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高中生物《細胞的生活環境》教案設計

高中生物《細胞的生活環境》教案設計範文

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必修3)

第1節 細胞的生活環境

一、 教學目標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理解組織液、血漿和淋巴三者之間的關係。

2.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4.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圖文轉換能力和組織合作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教具與教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講述與學生練習、討論相結合。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請大家開啟課本的章首,上面一圖是雪山環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環境中,這杯水的溫度是低還是高,哪麼在這個環境中的邊防士兵的體溫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圖是鍊鋼爐旁邊的工人,這個環境溫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鍊鋼爐旁邊,這杯水的溫度與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較那個高?鍊鋼爐旁邊的工人的體溫又是多少?為什麼放在雪上和鍊鋼爐旁邊的水的溫度一高一低,然而在這兩個環境中的人體溫卻一直是37℃左右?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人體內的環境——人體內環境和穩態。

結合問題,講述新課:

一.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展示課本第二頁問題探討)

【學生思考並討論】這兩幅圖中圖1是什麼細胞? 圖2是什麼細胞?他們分別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師生共答】圖1是血細胞,生活在血漿當中。圖2是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環境當中,從水獲取營養物質並把代謝廢物排入水中。

【教師講述】血漿大部分是水環境,也就是說血細胞也生活在水當中。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單細胞生物的細胞還是多細胞生物的細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設問】那我們知道人體也是由細胞構成,人體內的細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環境中呢?

【學生閱讀】大家看課本P2相關資訊,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師講述:曹雪芹曾經說過女人是水做的。從這則資料看來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體內含水量特別的多。因此我們把人體以水為基礎的液體成為體液。

【設問】我們知道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組成人體的細胞(如血細胞)外有沒有液體呢?哪麼細胞內呢?

【師生共答】我們又根據體液分佈的位置不同又把體液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

【教師提問】血液是不是體液呢?

(展示血液組成成分)

【教師講述】血液包括血細胞和血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我們稱為血漿,簡述細胞外液的概念。

【設問】既然血液中有細胞,那麼血液是不是體液?如果不是,那麼血液中的'什麼成分是體液呢?什麼成分是細胞外液?

【學生討論回答】血液不是體液,血細胞內的液體和血漿是體液,血漿是細胞外液。

【教師強調】血漿存在於血細胞外,所以血漿是屬於細胞外液。血漿就構成了血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設問】我們知道血細胞和血漿存在於血管內,哪麼我們人體除了血細胞外還有很多其他細胞,哪麼這些細胞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呢?

(展示課本P3 圖1—1)

【教師提問】請大家看一下紅色的是什麼?藍色的呢?綠色的管這些又是什麼管呢?這些管內是什麼呢?在這些管外還有一些細胞,這些細胞由叫什麼細胞呢?這些細胞之間有間隙嗎?如果有,間隙中的液體叫什麼呢?

【教師講述】紅色和藍色管是血管,內有血液,其中紅色的是動脈毛細血管,藍色的是靜脈毛細血管。綠色的管為毛細淋巴管,管內有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他們的直接生活環境。管外的細胞為組織細胞,在細胞於細胞之間存在一些間隙,在這間隙中也充滿著液體成為組織間隙液又稱為組織液。組織液就構成組織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

【教師提問】透過以上的講解,血漿、組織液、淋巴這些是不是細胞外液?

【教師講述】血漿、組織液、淋巴這些都是細胞外液,構成了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這個環境與我們人體周圍的這個環境有很大的區別,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是以水為基礎的液體,細胞生活的環境在體內,所以我們把細胞生存的環境稱為內環境。

【教師提問】大家考慮一下細胞外液和內環境是否相同?

【師生共答】是相同的,都是細胞生存的液體環境。

【教師提問】血漿中水是怎樣進入細胞,細胞代謝產生的水又是怎樣進入血漿?透過課本P3 圖1—1簡述三種細胞外液的關係。

【師生共同總結】血漿﹑組織液和淋巴(內環境)之間的關係

二.細胞外液的成分

【設問】細胞外液的成分有那些呢?

(展示P4資料分析 血漿的化學組成)

【思考討論】P4資料分析中的討論題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透過研究表明,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別在於血漿含較多蛋白質。細胞外液成分類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於海洋。

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鹼度

【設問】我們知道細胞外液是一種液體,在化學學習時,我們沒接觸到一種液體就要了解一種液體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把這些統稱液體的理化性質。哪麼細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質?

【學生閱讀】P5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鹼度

【師生共同總結】

1、滲透壓:溶液中溶質的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微粒數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滲透壓越大。血漿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

2、酸鹼度: 人的PH為7.35~7.45。PH的穩定與酸鹼對物質有關。

3、溫度:人的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教師提問】我們在前面講過了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細胞外液又稱內環境。細胞生活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都來自於細胞外液,那麼細胞外液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又是從外界吸收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是怎樣進入細胞?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樣排出體外?

(展示課本P5 思考與討論)

【學生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展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教師強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細胞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廢物的排除都需要透過內環境,因此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綜合知識,本節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學習了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的概念,內環境中三者之間的關係,細胞外液的成分,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以及外界物質如何與外界環境發生物質交換。著重要掌握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的概念,內環境中三者之間的關係,外界物質如何與外界環境發生物質交換。

五.課堂作業

1、下列有關人體細胞外液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人體內的細胞外液構成人體的內環境

B 人體內的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

C 人體內的所有液體統稱細胞外液

D 人體內細胞透過細胞外液與環境交換物質

2、內環境中不含 ( )

A 血紅蛋白 B 尿素

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

3、血漿中的水來自 ( )

A 組織液 B 血漿、消化道

C 淋巴、組織液 D 消化道、組織液、淋巴

4.人體佔體液總量比例最多的是( )

A.細胞內液 B.細胞外液

C.血漿 D.組織液

5.人體組織液中的氧氣要進入組織細胞中參與氧化分解有機物,需要

透過的磷脂分子層( )

A.2層 B.3層

C.4層 D.6層

6.血細胞﹑肌細胞和淋巴細胞所處的內環境分別是( )

A.血漿﹑體液﹑體液 B.血液﹑體液﹑淋巴

C.血漿﹑組織液﹑淋巴 D.血液﹑細胞外液﹑體液

答案:C A D A D C

六.板書設計

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 細胞的生活環境

一. 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細胞內液

(存在於細胞內,約佔2/3)

1.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存在於細胞外,約佔1/3) 淋巴等

2.內環境中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之間的關係

二、細胞外液的成分(血漿中的主要成分)

(1)水,佔90%

(2)氣體,以氧氣和二氧化碳最為重要

(3)各種無機離子,鈉、氯、鉀、碳酸根、磷酸根的量最多

(4)有機化合物,如蛋白質、脂質、葡萄糖、核苷酸、維生素等

(5)各種激素

(6)細胞代謝的廢物,氨、尿酸、尿素等

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鹼度

(1)溶液的滲透壓:約770kPa

(2)正常人血漿的PH為7.35~7.45

(3)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度

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五.佈置作業:

P6 第一大題和第二大題

六.教學反思

1.本節內容較多,較抽象,較難理解,因此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圖片、多媒體動畫。對每個知識點要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再進行總結。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內環境的組成是本節課的重點,要利用直觀圖片引導學生識別圖中的各種結構和成分,為學生更好理解血漿﹑組織液﹑淋巴的內在聯絡。

3. 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要以課堂討論解決知識問題、課後建構模型鞏固知識的形式呈現,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