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論文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藝術對學生語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自身的語言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學語言具有極其鮮明的個人色彩,是教學風格和教學水平的體現。本文就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意義入手,並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

雖然我們對語言並不陌生,但是在教學語言的運用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小學生正處於成長的初期,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在對抽象事物的學習上欠缺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將教學語言規範化,從而將語文知識點更好地向學生傳授,增強學生的接受程度,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意義

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中,存在著大量的詩歌、散文及其他型別的文章,這些內容是以較為生動的形式,向學生展現人生的哲理和處世的方法。但是也有一些內容較為抽象和深奧,小學生的思維尚未成熟,若是脫離教師的指導,將很難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甚至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的感覺。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使用生動活潑的教育語言,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對更深層次的內容進行探究,提升學生對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參與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只擁有專業的教學知識的不夠的,還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自己的語言來規範學生的語言表達,教師在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時,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二、提升語文教學語言魅力的方法

1.拓寬知識範圍,豐富自知識儲備

倘若教師想讓自己的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那麼,就要採取恰當的方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實質上就是“懂得多”。只有具備了滿腹經綸的知識,才能知道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哪部分是重點,哪部分是難點,成為征服學生的“法寶”。

2.熟知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學節奏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開始上課的前期階段,應當熟知本節課要講的內容,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科學安排教學節奏,並結合教學內容調整自己的語言,時而感情充沛,時而抑揚頓挫。不要說一些空話,或者是和教學無關的內容。

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

1.規範性

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對學生產生著極大的影響,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教學語言是教師個人風格的體現,是教師行為的有聲展示。“為人師表”中的“師表”,指的就是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表達。為了發揮教學語言真正的作用,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語言習慣,採用規範化的教學語言。小學生正處於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而模範則是學習的基礎,所以教學語言的規範化尤為重要。它在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為學生未來的語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日常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嚴格遵守國家對詞彙、語言、語法等方向的規定,杜絕使用方言。教師還要進行“全國通用普通話”的考核,規範自身普通話的標準程度,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做到語言標準、吐字清晰、語調適中。

2.科學性

無論是何種教育科目,其教育的最終目標即為提升被教育者對周邊環境的認識,拓寬其視野,使其語言表達更加準確,為他們未來生活與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教師應該掌握教學內容中的詞彙含義,對語句的感情色彩等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傳授。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落花生》文章時,小學語文教師如果不明確落花生的實際含義,就應當查詢有關資料,明確其具體意義,避免出現理論上的錯誤。又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理解偏差問題,在遇到該種問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述要明確、清晰。若是模稜兩可,就會進一步加深偏差程度。將學生理解錯誤的語句帶入到文章整體中去,從整體的角度來分析語句含義,進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章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思路清晰、語言明確,避免出現語句上的歧義。

3.可接納性

要想讓小學生接受教師的教導、服從教學安排、掌握教學內容,就應當使教學語言生活化,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在教學語言的表達方式上,教師應採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手段與方式,將教學語言生動化、形象化。比如,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在教學語言的表達中要儘可能地運用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來講解語文知識,並在講解的過程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為學生預留出想象空間,進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於抽象思維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學語言應該更為嚴謹,避免產生理解上的歧義。例如,在講解詩歌《瀑布》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進行教學內容的引入,可以運用優美的語言,以對河流的描述開篇。當講述到“河流不停的向前流淌,從高處的山峰上傾瀉”下來時,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河流從高處落下的是什麼嗎?”這時學生會回答是“瀑布”。教師可以進一步發問“那麼你們誰見過瀑布呢?瀑布是什麼樣子呢?這時學生就回聯想生活中對瀑布的認識,引發思考的討論,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在引入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方法透過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靈活結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

4.生動性

小學生的性格較為活潑,對於較為沉悶的內容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育語言要具備生動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越來越傾向於生活、形象這兩大特點。該種教學內容改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貼合了小學生的主流思維模式與思維觀念,在小學教學知識中透過多種生動趣味的作品填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集中精神,進而提升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效率,加快對語文知識中道理、語言組織形式的理解和認識。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靈活的運用語言表達方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意境的掌握。

5.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靈活的語言表達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夠極大的提升和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在講授元曲單元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問學生是否喜歡當前流行音樂,從當前流行音樂引入到元朝時期流行音樂元曲,進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元曲的魅力,從而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體地位,更要求課堂要活躍起來,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教育語言的有效運用就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教師只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語言科學、合理地運用,就能發揮出教學語言真正的作用,對學生的語言培養做出指導。同時教師還能夠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收穫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海明.試分析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5).

[2]張冬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語言[J].中國校外教育,2015(23).

[3]尚明英.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言語行為的個案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