更顯生機,更具活力!我想,重視重點詞句的訓練,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連結生活實際,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