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資料統計分析常用指標

關於資料統計分析常用指標

在進行資料分析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分析指標或術語。這些術語是幫助我們開啟思路,透過多個角度對資料進行深度解讀,可以說是前人已經總結和使用的資料分析方法。下面是資料統計分析常用的指標或術語:

1.平均數一般指算術平均數。算術平均數是指,全部資料累加除以資料個數。它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指標。幾何平均數:適用於對比率資料的平均,並主要用於計算資料平均增長(變化)率。加權平均數:普通的算術平均數的權重相等,算術平均數是特殊的加權平均數(權重都是1)。例如,某人射擊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環,三次射中8環,四次射中7環,一次射中9環,那麼他平均射中的環數為:(10×2+9×1+8×3+7×4)÷10=8.1

2.絕對數與相對數絕對數是反映客觀現象總體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總規模、總水平的綜合性指標,如GDP。此外,也可以表現在一定條件下數量的增減變化。相對數是指兩個有聯絡的指標對比計算得到的數值,他是用以反映客觀現象逐漸數量聯絡程度的綜合指標。相對數=比較數值(比數)/基礎數值(基數)基數:對比標準的指標數值。比數:是用作與基數對比的指標數值。

3.百分比與百分點百分比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也叫百分率。百分點是用以表達不同百分數之間的“算術差距”(即差)的單位。用百分數表達其比例關係,用百分點表達其數值差距。1個百分點=1%,表示構成的變動幅度不宜用百分數,而應該用百分點。舉例說,0.05和0.2分別是數,而且可分別化為百分數(5%和20%)。於是比較這兩個數值有幾種方法:①0.2是0.05的四倍,也就是說20%是5%的四倍,即百分之四百(400%)。②0.2比0.05多三倍,也就是說 20%比5%多三倍,即百分之三百(300%)。③0.2比0.05多出0.15,也就是說20%比5%多十五個百分點。

4.頻數與頻率頻數是指一組資料中個別資料重複出現的次數。頻數是絕對數,頻率是相對數。

5.比例與比率兩者都是相對數。比例是指總體中各部分的數值佔全部數值的比重,通常反映總體的構成和結構。比率是指不同類別數值的對比,它反映的不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而是一個整體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這一指標經常會用在社會經濟領域。

6.倍數與番數同屬於相對數。倍數是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所得的商。A÷B=C,A就是C的倍數。(倍數一般是表示數量的增長或上升幅度,而不適用於表示數量的減少或下降。)番數是指原來數量的2的.N次方倍。比如翻一番就是原來數的2倍,翻二番就是原來數乘以4,翻三番就是原來數乘以8。

7.同比與環比同比是指與歷史同時期進行比較得到的資料,該指標主要反映的是事物發展的相對情況。如2012年12月與2011年12月相比。英文翻譯同比為year-on-year ratio。環比是指與前一個統計期進行比較得到的數值,該指標主要反映的是事物逐期發展的情況。2010年12月與2010年11月相比。環比英文可翻譯為compare with the performance/figure/statistics last month。同比是與上年的同期水平對比,環比是同一年連環的兩期對比。

8.基線和峰值、極值分析峰值:增長曲線的最高點(頂點),如中國總人口2033年將達峰值15億,性別比嚴重失衡。拐點:在數學上指改變曲線向上或向下方向的點。在統計學中指趨勢開始改變的地方,出現拐點後的走勢將保持基本穩定。

9.增量與增速增量是指數值的變化方式和程度。如3增大到5,則3的增量為+2;3減少到1,則3的增量為-2。增速是指數值增長程度的相對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