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校園文化節活動總結

校園文化節活動總結範文

今年xx節日期間,學校一改過往舉行六一文藝匯演的做派,舉辦了第一屆“校園文化節”。

此次活動經歷了精心籌劃。其一是對大課間活動內容進行了調改:刪除了過往做韻律操的慣例,以“土家擺手舞”和“國學韻律操”來替代。其二是準備了“少年宮興趣小組”的成果展示節目。其中包括“鄉土班腰鼓表演”“器樂班二胡表演”“舞蹈隊《爵士舞串燒》和《俏皮奶奶》表演”“鼓號隊表演”“語言班《三字經》朗讀表演”“美術班《擺手女兒家》表演”“英語班古典舞《雨中花》表演”“手工班《弟子規》歌舞朗誦表演”等。其三是在正式演展的這一天,既邀請了學校上一級領導,還邀請了諸多家長。其四是之後還以班級為參賽單位,舉行了跳繩和拔河比賽活動。

很明顯,這比往日單一的文藝匯演要豐富得多,其品位也大大得到了提升。而且這樣的形式,開風氣之先,已經向多元邁出了第一步。當然,也是學校新領導集體思變圖改意向的萌芽初透。所以,無論怎樣說,它都是學校辦校思想轉型的雛形,也讓我們看到了學校邁向教育新天地的曙光。因此,作為學校的一員,我也竭盡所能投身其中,為其服務。比如,其中“鼓號隊表演”就是由本人負責的。我還為本次文化節即興創作了“杏園淨土,春風化雨千般景。稚子嬉林,蕞爾寺小滿園春”的會聯。

可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校園文化的內涵是博大精微的,其內容和形式也還有著廣闊的天地。因此,在往後的時段,還有待學校進一步地開掘它,豐贍它。其思考的向度有以下幾點:

①能否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演展。即學生會啥就演展啥。

②能否考慮到校園文化的構建要與中學和大學,更要與成人的文化節區別開來。即在其內容和形式上,能否符合兒童的口味。

③演展的層面能否更加多元。即不侷限於藝展,而向多項素養展開。比如,向琴棋書畫、課本劇、課外閱讀等層面開啟。

④每一個層面的演展能否從學校整體走向班級,從操場走向課堂、食堂和寢室等。

因為學校文化內涵的構建至少應包括四個層面的東西:

①校園的自然生態性。

②學校辦學和管理的自我姿態。

③學校教育教學的靈動性和前瞻性。

④師生的精神風貌。

校園自然生態性的構建,雖然關涉到諸多合力因素,並非學校獨立能為,但在校園構造的思路上構建綠色校園,融自然景觀和兒童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校園,卻是我們成人教育者需要考慮的事,也是需要逐步實現的事。小孩子是喜歡自然的,當我們從自然生態文化的視角來構建校園時,讓校園掩映于山水花草之間,讓所有設施貼閤兒童的情趣,讓兒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則校園一定可以成為孩子們流連忘返之所,也會成為孩子的樂園。

關於學校辦學和管理的自我姿態,這可是學校能為之事,也是學校文化構建的核心部分。首先要申明的是,這裡的“自我”是一種適合學校、適合老師、適合孩子的一種表述,既無專制之嫌,亦無跟風之味。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辦校理念以及管理的“自我”姿態,普遍還是有的。比如“勤奮守信,務實創新”的校訓就大體彰顯了辦學理念,先先後後出臺的各種制度也體現了管理的“自我”方略。

可是諸如“勤奮守信,務實創新”這樣的東西,往往都只是一種標籤,它與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運作根本風牛馬不相及。而出臺各種管理制度,雖美其名曰“民主”但僅僅是走過場而已,體現的仍舊是專制意識。因此,在辦學和管理的自我姿態上,轉型辦校理念,調改教育思想,擬定切實可行的方略才是蓄養學校文化的最佳取決。

轉型辦校理念,調改教育思想,即是要考慮到我們的學校,是為兒童提供一個生長的棲息地,我們所有的成人教育者都只是這個棲息地裡的服務者,而不是主宰者。因此,我們的辦學理念以及教育思想,必須從每一個細節處考慮到兒童的需求,適合他們的生命良性滋長。

因為辦學和管理的一切“自我姿態”是由眾多的師生個體姿態組合而成的',且其中任何個體的思想都不能替代整體。就如同我現在所說的,亦難及校園文化的萬一樣。所以,學校怎樣整合群體的東西,才是轉型思想的根本點,也才是學校文化的整合起點。倘若缺失群體的智慧,學校就會像一架拉不動的車,或行動遲緩的車。當然,在整合中,語詞上不一定要標新立異,像上面提及的“勤奮守信,務實創新”的辦學理念並不是不可以。

擬定切實可行的方略,當然是最為關鍵的程式。它的基本內容和行走樣式是“思想轉型”而後的形體。因為弄不好就會搞成“掛羊頭賣狗肉”的形式主義。那麼,怎樣擬定為之付出的方略呢?

老子曾說:“天下大事,莫做於細;天下難事,莫做於易”當代教育改革家李希貴先生也曾說過:“把簡單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這便是我們行動的出發點。找到了出發點,自然就在出發點上開掘出別有的洞天。比如找到了“勤奮守信,務實創新”這樣一個理念,那就需要在如何做到“勤奮”“守信”“務實”和“創新”上找尋實施的路徑。雖然路徑並不是唯一的,但提出一些參照性的建議是可以拋磚引玉的,同時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則是實施方略的保證。

就以“勤奮”來說,如果是針對老師的,則應把老師的自我提升作為“勤奮”的重中之重。因為一個不學習的老師是無法適當理解教育的,也是無法在“備”“教”“改”“輔”“考”諸方面進行創造的。因此,在強調教師自我提升的方面給予一些參照建議,並配置相應的管理細則,老師就會有事做,也能自由發揮個人的特色。雖然以前也是有事做,但彼事非此事矣。因為彼事是今日的“我”非昨天的“我”而此事卻是年年一樣的“我”呀。

如果是針對學生學習的,則可以從課堂學習,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等方面擬定行事的參照,同時把班級管理、小組管理、學生自我管理結合起來,那學生做起學習之事來,同樣順風順水。這就把“勤奮”落實了。而這樣的事一旦做久了,就有可能形成“自我姿態”當然也就蓄養了學校文化。

在上述例舉中,我們提出“參照”一詞,實質上便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靈動性”的對映。由於受到人性裡自我意識的影響,我們往往會犯“喜人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之通病。因此,防止“一刀切”防止一個模式做教育是教育之大忌。而鼓勵和允許教師搞“百花齊放”才會使學校教育教學的文化富有彈性和張性,擁有旺盛的生命力。至於“前瞻性”自然是指我們擬定學校教育教學的行為策略時,必須要汲取當下國內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而不是墨守成規。如果仍然捨不得刻板的“講授”之法,或只是在做樣子看,自然是褪色的文化特色。

因此,在教育教學方面彰顯校園文化的“前瞻性”的問題上,我們必須從國家課程校本化或個體化的方面著力,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開掘出屬於學校的特色。即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育實踐。但要實施這樣的教育思想,則非“讓學”不可。

關於學校師生的精神風貌,應該說,這是校園文化的底色。而這樣的底色,卻並不是一時之事,而是學校一以貫之的文化氛圍薰染的結果。雖然這樣的問題看起來虛無縹緲,但並不是沒有可能。新民主革命時期的北大、清華,以及後來的由北大、清華、南大組合而成的西南聯大,以及當下的北京十一學校,上海的建平中學等,都是有著令人敬慕的校風的呀。

因此,在如何形成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方面,我提出以下的參考建議:

①領導集體的民主風尚。因為沒有民主,就沒有自由,而沒有自由,則就沒有活力。一潭死水的校園只能在腐朽中沒落。

②教師群體自我修練的氛圍。因為沒有教師的自我修煉,任何教育都會缺失持續的生命力。

③一以貫之的學校主流辦學理念。這是主導學校發展航向的東西,不可或缺。

④把圖變的氣力多花在日常操行的科學方略上。即多在具體操行的方略上想辦法。舍此,則難有精神風貌。而沒有良好精神風貌的學校,它的文化必然是浮躁的。

但是,從我校此次文化節的發端來看,還是可喜的。不管明年或以後的校園文化節如何展開,今天卻已啟動。即使啟動的有些稚嫩,但稚嫩正是走向成熟的開端。故在此,我衷心祝願學校的文化節愈辦愈有品位,愈辦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