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攝影

城市規劃中紀實攝影的重要價值論文

城市規劃中紀實攝影的重要價值論文

壹、研究意義

將紀實攝影方法與內容納入城市規劃與設計具有四方面意義。

一是紀實攝影能夠為城市規劃與設計提供獨特角度。以紀實攝影獨特視角和方法觀察記錄城市環境,併為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提供材料。它具有特殊意義,因為紀實攝影強大快速的記錄功能,同時還包含獨特思考與資訊內容,是其他方式無法取代的,以此可作為城市規劃問題的獨特切入口。具有生動而真實感人力量,而且紀實攝影內容資訊量大,範圍廣。不僅具有很強視覺衝擊力,更具有社會影響力,能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二是紀實攝影方法為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提供更加廣泛的研究材料。不僅從城市規劃專業角度進行紀實攝影城市環境影像記錄,同時還可以吸收大量非城市規劃專業紀實攝影的影像材料,這樣極大地擴充套件了城市規劃研究影像資源,城市規劃研究覆蓋面更加廣泛。

三是紀實攝影工具在城市規劃與設計中的運用體現其本質的迴歸。由於某些攝影工具蛻變為修飾城市和表現城市美化的工具,還原攝影作為快速記錄社會景象的影像文獻工具,實現它的本體迴歸,發揮紀實攝影長處,作為城市規劃研究有效工具意義深遠。

四是打破城市規劃套路,創新城市規劃與設計新方法。在現有城市規劃相關方法基礎上,增加城市規劃中紀實攝影工具無疑是一種創新。將紀實攝影工具介入城市規劃,可以增強可信度與文獻意識。改變停留並習慣於城市規劃舊有思維方式中資料指標套路化、表達方式模式化的研究弊端。

貳、紀實攝影的概念

自1839年發明的攝影術問世以來,因具有準確記錄視覺世界的能力,得到迅速推廣與運用。攝影術的發明為人類快速記錄影像形象資訊做出了難以描述的貢獻。由於這項發明,人類文化史有了影像資訊記錄。它快速、真實記錄影像工具的近二百年曆史,給我們創造了許許多多形象記憶材料,也為我們形象化歷史研究提供可能!可以這樣說,人類文明史,可以以攝影術發明為時間座標,攝影發明之後,人類進入了快速記錄準確形象時代,記錄資訊尤其影象資訊變為現實與可能。我們的文化史及城市規劃史、建築史等一切可視自然和人文影象均可記錄,留下歷史清晰而準確的形象。

紀實攝影是攝影中一個型別,但它是最為充分體現攝影功能的攝影型別,也是攝影效能最高的型別。

紀實攝影是指具有紀錄性質,可作為某一事件發生的實證資料,或為表達一個特定時間情景。可以這樣講,紀實攝影是透過記錄下某種社會狀態,進而影響社會的一種載體。

紀實攝影是記錄現實的攝影手法,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拍攝真實的影像,以資料或文獻式記錄方式。 紀實攝影主要使用抓拍紀錄真實的場景。紀實攝影無論美好或是醜陋,目的都在於表現真實的社會和自然環境,引起人們對相關問題的關注,同時記錄特有的城市規劃與設計相關資訊,並保留珍貴的影像資料。

紀實攝影用作記錄歷史事件,記錄當時的社會生活,也可以用文字作輔助,表明時間、事件、人物、地點。最重要的是紀實攝影需要讓公眾瞭解拍攝當時城市環境、人物,以及觀察者的角度與感受,可以帶出相關問題與思考。紀實攝影是對正在發生並即將消逝事物的瞬間凝固,每張照片都具有唯一性,難以精確重複再現,紀實就是忠實地記錄事物真相。記錄真相是紀實攝影的基本功能,它是寫實的、事實的、史實的。

紀實攝影的圖片,詮釋了攝影者的社會意識和價值取向,並以此影響社會。紀實攝影透過記錄社會現狀、民眾生活等,充分表現人文關懷,喚起人們對被攝主體的注意、尊重和重視。

紀實攝影尤其在記錄邊緣化景象或被有意無意間忽視的事實,藉助影像的強大視覺感染力,使之成為參與和影響城市規劃和社會活動的有效工具。我們通常所說的紀實攝影是指社會紀實攝影,而社會紀實攝影的最大困難不是“如何拍”,而是“拍什麼”.

真實性和傾向性是紀實攝影的核心要素。真實性是紀實攝影的生命,傾向性就是紀實攝影動機,確定主題與目標,透過對拍攝物件的影像表現和視覺衝擊來闡述社會環境問題。城市規劃紀實攝影不僅可以記錄事實,也可以提出一個城市問題,揭示城市現狀與現象困惑,這就是城市規劃紀實攝影自覺或者不自覺必須要承擔的使命和社會責任。

城市規劃透過紀實攝影眼光觀察城市環境,思考城市規劃問題。紀實攝影題材廣泛而多樣,可以說無所不包,既可以是戰爭紀實攝影、災害紀實拍攝、重大歷史事件紀實拍攝,也可以很生活化紀實攝影,如記錄旅程、城市特色、街頭抓拍,記錄社會現況,記錄所見所聞。它可以記錄你最熟悉的居住地區;探訪養老院,記錄老人們平時的生活;甚至於探親訪友,記錄人們的日常活動。

紀實攝影的文獻意義,在於它能夠在一個短暫間歇時間內拍攝出一系列詳盡的紀實影像,它可以透過照片將複雜的社會景象及時表現出來。

叄、紀實攝影的相關案例與價值

紀實攝影與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的案例。

1850年,法國攝影家馬克西姆·杜坎彙編了一系列近東地區的歷史遺址照片,印成豪華畫冊,受到考古學家和出版商的喜愛和歡迎。

1865年,美國內戰期間,馬修·布雷迪組織了一個20人的攝影家小組,將這場戰爭製成一套視覺紀錄,彙集了近萬幅無法估價的史料照片。

探險攝影家,如蒂莫西·H·奧沙利文、卡爾頓·沃特金斯和威廉·亨利-傑克遜克服辛勞,攜帶笨重裝置,深入未經開發的西部邊陲,獲得加利福尼亞州的約塞米蒂山谷這樣神奇的自然景色照片,深受地理學家和廣大公眾所喜愛。

1860年,法國攝影家德爾梅特和迪朗臺爾關於巴黎歌劇院建築施工逐步進展的照片。

19世紀的城市面貌大改變,給攝影提供了一大任務,即把註定要不可挽回地消失掉的城區遺蹟拍攝成像。19世紀60年代初,夏爾·馬維爾對巴黎舊城區內即將讓位給新闢大道的年久失修、正待拆除的部分街道房屋進行公務性攝影調查。他富於號召力的畫面,不僅精確地再現了建築物特徵,同時,也抓住了這一城市已在消失中的歷史印象。

1868年,蘇格蘭攝影家托馬斯·安楠在格拉斯哥擔任了攝影調查任務,對該城市有名的歐洲最壞貧民區進行紀實攝影,並收集在一本稱作《格拉斯哥的舊場院和舊街道》的畫冊之中,它展示了那些居住著貧困的下層人民的狹窄、紊亂、骯髒的街道實況。其作品儘管並非預定要製作成為批評社會的輿論手段,但是,像這樣的攝影作品事實必然會用來提供關於關注社會問題的觸目例證,以引起廣泛地思考。

約翰·湯普森於1877年按月發行的,系列攝影集《倫敦街道生活》發表。湯普森運用他的照相機朝向城市街道,並與作家阿道爾夫·史密斯合作,製作一系列反映倫敦勞動階層和小商販日常生活的生動照片,這種對“危險階層”深表同情的照片展示,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是一個大膽舉動,而用精美的凹版印刷工藝印製的這些照片,保證了最高激情傳播力量。

19世紀80年代後期,丹麥出生的移民雅各布·里斯開始了拍攝關於美國城市貧民遭受的痛苦生活。作為報紙的職業攝影記者,里斯很快認識到這些難以攝得的影像的重大意義,他深入到移民家庭的破舊租屋中成功地攝得許多照片,在《另一部分人的居住情況》(1890年)和《窮人家的孩子們》(1898年)中,里斯用他的照片複製品表達了他對所揭示的惡劣居住條件,給這些城市居民帶來沉重壓力的關切心情。

美國社會學家路易斯·海因認為,攝影是一項可用來表達他對災難降臨到移民、勞苦大眾、貧窮者頭上的批評意見的有力的手段。1905年,海因反映歐洲移民到達紐約伊利斯島的情況的系列照片,已成為人道主義的社會紀實典範作品。他後來關於揭示紡織廠、礦井和其他血汗勞動場所狀況的照片同樣如此。海因自稱他的成就是社會紀實攝影的成就,並堅持照相機要以社會意識為導向的觀點,除了批評之外,他也記述了勞動人民的高貴品質和融洽的家庭生活。他說:“我願意揭示那些應予糾正的事情,我也願意揭示那些應予稱讚的事情。”

美國20世紀30年代是紀實攝影的盛行時期,主要原因是經濟不景氣造成的社會蕭條。當時美國攝影相關部門被認為是社會紀實攝影水平最高的部門,由哥倫比亞大學原經濟學講師羅伊·斯特賴克(Roy Stryker)組建,主要人物有沃克·伊文思、多蘿西婭·蘭格等人,他們關於美國中部乾旱地區災民、亞拉巴馬的佃農和他們的小木屋、被趕出家園的無家可歸者的照片,喚起美國人瞭解那些同胞的困境,這些作品總數達27萬張底片。攝影家們的工作使美國攝影具有社會紀實的性質。

二次世界大戰後,紀實攝影傳統的許多本質性思維,被注入到一批用照片來幫助人類瞭解戰後世界的虛弱狀況的新聞攝影記者群之中。其中著名的攝影家有羅伯特·卡帕、W-尤金·史密斯、丹·韋納、戴維·西摩和沃納·比肖夫。

1962年,農業安全域性的蕭條年代攝影作品《艱苦年代》在現代藝術博物重新展出,使美國紀實攝影達到新水平。特別是喚起美國黑人起來爭取人權的鬥爭,社會紀實照片起著強有力的積極作用。

攝影家康奈爾·卡帕於1967年組織了命名為“關心人的攝影家”的兩次影展,後均印成專刊。首次展出的有沃納·比肖夫、羅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丹·韋納、安德烈·克泰斯和倫納德·弗裡德的作品;第二次展出的有布魯斯·戴維森、厄恩斯特·哈斯、濱谷浩廣石、唐納德·麥卡林、戈登·帕克斯、馬克·里布、W·尤金·史密斯和羅曼·維施尼亞克的作品。這些展出顯示了紀實攝影因信念的繼承,披露了許多應該糾正和值得歡迎的事情。

肆、紀實攝影與城市規劃社會調查相結合

紀實攝影與城市規劃社會調查相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其獨特觀察城市社會環境角度與優勢,為城市規劃提供更加豐富的、鮮活的、文獻化的第一手資料,為城市規劃社會調查提供新方法與新方式。

紀實攝影是社會調查的一種方式與方法,社會調查作為蒐集和處理社會資訊的一種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在社會科學、城市科學及其他領域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和應用。

社會調查的概念。

社會調查可理解為是在特定地理、文化或行政區域中的人的社會活動進行系統的收集,也是有目的地蒐集社會資料的過程,並運用觀察、詢問、記錄等方法直接從社會生活中瞭解情況,收集事實和資料,它是一種感性認識活動,是一種重要收集資料的'活動或過程。也可以理解為人們運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從社會現實中收集有關社會事實的資訊資料,並對其做出描述和解釋的一種自覺的社會認識活動。

它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美國社會學家肯尼斯·D·貝利認為,社會研究就是蒐集那些有助於我們回答社會各方面的問題,從而使用我們得以瞭解社會的資料。

社會調查,就是指人們有目的地透過對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的考察、瞭解和判斷、分析、研究,來認識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一種自覺活動。

社會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瞭解社會,認識社會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而社會調查的根本目的在於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透過有組織、有計劃地蒐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社會現象的有關資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服務。

城市規劃的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是城市規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城市規劃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和規劃方法。城市規劃的社會調查是科學進行城市規劃決策的重要依據,是高質量編制城市規劃方案的重要保證。城市規劃社會調查,是指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城市生活中的各種城市社會要素、城市社會現象和城市社會問題,進行考察、瞭解、分析和研究,以認識城市社會系統、城市社會現象和城市社會問題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進而為科學開展城市規劃的研究、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據的一種自覺認識活動。對於城市規劃社會調查的基本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首先,社會調查是城市規劃的基礎性工作與內容。與城市規劃相關的任何研究、設計、實施和管理等工作和活動,都離不開城市規劃的社會調查工作,其調查研究的成果是城市規劃設計、決策及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依據。

其次,社會調查是科學認識和研究活動。城市規劃社會調查是針對城市生活中的各種社會現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進而尋求改造城市社會、建設城市社會的途徑的一種科學認識方法和研究活動。

社會調查不僅要研究以人和人群共同體為重點的各種社會要素和社會現象,而且要重點研究如在城市化程序中所不斷湧現的各種城市病,如貧富差距、環境惡化、資源枯竭、失業、犯罪等城市社會問題,都可以並必須藉助於城市規劃社會調查的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分析研究,並透過及時、合理、具體的城市規劃及管理政策等予以解決。

城市規劃社會調查特徵。

城市規劃社會調查的根本任務在於揭示各種城市社會事物、城市社會現象和城市社會問題的真相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性,進而尋求改造城市社會的途徑和方法。

觀察敏銳度

城市規劃社會調查活動,就是要從社會現實中去搜集各種各樣的有價值的資訊,這就需要極高觀察敏銳度的培養和提高,善於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中,迅速發現和準確判斷社會調查的資訊線索,那些能夠構成社會調查的基本事實,以及預見其可能產生的社會調查意義和社會作用的能力。它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專業敏感和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是長期從事城市規劃社會調查實踐工作的經驗體現。社會調查敏銳度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又是一種敏捷思維能力。

敏銳度體現在同類事實中迅速判斷出哪個事實重要、哪個事實次要與哪個事實無關緊要的能力,以及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從看似無關緊要的事實中發現其社會調查價值的能力。這就是說,城市規劃師要能夠從社會事實中去發現事實的新鮮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甚至趣味性。

記錄狀況

為了解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狀況,它是人們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深入認識的基礎。

解釋原因

社會調查不僅揭示社會事實真相,還要在此基礎上分析該社會現象產生的原因,揭示它的本質以及發展變化的規律性,這就是城市規劃社會調查的理論目的。

型別

由於調查研究的目的、內容、要求、調查物件、調查範圍、調查研究的階段特徵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城市規劃社會調查的型別就不同,具體所採取的調查方法也不同。

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標準將其劃分為各種不同型別。每一種型別的城市規劃社會調查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各自的優缺點,它們在調查方式、方法、程式、適用範圍等方面也有所不同。透過確定適當的社會調查型別,有利於實現社會調查的目的,也有利於積極有效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調查方案,並確定具體的調查物件、調查方法和調查程式等。

一是按照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分類。二是按照社會調查物件分類,如典型調查、重點調查、個案調查、抽樣調查等。三按照社會調查目的分類,可分為應用性社會調查和學術性社會調查。應用性社會調查是指為解決當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具體問題而進行的調查,如為解決某道路交通擁擠問題而進行的道路交通流量調查等;學術性社會調查則是指以學術研究為主要目的而進行的調查,旨在解答城市規劃各領域中的理論問題,如關於城鎮化發展的社會調查、城鄉一體化調查等。這種調查不是為了解決當時、當地的具體問題,而是要透過社會調查與研究活動的最終成果及其理論價值和社會意義等,間接地對城市社會系統或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產生影響。四是按照社會調查內容分類,可以分為綜合性調查和專題性調查,如城市交通、建築、市政、環境、產業等多方面所進行的全面調查等。專題性調查內容比較專一、集中,如城市交通專項調查、城市工業用地專題調查、城市文化建設專題調查等。五是按照社會調查時間分類,可以分為一次性調查、經常性調查和追蹤調查。

無論何種調研方式,紀實攝影在城市規劃研究仍具有獨特價值和作用。可以增加城市規劃研究形象性、真實性、文獻性價值,同時具有另類“影象思維”方法。我們提出引入和強化紀實攝影方法與城市規劃結合,是因為它可以提供紀實攝影切入城市規劃問題新視角與新方法。即此篇短文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