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繪畫/書法

靈動的繪畫語言的散文

靈動的繪畫語言的散文

“在宣紙上

你揮舞流暢的畫筆

筆下那山

那水

那石

那樹

那草

清新

空靈

渾樸的筆調

躍然於我們的視野

漫遊靜謐的意境

無限灑脫、歡暢的遐想……”

在阮聖傑畫家的網易部落格相簿,看了他在作畫《黃河飛瀑》時的那心神投入的情景,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1969年出生於安微滁州。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自幼拜著名畫家、雕刻家方見塵大師。職業畫家。筆耕不輟三十春秋,青少年時期多次到名山大川,融山水之中,親身感悟天地之靈氣。他2006年移居北京,拜著名畫家孟微冬等多位名家的指點。參悟許多古今名家真跡,眼界開闊,同時更善於在深厚傳統繪畫素養的土壤中汲取營養,不斷捕捉、挖掘展現生活中的美,以清新、空靈、渾樸的筆調給人以漫遊畫外的無限遐想和心靈的洗滌。

在2009年的6月,陪美術專業畢業的外甥女茜找工作時,有幸認識了著名的策劃家懷化老鄉汪輝和參加建國60週年全國書畫研討會(當時在懷化召開)的阮聖傑畫家,在老鄉汪輝懷化的工作室,他當場揮毫寫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幅書法作品贈送給我。今年5月我準備和懷化作協裡的很多朋友們出書,6月初,與他聯絡,他欣然答應了我的請求,三天後,就收到他從北京特快郵寄來他的墨寶:《藍草籽》的題字,還有他的繪畫集《阮聖傑的作品集》。當時心情非常激動,在此深深地感謝阮聖傑畫家為我的文字集子《藍草籽》的封面題寫書名。

我們學校的特色教育專業有很多,美術專業已經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今年就有三個美術生在美術專業的考試中,過了清華大學的分數線。我也多次帶過高三文科美術班的的高考歷史文化教學,歷史教學是包羅永珍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會涉及到。在對美術班的歷史教學中,我在上到文化的美術部分時,我會花很多時間,上網搜尋資料,做成課件,詳細講解和學生也慢慢欣賞很多美術作品。我不會畫畫,但喜歡欣賞。在阮遠畫家的部落格裡,我欣賞了他很多作品,我最喜歡的是他的山水畫,在他的作品裡,近山遠水,山水呼應,錯落有致,盡顯祖國錦繡山河交融的動人風光。在這裡,可以欣賞到清澈明淨的水或曲折縈迴的河,突兀聳立起怪石嶙峋的山崖或鬱鬱蔥蔥的.山脈,淋漓盡致地再現了山石的體勢和質感。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畫筆中咄咄逼人的豪放氣勢、靈動秀美的清雅之趣。山巒樹木的潑墨點漬,堅硬山石的頓挫線條,空闊水面的帆船點綴及山石投影等,形成了相互映照的多重對比和變幻多樣的筆墨趣味,給人以豐富而強烈的審美感受。《佳木氣象深》、《西山積翠》、《黃河飛瀑》、《草木雲深處》《千帆競壑雲情動》《《山居圖》》、《春夏秋冬四條屏》等系列組畫等,都是《阮聖傑的作品集》的精品。

阮聖傑畫家的作品以其完美的表現手法、空靈的審美感悟和超然的藝術觀念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他用筆、墨、色、水都極為精到,虛實濃淡之間,山水形勢和意蘊躍然紙上。畫面的構圖既有傳統的精神,又有現代的元素,它們相得益彰,相互輝映,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趣味,體現出畫家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學養。畫面的虛實、動靜、俯仰、遠近、疏密、輕重、枯潤等的協調處理,使凝固的平面形象動中有靜、靜中寓動,充盈著運動的節奏和生命的韻律。他具有直率、蒼勁、豪放,但又蘊籍著清新、秀麗、婉約的情調的繪畫風格。洋溢著當代山水畫在繼承傳承中又有開拓創新的精神。他的畫大氣處,水隨墨凝神采激盪;雋秀間,細膩又層次分明。他幾十年的潛心鑽研,成績不菲: 2007年首屆水墨畫邀請展獲獎。 2008年中國名家書畫展《蒼壑流泉著涼意》、《問道圖》入選並獲獎。同年《高山流水》被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紅十字協會拍賣作為慈善捐贈。2009年,在建國六十週年中國書畫名家展暨國際中國書畫研討會榮獲“傑出貢獻獎”。他的作品《山居圖》被奧組會收藏、《草木佳處》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山不在高》被國防大學國寶堂收藏、《山水》被中國著名佛教大師悟清法師收藏、《醉酒圖》被北京牛欄山酒廠收藏。《我的家在江南》、《情過山川雨過雲》等多幅作品被多家拍賣公司以比較高的價格成功拍賣。近年其作品多次發表報刊、雜誌、被多家媒體關注。作品被國內外收藏家青睞和收藏。他的作品注重思想內涵,意境深遂悠遠,在深厚傳統繪畫素養土壤中汲取營養,不斷捕捉,挖掘,展現生活中的美,以清新、空靈、渾樸的筆調給人以漫遊畫外的無限遐想和心靈的洗滌。畫風獨特,是一位在山水畫上有開拓精神的畫家。也是中國當代最具升值潛力的名家。

阮遠畫家在繪畫之餘,也寫寫詩歌,在他《笑看人生》的題畫詩中,作品畫的的是山川,可詩歌裡寄託的都是自己藝術的情懷:“青山有路幽深處,笑談渴飲成泉聲。九曲迂迴多意外,來生自在不他求”。人生短暫,只有藝術才是可以永恆的,阮遠畫家的每幅畫都是一首唯美的詩。他意氣風發、揮毫潑墨.淋漓的水墨,在筆間揮灑自如,恰如其分地控制著水份和墨色在紙上流動,滲化賦予獨特的意境、情感和美感地融合一起,一幅優美的畫面躍然紙上。他豪氣地將墨潑向大地,將自己思想融進大山的懷抱。”我們觸控他的畫,聽到了他的心聲,在意境裡,詩化為藝術的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