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七年級生物下冊《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下冊《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教學反思

在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裡,從人們對外界的資訊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視覺以及耳和聽覺,這樣做的目的是強調人體透過自身的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來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強調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強調關注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沿著科學發展的本來面目更加合理的學習。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教材內容:包括“視覺”探究和“聽覺”探究兩部分。現將“視覺”作為第一課時內容講授,分情景匯入—眼與視覺—走進生活—近視及預防—課外拓展—我的收穫六個版塊。

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體驗式學習法、歸納總結法。著重突出“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透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分析討論等手段,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分析、思考,同時透過模型、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東西形象直觀化,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識。

本節課結束後,我反思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l.以學生的發展為方向,在授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引導他們廣泛地開展討論。

2.把重視學習成果轉移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上,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以及合作探究性學習。

3.採用學生自主合作研究式教學模式,創設問題情境和畫面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達到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目的。

4.授課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生的觀察能力。

不足之處:

1.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教學內容設定的比較多,可適當進行刪減。比如在講授視覺的形成過程時會形成倒像的內容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較難,可刪去;在最後的新課環節—“近視的預防”可作為作業內容,以減少佔用的課下時間。

2.學靈活性不夠。比如在進行“瞳孔大小的調節”實驗時由於天氣原因效果不夠明顯,應適當調整實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