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攝影

紀實攝影的人文情懷的意義研究型論文

紀實攝影的人文情懷的意義研究型論文

摘要:紀實攝影即對現實生活中具有一定歷史意義的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聯絡予以生動的描寫, 從而使觀眾能夠對被描寫的物件予以關注且產生正確認識的一種攝影藝術表達形式。它以反映社會與人為本質, 對社會狀況進行視覺描寫, 在表現藝術價值的同時, 更在人文情懷方面表達出深層的涵義。研究紀實攝影的人文情懷對拍好紀實攝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紀實攝影; 人文情懷; 人文精神;

在不同時期的攝影作品中, 攝影者都能遵循人道主義和人文情懷來攝製自己的影像, 進而表現自身的情感。隨著攝影的不斷髮展, 紀實攝影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 並且在社會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被更多的人重視。

一、紀實攝影的內涵和特徵

(一) 紀實攝影的內涵

紀實攝影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的見證力量, 使得更多的人對其予以重視,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更多攝影人的思考。整個社會對於紀實攝影有著不同的認識以及評價, 但是在眾多的不同之中卻存在著相同, 而這一相同點就是人們認為紀實攝影既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產物, 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紀實攝影本身的存在就有著一定的價值, 其價值表現在:第一, 客觀地記錄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第二, 雖然影像較為平淡, 但是卻能夠表現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且能夠對社會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1](p110-111)。

紀實攝影的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事物的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客觀性, 這就決定了紀實攝影並不是以拍攝者的意志來轉變的, 而是以事物的特性決定的。因此在拍攝方法中, 紀實攝影要選用具有一定客觀性的記錄方法, 簡單地說, 就是能夠將生活中的各種經歷同攝影過程進行有機的結合, 但要保證其不影響拍攝物件的本質。紀實攝影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透過對某種社會狀態的記錄來表達攝影者對社會的看法, 從而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二, 紀實攝影將“人”作為主要的表現物件, 即用人的現實生活來反映人所具有的本質。在這一過程中透過對人類真實生活的描寫, 來尋找人的意義。

第三, 紀實攝影通常都是重視對社會現象的記錄。總的來說, 其所要拍攝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時間, 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人文價值, 同時也將攝影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包含在其中[2](p37-38)。

(二) 紀實攝影的特性

第一, 紀實性與真實性。紀實攝影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風格, 在其誕生和發展的過程中, 記錄了更多的精彩瞬間, 同時人們也相信其所表現出的真實性。但紀實並不是真實, 其所具有的真實和真實感能否畫等號, 一直是攝影界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 不同的攝影藝術家對其有著不同的看法。巴贊認為, 攝影和繪畫是有著一定區別的, 在《攝影影像的本體論》中指出, 電影美學所要依據的基礎就是對電影事物自身所具有的面貌予以最真實的呈現, 因此在人的參與過程中才可以得到最深的挖掘[3](p76-77)。與此不同的是, 在攝影過程中, 不能有人的介入, 因此攝影過程中所取得的影像真實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

第二, 再現性和表現性。通常情況下, 人們對於照片都秉持相信的態度, 所以沒有一個人會否認紀實攝影所表現出的真實性, 紀實攝影將相對客觀的事物轉化成了定格的永恆。紀實攝影在真實性方面所要依據的基礎, 就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客觀世界, 而紀實攝影再現性所要依據的基礎, 就是將現實的世界作為母體和原形的, 所以紀實攝影作品的真實性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是當前很多攝影藝術者的最高追求。

第三, 瞬間性和時間性。透過照相機記錄下來的物件, 通常都是在快門的開啟和關閉這一瞬間形成的。攝影在這一過程中將其記錄成為了永恆, 並在這一永恆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4](p122-123)。所以, 針對紀實攝影的真實性而言, 保持時間與空間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 能很好地衡量照片自身所具有的真實性。與此同時, 紀實攝影所具有的真實性又在一定程度上給攝影的創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之所以有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一說法, 就是針對攝影在瞬間上所擁有的真實性而言的。

二、人文精神的內涵和特徵

(一) 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這一詞語最早是在《周易》裡提出的。在我國的古代時期, 人們通常都是將“文”和“紋”畫等號的, 其引申的意思則是對人賦予了新的精神氣質以及文化內涵。荀子則強調了在天和地之間, 要以人為貴這一道理。在道家方面, 其更主張“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儒家方面, 其更注重對人文自身的關切。而攝影紀實同人道主義之間和人文關懷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絡。紀實攝影主要是對特定環境中人的命運以及情感等予以反映, 透過對人物的表現來揭示社會現實。所以, 紀實攝影的靈魂就是要對人的本性予以揭示。

(二) 人文精神的特徵

第一, 真實的藝術。藝術主要來源於生活, 同時是對客觀世界更好的反映。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 這種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在其所要關照的內容以及領域方面有著一定的要求, 不是所有的生活中的事物都屬於藝術的範疇。而紀實攝影所展示的作品如果想成為藝術, 那麼就必須能夠體現人文情懷, 與此同時還要反映人的本質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對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會思潮無關的觀點予以擺脫。

第二, 典型的形象。紀實攝影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本質方面所採用的方法是對具體情感的表現。不管是在長篇的組照中還是在單幅的照片中, 一個影像的成功與否同作品是否具有深刻的形象有著密切的聯絡。在攝影的過程中, 形象是透過可檢視像來體現的, 但是,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 不是任何的影象都稱之為藝術形象, 有的影象僅僅是一種傳遞資訊的符號, 其本身並不具有審美價值。所以, 在日常的攝影過程中要做到, 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被拍攝的物件上, 使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第三, 真摯的情感。藝術講究的是情和理的互相交融, 用情來打動人, 用作品來撥動讀者的心絃。雖然照相機只是對事物實行機械的複製, 但是這一拍攝過程卻是對藝術的創造, 其可以將人物的所有情感進行充分的表現。所以影像創作不能僅僅用行政命令來完成, 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藝術家的情感。

三、紀實攝影的人文情懷錶達

在攝影的過程中要對人文情懷予以適當的表達, 這就要求攝影師不但是一名記錄者, 還要成為一名見證者。在拍攝的過程中要用心體會、努力融入, 從而更好地表現社會現實。紀實攝影的主要物件就是社會中的人類, 人類的存在也就是社會的存在。同樣, 人也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如果離開了特定的社會環境以及社會關係, 那麼人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在對紀實攝影進行了相關的分析之後, 將其同社會的關係予以分類如下:

(一) 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反映, 推動社會的變革

在紀實攝影成立之初, 攝影藝術家就將揭露社會現實、暴露社會弊端作為主要的體現方式以及所要遵守的信條之一。在19世紀到20世紀這一過程中, 大多數紀實攝影藝術家都將其焦點放在了社會事件上, 放在了揭示人們的現實生活上。就雅各布·里斯的作品《另一半人是怎樣生活的》而言, 其用相對簡單的鏡頭, 將生活在紐約貧寒之中的移民所處的惡劣環境予以了投射, 反映出當時新興城市的現狀。

在這張照片 (圖1) 中, 攝影師將燈光直接打在了房屋中坐在椅子上的窮人身上, 透過明暗對比, 在一定程度上能突出事物自身所存在的本質, 攝影師相信透過這一影像可以幫助他們改變當前的現狀。不出所料, 照片發表後就得到了總統羅斯福的支援, 不但摧毀了貧民窟還建立了里斯公園[5](p71-72)。

在雅各布·里斯之後, 美國的路易斯·海因也意識到了攝影所具有的社會作用, 這就成了他表達各種不滿最為有力的批評手段, 從此致力於用紀實攝影來反映社會現實。他常常和移民生活在一起, 並秉持關愛之心對其進行拍攝。海因拍攝的童工的照片, 在社會改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使得美國頒佈了相關的法律條文來對未成年兒童予以保護。同時他還將攝影當作傳播的一種工具, 表現出對窮苦的百姓以及工人等貧困人群的同情。

解海龍作為中國的紀實攝影藝術家, 有著強烈的匹夫意識, 他懷著一顆關愛之心對貧困地區的兒童教育方面予以了拍攝, 並對其傾注了所有的情感。[6](p12-13)

《大眼睛》 (圖2) 是解海龍希望工程系列裡的代表作品, 照片中女孩望向鏡頭的大眼睛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求, 黑白色調的運用賦予了這幅作品更為深刻的意義。照片發表後很快被國內各大報紙雜誌爭相轉載, 在社會上產生巨大的影響, 大家紛紛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 為大批家庭貧困的孩子提供幫助, 這幅作品也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標誌性影象。解海龍用照相機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對周圍的社會現象予以關注, 希望用自己的照片去改變貧困孩子的命運, 用照片替農村孩子爭取受教育的權利。他的紀實攝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社會的推動作用, 同時對中國教育事業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上述攝影藝術家的紀實作品中, 我們能夠感受到攝影藝術家所體現出的人文情懷, 同時也看到了紀實攝影對社會變革起到的巨大的推動作用, 看到了其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

(二) 對社會災難的報道, 體現人類的處境

災難和戰爭類的紀實攝影同其他的攝影門類相比, 其更注重對人類自身命運的影射。透過對災難的真實記錄, 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災難所具有的殘酷性以及破壞性。透過對一些人為的災難予以報道, 可以讓人類在同情他們的遭遇時產生主體意識, 從而更好地提升人類在災難發生時表現出的應變能力, 同時還能激發起人們的生存和抗爭意識。

美國尤金·史密斯用四年的時間對日本九州的一個小漁村汞中毒事件進行了拍攝。小漁村由於受到附近企業的廢水汙染, 村子裡大部分村民出現了汞中毒現象, 有成百上千的人喪失了寶貴的生命。史密斯意識到了這是對人們在破壞環境方面最好的警醒, 所以用鏡頭記錄了村裡的人們悽苦的生活, 用圖片表現出了環境汙染給人類帶來的災害。而《智子與她的`母親》 (圖3) 則成為了他反思工業汙染最為有力的證據。在這一攝影作品中, 透過對母親懷裡抱著因為汞中毒而殘疾的女兒洗浴這一場景的表現, 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去體會災難所具有的殘酷性, 同時也感受到了人類所具有的勇氣。這一情景所帶來的深長悠厚的情感, 一方面引起了觀眾對其深切的同情, 一方面又引發了人們對環保問題的思考。尤金·史密斯曾經提到, 照片並不只是一種微弱的聲音, 更對我們意識的喚醒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

紀實攝影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發展起來的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 人們想用它來實現對戰爭以及災難的記錄, 同時反映出對災難以及戰爭的深刻反思和控訴。

(三) 對城市影響以及日常生活的捕捉, 展現個人風格

攝影技術的誕生和發展一直在西方城市的現代化程序中體現著, 因此城市也就被列入了紀實攝影的範圍。在20世紀30年代, 一些西方國家的大都市發展建立起來, 紀實攝影家一方面用鏡頭來表現城市的活力, 一方面將其鏡頭放在了城市邊緣人的生活上[7].其鏡頭感體現出一定的主觀性, 而不是對社會改革力量的強調。

《夜巴黎》是法國紀實攝影家布拉塞出版的第一本攝影集, 它對巴黎美麗的夜景注入了不同尋常的解讀。在這些作品中, 布拉塞始終保持冷靜, 儘量不去進入當時的情景, 從而使作品保持了最真實、最自然的效果。

布拉塞的拍攝主體有守夜人 (圖4) 、流浪漢、夜總會的姑娘 (圖5) 和過著聲色犬馬生活的上流社會人士, 他用簡單的拍攝方法記錄了近百年前的巴黎夜生活, 用平淡與奢靡的相互碰撞, 擊打出感人至深的聲響。他表現的不僅是巴黎的夜色, 而更多的是黑暗的社會現實。

我國的紀實攝影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得到了相對長足的發展, 同我國傳統的攝影相比較, 紀實攝影在世俗生活方面的表現具有更大的滲透力。大部分新興的攝影師也開始對周圍的群體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予以了更為細緻的捕捉, 向人們展示了大家極易忽視的更為詳細的細節。即將關閉的手工作坊、由於城市的改造而逐漸消失的老街、歷史相對悠久的弄巷等[8].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節, 都成為了紀實攝影藝術家所觀察的目標。這些影像一改之前的空洞粉飾, 在內容方面有著非常細緻的描述, 從而表現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更為豐盈的肌理。

四、結語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 紀實攝影已經逐漸發展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以及各個層次中, 同時也逐漸成為了社會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的改革以及社會的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紀實攝影的目的就是要對真實的世界予以真實的表現從而引起人們的關注, 並對其產生一定的覺悟, 同時還將一些具有特性的文化進行記錄, 留下最為寶貴的財富。所以, 在今後的生產生活中, 我們應該重視紀實攝影所表現出的社會現實, 體現出的人文情懷等, 進而對當前所處的社會環境表達自己的看法, 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孫京濤。紀實攝影--風格與探索[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4.

[2]那日松。中國攝影批評選集[M].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13.

[3]湯天明。側目而視--攝影的人文觀察[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3.

[4]林路。攝影思想史[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2015.

[5]巴爾特。明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

[6]李科燕。當代中國大陸社會紀實攝影的沿革與時代背景的關係[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 2012.

[7]袁偉航。淺議紀實攝影[J].新聞傳播, 2016 (22) .

[8]胡武功, 石寶琇。紀實是一種秉性--我說胡武功[J].中國攝影家, 2007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