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師回應學生的言談策略淺析論文

教師回應學生的言談策略淺析論文

摘要:受會話分析理論及言語交際相關理論的啟發,筆者認為教師在與學生的言談應對中需要時刻以聽者(學生)的反應為中心進行話輪設計,同時還需要顧忌聽者的情感訴求。即,積極採用情感策略,鼓勵的言語行為引導學生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習者自主性的提高。本論文將從言語交際的視角淺析教師應該如何回應學生的課堂表現,並且給予相應的言談策略以提升自我的社會聲譽。

關鍵詞:師生言談應對;言談策略;言語交際理論

1、 引言

教師優秀與否,除了取決於專業知識、科研能力,治學態度等硬體之外,更重要的還取決於與學生的互動能力上。教學是透過師生言語互動進行的,教與學是同步的。引導式的教學,再結合巧妙的言談應對策略,學生的表現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的自我身份價值也會升值。本論文旨在透過會話分析理論,啟發教師應該如何回應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對於教學的口頭反饋,同時給出具體的言談策略,便於今後教師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借鑑。本論文結構如下,一、會話分析理論淺析;二、言談策略;三、結語

2、 會話分析理論

會話分析是研究言談應對的一個有力工具。George Psathas 認為會話分析對具體情境下的社會生活進行研究,其目的是要細緻地審視最普遍的`日常活動,因為社會行為是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社會行為具有自然的組織結構,而這些結構則可以被髮掘和研究。(Psathas, 1995:2)話輪是會話分析的基本單位,在人際互動中,會話參與者無時無刻不在輪流會話,推動交際的逐步發展。會話分析關注發話人是如何設計、佔有、擴充套件話輪的;怎麼樣選擇下一發話人;下一個發話人怎麼樣判斷自身發起話輪的時間;話輪是如何一個接一個進行的,或者遇到話輪衝突的。另外,有關會話分析新的研究方向已經出現,即,社會行為是如何透過語言來實現的,是怎麼樣透過話輪體現的。Levinson 提到“語言不是用語傳遞意義的而是用於傳遞行為的”。Heritage 認為“意義有時候是難以理解的,而且語言有時候是過時的,含糊的,而行為卻是確定的,容易辨別的。”行為不像語言的意義那樣具有含糊性、不確定性。

在人際互動中,會話雙方相互為對方創造著語境環境,換言之,發話人話輪的設計方式影響著聽話人應答話輪的設計方式,然而,聽話人的應答方式同時制約著發話人下一話輪的設計方式,依次類推。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進行說明。

例一

01 A: 這個問題你的題解思路不錯

02 B: 嘿嘿,我就覺得這樣可行,而且我已經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驗證

03A: 但是還有更好的題解方法,你有想到麼?

04B: 沒有::哎

這是師生間談話的一個真實語料片段。A是B的教師。在01話輪,A對於B的解題思路給予了肯定性的評價。由於得到了A的認可,B感到十分高興,在02話輪發起程度略高一級的自我讚揚。然而,此時A對B的言談表現在03話輪給予了否定評價,繼而B在04話輪表現出失望的態度,用簡短的話輪結束了話題。這一例子很好的說明了,在人際互動中,會話參與方是怎麼樣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雙方對會話的貢獻的。另外,會話雙方透過話輪在以言行事,A在01及03話輪實施了評價的言語行為,B在02、04實施了接受的言語行為。

會話的基本結構大致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行為的形成及歸因;話輪設計;話輪建構單位及話輪轉換;話輪分配;序列結構;優先結構;會話修正以及整體的組織結構。本文只通過話輪設計這一角度淺析教師與學生的言談應對。話輪設計,簡單的說,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即話輪應該在會話的哪一部分出現;話輪執行了怎樣的言語行為以及這一話輪要傳遞的聽者是誰。本文主要從最後一點,即,從聽者的視角分析師生的言談應對。接下來我們透過一組具體的例項進行分析。

例二

(1)

01 B: 我怎麼算了半天還是算不出來正確的答案,老師

02 A: 解鈴還需繫鈴人,你看看到底哪裡出現了差錯,你一步一步算一下,展示給我看看

(3s)

03B: 呀,這裡錯了,粗心了::謝謝老師

04A: 不客氣。

(2)

01 B: 我怎麼算了半天還是和答案不一致,老師

02 C: 這是最基礎的題型了,我在課堂上講了也不下十遍了,你算不出來還是思路不對麼

03B: (沉默)哎

面對同樣的情景,教師A,C給予了不同的回應。A採用了鼓勵的言語策略,以學生為中心,更多的是考慮學生的感受,採用引導型的教學策略,注重採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自我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C塑造的是一種嚴師的身份,針對B的困惑,C更多的給予指責及否定評價,這樣不僅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同時長時間下來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B在03話輪的嘆詞“哎”可以看出B內心的失望與挫敗感。針對A、C教師的評價,大家便可想而知了。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例三:

(1)

01 A: 你看,之前的這些做的都很到位,但是你看這兒,功虧一簣了吧,一時的粗心一下影響了整個解題的完美性,是不是?

02B: 是了,陳老師,粗心毛病一定改改改::

03A: 呵呵

(2)

01C: 你看看你,這都能錯了,你犯錯也犯個高階點兒的

02B: (沉默)

同樣針對B解題中的小錯誤,教師AC表現出不同的言行。A在01話輪中,採取了先揚後抑的言語策略,有一個情感的逐漸變化過程,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方式更能夠讓他接受,而不像C在01話輪直接發起批評的言語行為,很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尊心,因而B在回應C的話輪中保持沉默。另外,A在01話輪的末尾使用了模糊語“是不是”,拉近了師生間的關係,從而將師生間的距離感減小,這樣也從情感策略方面促進了學生B對於教師A評價及建議的接受程度。

3、 言談策略

筆者認為,教學,教與學兩個環節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教的主體在教師,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的這一過程。在現代教學中,更多的關注點置於提高學習者自主性這一方面,而教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的角色,如何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呢?筆者認為,師生間良好的溝通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受會話分析理論及言語交際的相關理論啟發,在教學中,教師在言談應對中,需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關注他們的所需及問題所在,從而設計會話,更好更有效的進行教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需要運用較委婉的言語策略,鼓勵的言語行為來指導學生對於問題的認知、解決。

4、 結語

本論文受會話分析及言語交際的相關理論啟發,認為,教師在回應學生問題時,更多的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感受、認知為中心,進行話輪設計,給予指導建議,而非指責、埋怨、否定學生的學科表現,從而塑造“優秀”教師的形象。

參考文獻:

[1]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v

[2]Jack Sidnell and Tanya Stivers. The handbook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M]. Wiley-Blackwell.

[3]Holec H.v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4]Paul Drew. 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Social Action [M]. 外國語第36卷2013年第三期

[5]於國棟. 會話分析[M]. 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