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閱讀與圖書館閱讀推廣問題研究論文

人工智慧閱讀與圖書館閱讀推廣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慧在教育、出版領域的應用, 革新著傳統的閱讀方式, 驅動著人工智慧閱讀的產生和發展, 進而對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圖書館開展人工智慧閱讀推廣的關鍵就在於閱讀推廣場景的構建與實現。圖書館人工智慧閱讀推廣的場景可以分為陪伴式閱讀推廣場景、自適應閱讀推廣場景、遊戲化閱讀推廣場景等。

關鍵詞:人工智慧; 圖書館; 閱讀推廣; 人工智慧閱讀; 閱讀感知;

2018年1月3日,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R-NET、阿里巴巴的i DST在SQu AD機器閱讀理解挑戰賽上精準匹配 (Exact Match, EM) 達到82.650、82.440的好成績, 人工智慧 (AI) 首次在EM指標上超越了人類在2016年創下的82.304的記錄[1]。這一突破標誌著“AI閱讀”時代的到來, 也預示著AI將會為人類帶來能夠解決複雜問題並回答難題的更先進的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在社會應用層面, AI的快速發展其實讓社會民眾對AI的應用已不再陌生, 特別是隨著我國將AI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以來, AI的應用與突破讓人目不暇接。AI機器閱讀的這一突破也引起了包括圖書館等社會閱讀推廣機構對於如何更好開展使用者閱讀推廣、提升閱讀效能的思考, 並對AI機器視覺、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在閱讀推廣的深度應用充滿了期待。

1 AI閱讀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2018年4月16日, 2018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人工智慧峰會———《AI賦能閱讀》在杭州舉行, 與會的全國優秀AI專家、創業者、出版專家、媒體人就AI讓數字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更加個性化、智慧化, AI支援數字閱讀全雙工互動、多輪對話、所見即可說, 利用AI增強現有數字閱讀體驗、增加新的體驗場景和內容把控, AI+內容實現精準預測新聞和推送等領域進行了交流, 共同探索了AI與閱讀文化的無限可能[2]。

1.1 AI閱讀發展的驅動應用

2016年Alpha Go戰勝李世石事件的發生、VR/AR (模擬實驗) 、資料可視與洞察、認知計算 (複雜決策輔助) 、情感計算 (學生情緒反饋) 、高階機器人技術 (陪伴教育機器人) 、基因技術 (天賦檢測) 在多個教育場景的積極探索應用, 都預示著下一波教育的核心驅動來自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科技+教研創新”的融合, 並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 以保證學習效果、提高教育資源供給、實現教育公平。在這一發展態勢下, AI教育浪潮席捲而來, 2018年4月10日, 教育部發布了《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3], 該計劃提出將致力於中小學、高校等多層次教育體系未來形成“人工智慧+X”的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建設。同時, 一批AI教育實踐也精彩紛呈, 在基於個性化學習、虛擬學習助手、商業智慧化、專家系統等四大應用場景基礎上形成了個性化學習、自動問答輔導與答疑、智慧測評、模擬和遊戲化教學、教育決策、幼兒早教機器人等應用領域。如在智慧測評領域, 國家863計劃的“基於大資料的類人智慧關鍵技術與系統”階段性成果構建的“訊飛教育超腦”藉助大資料、文字識別、語音識別、語義識別等技術, 使得規模化的自動批改和個性化反饋走向現實, 目前已在全國70%地市、1萬多所學校應用[4]。

在出版領域, Hello Code聯合亞馬遜中國推出的AI系列教材《從程式設計思維到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超有趣》Kindle電子書, 以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和專業的AI知識引導青少年學習程式設計, 該電子書的出版也標誌著出版領域的AI革新到來。但不論是AI在教育還是出版領域的革新影響與應用, 於知識供應、傳遞鏈下游的閱讀而言都是革新驅動。如語音識別、影象識別等技術應用對閱讀行為中資訊獲取的方式影響、自然語言理解技術應用對人們閱讀行為中資訊需求的準確表達影響、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對閱讀內容對使用者需求的精準匹配影響等。

1.2 AI影響下的閱讀變革

業界一致認為, AI的發展由計算智慧階段、感知智慧階段和認知智慧階段三大階段組成, 目前正處於第二個發展階段, 即感知智慧階段, AI可以看懂聽懂, 並做出判斷、採取行動, 幫助人類完成看和聽的相關工作[5]。而在這一階段的AI應用又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為運算智慧, 指的是機械能存會算;第二個層面是感知智慧和運動智慧, 讓機械能聽會說, 能看會認;第三個層面則是能理解會思考, AI可以透過自然互動、智慧學習助推閱讀行業進行改變[6]。顯然, 對人類的閱讀來說, AI將進一步推進資訊的獲取, 使得閱讀所需要獲得的資訊可透過即聽即見 (自動將語音實時轉換成文字) 、智慧協作 (透過人工智慧的方式, 由機器來協助作者進行相應的校稿) 和智慧創作 (透過機器人對大資料判斷將情感賦予到創作當中) 等有更多更好的承載方式[7]。

從AI對閱讀思維的變革來看, 首先, AI閱讀將跨越時空的限制。AI透過依賴優質的內容和場景應用, 讓時空不再限制人類對閱讀的多器官感知;其次, AI讓全方位多感官感知成為一種常規體驗。機器語言處理、自然語言理解、資訊抽取與知識挖掘、搜尋引擎、語音識別等技術將讓AI閱讀成為一種越來越接近人類語言理解和人腦處理的多感官交流體驗, 從單一感官感知的單向知識資訊傳遞向基於多器官感知和體驗、雙向的資訊互動、乃至資訊交流方向發展, 最終實現真正的人性化、個性化智慧服務。再次, AI閱讀不只是一種資訊傳遞與獲取行為, 而更是一種生態構建。這是因為傳統的閱讀方式只是人類獲取知識的資訊行為, 發展至數字閱讀時代也都不曾改變, 而藉助於智慧閱讀平臺或閱讀場景的AI閱讀, 其構建了一種涉及內容稽核、AI實時評估、AI輔助創作、AI客服、文字識別、閃念儲存、內容速度拆解、關聯閱讀、娛樂閱讀、使用者聲音UGC等技術處理環節的“AI閱讀”生態。

2 AI賦能的圖書館閱讀推廣

作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 AI是研究人類智慧活動的規律, 構造具有一定機器智慧的人工系統, 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 也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體來模擬人類某些智慧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從AI在教育、出版的應用及驅動產生的`AI閱讀變革來看, 我們需要對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知識集約型閱讀重新定義, 並據此對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做出新的研判與變革。

2.1 AI讓圖書館閱讀推廣成為無限可能

圖書館承擔的閱讀推廣職責不但是現代圖書館存在的價值之一之所在, 也體現在了近年來制定頒佈的一系列法規、規程中。如《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按照平等、開放、共享的要求向社會公眾提供閱讀推廣等服務, 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當透過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圖書互換共享等活動, 推廣全民閱讀。”《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圖書館應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積極採用新媒體, 開展閱讀推廣等文化活動”。在資訊時代、知識時代, 圖書館一直都是閱讀推廣的堅定執行者, AI時代的到來, 則進一步拓寬了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邊界, 賦予了圖書館閱讀推廣無限可能。如AI讓圖書館閱讀推廣鼓勵讀者自己建立學習單位、進行主題式的探究學習;AI讓圖書館閱讀推廣進一步打破了空間、時間限制, 把學習、閱讀場所延伸至任何一個空間和時間;AI讓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拓寬了知識來源, 圖書館員和圖書館在AI閱讀推廣中也一起成長與發展;驅動圖書館在AI新技術的幫助之下, 探索更多的閱讀形式, 如閱讀的遊戲化、閱讀的VAR體驗等;AI讓圖書館閱讀推廣更加關注使用者的個人體驗, 並透過對讀者的閱讀創造性思維成果進行評估來改進閱讀推廣方式等。

2.2 圖書館AI閱讀推廣場景的構建與實現

有學者認為, AI時代, 場景落地和技術研發是關鍵。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也認為, AI需要逐個領域去構建應用場景[8]。圖書館AI應用場景構建可以分為時間場景構建與空間場景構建兩個維度, 但從構建的型別來看, 則可以分為陪伴式閱讀推廣場景、自適應閱讀推廣場景、遊戲化閱讀推廣場景等的構建。

(1) 陪伴式閱讀推廣場景。陪伴式的閱讀學習一直是傳統的家庭閱讀推廣、校園閱讀推廣所強調的, 而AI技術則透過對虛擬的情景角色設定, 能讓讀者在閱讀學習中尋找到一位“小夥伴”, 其不僅能虛擬助讀和陪練、相互鼓勵和啟發, 更能透過對讀後效果的分析與測算、反饋而提升使用者的閱讀效果。如想象力英語是由美國少兒英語教學專家、兒童心理學家、前好萊塢團隊、IT專家聯袂打造, 其透過讓孩子體驗真實生活、學習情景中如何運用語言, 讓“小同伴”與孩子一起閱讀學習, 相互鼓勵啟發。又如“音樂筆記”就是音樂教育領域的陪練機器人, 其透過智慧腕帶和APP結合, 利用可穿戴裝置和影片感測器, 對鋼琴演奏的資料進行實時採集分析, 並將練習效果反饋和評價呈現給使用者。圖書館可以借鑑上述案例, 透過第三方平臺如APP的開發與應用, 為圖書館使用者的閱讀推廣構建一陪伴式閱讀場景, 並提供諸如機器答疑、智慧提醒、成長定製、內容推送、讀後效果測算等方式, 讓圖書館的使用者在智慧陪伴下進行閱讀與學習。

(2) 自適應閱讀推廣場景。自適應閱讀就是透過AI演算法, 將獲取到的使用者閱讀學習的資料分析反饋給使用者, 並可以透過知識圖譜等方式進行呈現, 以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難度和個性化節奏的閱讀內容、閱讀進度與閱讀方式, 從而提高使用者的閱讀效率和學習效果。與傳統的閱讀推廣如書目推薦等是一種粗放型的資源組織與推送, 難以做到自適應閱讀強調的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的閱讀內容、閱讀進度計算與推薦, 閱讀內容與測評內容的個性化程度不高。圖書館可以借鑑AI在教育等領域的典型場景應用, 在現有下一代資源發現平臺、圖書館智慧服務平臺、機構一站式服務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基於使用者閱讀場景構建的升級與改造, 透過基於使用者閱讀行為等大資料分析的使用者畫像構建, 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包含了如知識圖譜、影象識別、語言識別、智慧翻譯、自然語言整合化處理等資料服務、智慧服務等內容的圖書館智慧閱讀服務平臺, 構建AI時代的自適應閱讀場景。如“朗播網”就是一款提供自適應測試能力的學習系統, 能夠透過使用者的閱讀理解能力來為使用者測試英語的各方面能力, 並提供針對性的閱讀內容及學習課程。

(3) 遊戲化閱讀推廣場景。AI、VAR等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對未來生活的虛擬化、遊戲化呈現與體驗不再困難。如以國外的《VR ZONE Shinjuku (新宿) 》和國內的《全民槍戰VR》為代表的遊戲專案, 透過搭建虛擬環境系統, 配合遊戲道具, 可以讓玩家得到更加真實的線上+線下的沉浸感體驗和服務感知, 使用者可以在一定的空間內透過包括嗅覺、味覺、觸覺、聽覺和視覺的多器官刺激, 以及360度全方位的移動、奔跑、瞄準、射擊等動作, 提升使用者更加真實和刺激的體驗效果。其實圖書館已在閱讀推廣的多個場景構建方面嘗試了諸多的遊戲化實現、連結方式, 如南京圖書館和Dreamook聯合共建的“童創童話閱讀空間”, 除為小讀者們構建了圖書館、社群等室內空間之外, 也積極拓展更多兒童閱讀場景, 拓展了包括童話盒子覆蓋的家庭睡前一小時、生態農場、戶外基地等主題場景, 讓孩子在不同的場景下滿足不同的閱讀&教育需求。AI在出版領域的應用, 也為圖書館AI遊戲化閱讀推廣場景的構建提供了實現的基礎。如國際知名的童書出版機構NOSYCROW出版的《小紅帽》的電子書。在這個故事裡, 孩子可以幫助小紅帽做會影響到故事結尾的決定, 而不同的花朵代表不同的路徑, 也許會偶遇美麗的鳥兒, 也許會有其它的驚喜, 最終到達目的地。透過這些遊戲化的互動, 孩子能夠很好地開始他們的探索求知, 讓孩子們更親近閱讀。圖書館可以借鑑和進一步深化AI的遊戲化應用, 透過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化平臺引進等方式升級、豐富這些線上+線下場景的構建方式與服務內容, 為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注入更大的活力與吸引力。

從場景的構建要素來看, 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在其所著的《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中指出的場景時代五要素, 包括大資料、移動裝置、社交媒體、感測器、定位系統 (該書作者將其簡稱為“場景五力”) [9]。我國有圖書館學研究者則在區別場景要素和場景服務的基礎上提出場景服務的核心要素, 即使用者與使用者行為、空間與環境、社交氛圍、體驗、連結、資料、裝置[10]。AI時代的圖書館閱讀推廣場景也可以借鑑此要素去構建, 這也是未來圖書館AI閱讀推廣的研究方向之一。

3 結語

AI閱讀, 就是藉助AI技術, 使得閱讀所需要獲得的資訊可透過即聽即見 (自動將語音實時轉換成文字) 、智慧協作 (透過人工智慧的方式, 由機器來協助作者進行相應的校稿) 和智慧創作 (透過機器人對大資料判斷將情感賦予到創作當中) 等更多更好的承載方式實現閱讀的AI化。圖書館AI閱讀推廣, 就是要聚焦場景, 設計出能夠發揮圖書館館藏內容優勢的場景。而閱讀推廣的場景可以是智慧閱讀平臺, 幫助使用者實現個人單位的閱讀管理、評估、定製等, 也可以是閱讀評估系統, 透過大資料分析評價使用者的閱讀能力, 並將其資料反饋給使用者進行個人的閱讀計劃、閱讀內容和閱讀選擇改變, 以及上游的出版社改良自己的出版產品, 並最終驅動教育改變自己的教育生態。同時, 在改變上游出版產品和整個教育生態的過程中, 由於AI更能很好的理解人的情緒和思維, 故圖書館AI閱讀推廣也不僅能實現對使用者需求的精準化匹配推送, 更能透過推廣服務內容的精準化實現對使用者的情緒管理和思維引導, 讓使用者進一步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對人工智慧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機器閱讀理解權威競賽排名中國霸榜, MSRA、阿里、騰訊前二[EB/OL].[2018-04-16].http://www.sohu.com/a/21645412_100024677.

[2]當AI遇到閱讀, 從此展開無限可能[EB/OL].[2018-04-16].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7916939870849701&wfr=spider&for=pc.

[3]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2018-04-16].http://www.cac.gov.cn/2018-04/11/c_1122663790.htm.

[4]丁佳.“863”啟動基於大資料的類人智慧技術專案[N].中國科學報, 2015-07-23 (4) .

[5]王運武, 張堯, 彭梓涵, 等.教育人工智慧:讓未來的教育真正擁有“智慧”[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8, 32 (2) :117-125.

[6]胡曉峰.軍事指揮資訊系統中的機器智慧:現狀與趨勢[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6 (15)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