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花瓣飄香》的優秀教學設計

《花瓣飄香》的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文字寓深刻的道理於平凡細小事情的敘述之中,是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文章,情節簡單,但情真意切。本教學設計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以情感為線索,不僅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要讓學生領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

三、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透過學習,懂得小女孩的.內心世界,體會小女孩的一片愛心,受到敬愛父母的教育;

能力目標:

感悟人物內心世界,在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時較好地表達人物的美好情感。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教學重點:

透過精讀有關語句,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體會小女孩對母親的一片愛心,從而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品質,陶冶高尚情操。

教學準備:課件、一束月季花

四、教學過程:

第一樂章:釀 情

一、創設情境引發情: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講臺上。

圍繞“你們喜歡月季花嗎?”這一話題談話。

2、板書課題:花瓣飄香。

3、說說課文出現了哪幾個人物?講了一件什麼事?

板書:摘花瓣 送給媽媽

[環節解析: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當課堂中出現了一束紅豔豔的月季花時,學生與文字之間也出現了溝通情感的橋樑,鮮花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也是貫穿整堂課的情感線索的維繫點。]

第二樂章:入 情

二、精讀詞句品味情:

1、圍繞小女孩“摘花瓣”這件事,學生質疑,寫在黑板上。

⑴怎麼摘花瓣的?

⑵為什麼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麼?

2、小組合作學習,選擇其中一個問題開展討論。

3、學生交流:

(一)品讀“摘花瓣”(學習第2小節)

1、指名讀,交流摘花瓣的動作。(課件顯示詞句)

2、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評價。

3、採訪小演員:

你俯在花前聞到了什麼?心裡怎麼想的?你摘花瓣時動作那麼輕,為什麼?你摘下以後是怎麼拿的?再示範一下。小小的一片花瓣為什麼要“雙手捧著”?

4、再讀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二)品讀“只摘花瓣”的內容(學習第3-5小節)

1、課件顯示,說說從中讀懂了什麼?

2、再讀小女孩的話。

3、“我”理解她嗎?顯示句子,比較:

(1)“為什麼摘花瓣?”我問。

(2)“為什麼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

4、分角色讀好3-5小節

(三)品讀“摘花瓣做什麼”(學習6-9小節)

1、默讀6-9小節,指名回答:摘花瓣做什麼?(板書)

讓學生摸一摸,聞一聞月季花,談心裡的感覺。

2、再讀讀還有什麼原因?

想一想:小女孩在給爸爸的回信中會說些什麼呢?

3、說話訓練(課件顯示):這是一位( )的小女孩。

4、分角色讀好6-9段。

5、顯示:“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學生齊讀,小結。

[環節解析: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本環節的設計中,透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選擇,體現了個性化閱讀;而寫一寫,演一演,說一說,比一比,讀一讀,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深化了對文字的理解,感悟到了平淡文字下蘊藏的人物的美好情感。這些綜合性活動,使學生的朗讀能力、主動發展意識得到了加強,是對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一次探索。]

第三樂章:動 情

三、以美傳情突出情:

1、老師送給學生一首自己寫的小詩,聲情並茂地配樂朗誦:

清晨,月季花上閃動著露珠, 小小的花瓣,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像絨布一樣柔軟,

輕輕放在xxx枕邊。 淡淡的清香,隨風飄散。

表一份心願, 小小的女孩,

道一聲祝福, 像露珠一樣透亮,

xxx臉上漾起了微笑。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嗎?

你喜歡老師詩中的哪句話?說說理由。

2、那片片花瓣飄出的淡淡幽香,不正像敬愛父母的美德在人間傳播、擴散嗎?齊讀第四段。

3、說一說:“我”把一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會說些什麼?小女孩又會怎麼說?

4、演一演:“我”把一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母親會怎樣問“我”?“我”又會怎麼回答?小組表演,然後師生共演,再讀課文。

5、學生說說平時是怎樣孝敬父母的,隨機送出月季花。

6、分送花瓣 :願你們就像那一片片帶著清香的花瓣,懷著敬愛父母的一片深情,飄向各自的家。

[環節解析:別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的親姐妹。”本環節中以美傳情:老師的配樂詩朗誦使課堂的集體情感由淡而濃,生生、師生的互動表演使愛的旋律不斷奏響,學生美好的心靈使愛的情感溢滿課堂,而片片花瓣的清香已飄進了學生的心田,也定會撒向整個人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中之情已成心中之情,本環節正體現了“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這一新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