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婚姻家庭

80後的婚姻觀是怎樣的

80後的婚姻觀是怎樣的

保持單身一直是相對80後婚姻而言的一種選擇,在今天的社會已越來越普遍。儘管單身男子和單身女子保持活躍的婚外情生活日益為社會所接受,但是由於家庭是現代社會中情感和陪伴關係中不多的幾個來源之一,所以人群中仍有很高的結婚率。

11月11日早上8點11分,31歲的趙彤和往常一樣整理好裝束,走出家門,踏入新買不久的標緻307座駕,融入到北京三環路上的車潮中,這個看似平常又有點不同的星期五,讓單身的趙彤有些興奮,他希望今晚在六人行的500人單身大PARTY上,能有所收穫,找到一個能填補內心深處的空白的那個她。不過,趙彤希望,一直在腦海中反覆勾勒的那個人,一定是經濟獨立的女性,最好她還能把結婚看作是一項投資,能明白一切都必須以經濟為基礎。當然不管男女雙方付出的是金錢、感情、時間、或者自由都算是投入,身經百戰的趙彤認為,現代社會的城市青年,倘若還在苦苦尋找那些令人感動的“純粹”愛情和婚姻,那多少會讓人感覺像有點落伍的過去時。

如果把80後婚姻比作一項投資,有人說,為了取得80後婚姻邊際效益的最大化,對男人來說,選擇80後婚姻是一生中最大的風險投資,而對女人來說,選男人如同選績優股。

這種形同於股份制企業的80後婚姻形式,我們暫把它稱作股份制80後婚姻。《新週刊》在曾經的一篇報道中指出,男女雙方投資或註冊資本分有形和無形資產兩種。男方投資一般表現為有形資產,如現金、房產、車輛等硬通貨,諸如門第、聲望、社會地位等無形資產,隨時代變遷已居次要位置。女方投資一般以無形資產為主,當然,現代社會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女方自帶嫁妝等有形資產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另外還有美貌、品德等。

結婚就是一場生意

“愛情不過是個幌子,結婚完全是一場生意,尤其是現代社會的80後婚姻,經濟成分所佔的比重更不小,就像規模差不多的兩個企業合併,我認為合併的雙方應該門當戶對,因為只有背景相當資歷相當才比較匹配,最佳的方式當然是強強聯手。”一位自主創業未婚青年這樣坦言個人的80後婚姻觀,“結婚早已經不只是兩個人的事,和一個人結婚意味著你娶的就是一家子,你結婚後要叫一個什麼樣的人做媽,和她為什麼要選擇你這樣一個人做女婿,結婚之後有什麼樣的朋友圈、關係網等等,非感情的因素實在挺多,尤其是處於今天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對於那些有野心的人來說,結婚似乎成為一種晉升階層的手段,我的同學就曾在眾人面前誇耀他娶了一個某房管局局長的女兒,言下之意對於他將來做點房產相關行業的生意會很有幫助,他結婚的目的中不排除有一點想的是生意。過去談女朋友,認為是兩個人的事,但後來還是覺得家庭背景相當也非常重要,容貌、表面的交流以及其他一些外在的東西相親的時候能看到,但兩人在一起生活,就會暴露出許多從小形成的習慣,那些骨子裡的東西是很難改變的,如果一方瞧不起對方,就難免走上婚外情的道路。80後婚姻和戀愛不一樣,它不能光靠感情的衝動,而是冷靜思考的產物。”

用經濟學家的眼光來看80後婚姻或者說發掘80後婚姻關係中的.經濟學會很傷一些人的情感,但當人們越來越感到經濟原來像情感一樣是維繫家庭的重要支柱,甚至是更重要的支柱的時候,80後婚姻過程是一個企業經營過程這一本質也就不言自明瞭。所以經濟學家最看好的80後婚姻始終是門當戶對或者資源相匹配的80後婚姻。

把80後婚姻引入股份制

王芳,今年42歲,某外資纖體品牌的北京總代理,是一個有16歲兒子的單身媽媽。雖然有過一次失敗的80後婚姻經歷,但並不妨礙她再度體味幸福,她身邊不乏追求者,其中有一位比她小2歲的男士還差一點就成為了他們家庭的一員,只不過,王芳每月將近30萬的收入讓她有些遲疑,如今的社會依靠且結且離發家的人也不是沒有,老闆們就最怕這種80後婚姻,辛辛苦苦多少年,一離婚就帶走一半財產的後果,還是讓有錢人對於再婚望而卻步。兩人可以像家人一樣一起生活就是不提結婚的事,再要不就是像王芳的同事李江月一樣,和歲數不小的男朋友一起合夥開家企業,將兩人各自的資產做出評估,雙方合夥註冊一個屬於兩人的企業,企業註冊之日就是兩人登記領證之日,話語權掌握在註冊資產高的一方。

把80後婚姻引入股份制的成功案例並不少見,SOHO中國的潘石屹和張欣就把股份制80後婚姻演繹到極致,就連老潘的頭銜也與眾不同,擔任的是董事長兼聯席總裁。潘石屹當初與張欣相識不久,就認定了張欣是自己正尋找的財富另一半,雙方以閃電的速度結婚之後,帶著各自有形和無形資產走到了一起。如同股份制企業創立之初一樣,股份制80後婚姻也需要磨合,在合二為一的企業或是家庭中,究竟以誰為主導,誰有話語權,各自的股份又佔有多少,在這些尚無定論的階段,潘張二人也經歷過這樣的非常時期,據傳說兩人當時也為此大傷感情,後來雙方終究各自妥協,在兩人的資源和性格互補組合下,成就了今天如此成功的SOHO模式。

在社會學的教材中,家庭被定義為:一群人為追求經濟目的而合作所形成的經濟單位。現代社會中,80後婚姻更多的是一種經濟行為而不是出於愛情的考慮。雖然人們認為在伴侶的選擇純粹是個人的事,但事實上,大部分人最終都會選擇那些經濟和生活背景與自己基本一致的人結婚。現在好80後婚姻的定義是:一種兩人之間的最有助於雙方最佳發展的關係。80後婚姻無疑是目的性很強的經營活動。

他們為何遲遲不婚

與過去的時代有所不同,上一輩家庭背景的差異不大,子女之間的懸殊就不會明顯。一位遲遲還未結婚的大齡青年自我分析:“在現代社會中就挺難,倘若男女二人在不同企業,女方是國際化企業的OFFICE麗人,另一個是民營企業小職員,女方出入場所的消費一次可能抵得上小夥子半個月的收入,這樣的兩個人要結婚就變得非常難。現代社會的80後婚姻問題難免不跟財富混在一起,比如兩人結婚的前提之一就是買房子,那為了將共同買房的行為數字化為共同財產,手續就相當複雜,而且互相之間不足夠的信任就更麻煩。不像過去相對穩定的社會階層,可預見穩定的未來,而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拼命往前跑,今天你是民營企業家,身價百萬,一夜之間也可能變得負資產,而經濟顯然是80後婚姻的基礎,社會地位差別比較大的話,那就只能出現戲劇《雷雨》中的情況,長工和地主家女兒怎麼樣了,少爺又跟家裡的傭人怎麼樣了。

身處大城市中的年輕人,看似有很多選擇的可能性,有的人是選花了眼,有的是看上去有機會但機會又很飄渺。還有一種最容易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閃婚,兩人對上眼了,只要感覺好就馬上結婚,純粹把它當作一種人生體驗好了,這樣就不用在為了是否能門當戶對,是否可以投入產出平衡的難題而苦苦思考。”

有人斷言:80後婚姻越來越成為一種經濟活動,在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今天,怎麼說這都不是一件壞事。人們在締結或解除一項婚約之前,由經濟做參考,怎麼說也比只看愛情來得科學。愛情可能會變質,愛情可能會死亡,而經濟不會,經濟會使人在追求產值最大化的同時保持活力和效率,而且一點都不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