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計算機軟體

探析高職院校計算機軟體專業合作辦學模式論文

探析高職院校計算機軟體專業合作辦學模式論文

1.高職院校計算機軟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隨著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軟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已構成推動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之重要因素。為了適應全國範圍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發展軟體資訊產業對軟體資訊人才的緊迫需求,在2003 年11 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下達了《關於加快軟體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指明瞭我國軟體人力培養和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並要求構建功能配套的軟體人才培養體系,提出高等學校和職業技術院校的計算機教育是實現軟體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來源。部分高校嘗試著改變現有的人才教學途徑,但是受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我國大中專院校開設的計算機軟體專業,其在課程體系及專業設定上幾乎是大同小異,其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模糊。在校學生都是按照“通才”模式教育,而對於軟體行業的人才需求則應該更多側重於軟體領域的“專才”教育,特別是對於高職大專院校,由於生源門檻較低,學生自身素質條件有限,按照“通才”方式來培養軟體技術人才,教學難度大,畢業學生在專業技能、知識結構、綜合素養等方面與企業實際需求處於脫節狀態,專業教育方向不能適應行業對軟體人才的真實需求。

2.高職院校計算機軟體專業與IT教育機構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

相對於高職院校計算機軟體專業“通才”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應屆畢業生並不被用人企業青睞的情形,社會上興起的IT 教育機構推薦上崗的學員卻受到軟體相關企業的熱烈歡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近年來IT 業發展迅速,全國多個地區的“技工荒”現象日趨嚴重,很多用工單位招收不到適合的技術員工,而大量應屆畢業生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形成了人才供求矛盾。IT 教育機構則是以企業需求為準則,強化實習實訓,重點培養學員的操作與實踐能力,側重於職業技術技能教育,聘用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工程師進行現場教學和技術指導,使實踐性教學環節貫穿於職業教育的全過程,讓學員上崗時直接就能與用人企業實現就業“零適應期”,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得到企業垂青。而IT 教育機構自身也存在著辦學資質、辦學規模與辦學場地等多方面限制,在這些方面高職院校擁有著IT 教育機構無法比擬的人力與資源優勢,首先高職院校具有一大批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師資隊伍穩定,教師在學歷結構、職稱構成等方面的搭配合理,教師的專業理論基礎水平紮實。其次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均屬於國家公立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教學設施齊全,文化底蘊濃厚,在社會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學生畢業時可獲得經國家和社會認可的學歷及學位。實行合作辦模式,有利於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提前下彌補各自不足,形成“優勢互補,共享資源、互利互惠、共同進步”的雙贏局面。

2.1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院校和IT 教育機構共同協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強調培養“軟體藍領”。隨著軟體產業的發展,其行業分工日益細化,軟體業也不再是隻有少數“專家型”精英從事的行業,軟體領域的人才需求,已向層次化、系統化轉變,形成軟體系統工程師、軟體開發、程式編寫與除錯人員、系統管理與維護員等分層的格局。不同職位人才的培養需要依靠不同的培養機構及培養方式。高職院校與IT 教育機構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方案應圍繞培養軟體藍領人才展開,滿足我國軟體產業金字塔底端所急需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需求。

2.2共同參與教學過程

IT 教育機構對於企業需要人才所具備的素質條件較為了解,在軟體專業合作辦學過程中應該讓IT 教育機構參與高職軟體教學的專業設定、課程安排以及教材選定,為院校軟體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基地和裝置,並參與高職院校專業教學過程及學生的考核等環節,讓企業專家來到學院進行現場授課和經驗指導,帶領學生完成實踐操作,真正讓學生融入到軟體企業化的實訓專案中來,為學生今後能“零適應期”進入到對口的企業工作而奠定堅實基礎。

2.3共同建設師資隊伍

在職業化教育中,教師不但要求掌握深厚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從目前高職院校軟體專業的'師資結構看,“雙師型”教師比例甚少,不能滿足軟體專業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筆者認為,合作辦學模式為高職院校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即學院派專業教師到合作的IT 教育機構進行掛職鍛鍊,參與軟體企業實際工程專案,由工程技術人員直接進行傳、幫、帶。IT 教育機構同時讓經驗豐富的專技人員來學院兼課,定期交替輪換,形成高職院校與IT 教育機構之間教學資源共享、師資隊伍共建的格局。

3.高職院校計算機軟體專業合作辦學模式效果

高職院校軟體專業與IT 教育機構聯合辦學模式是一種對教育資源重新整合方式,它縮短了從課堂到崗位、從學校到社會間的距離,更有效地實現了人才定向培養目標,達到了軟體技術“專才”的教育目的。這種聯合辦學模式在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同時,解決了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實現了招生和招工的同步、教學和生產的同步、實習和就業的同步,達到了學校、企業、社會、學生之間互利共贏的目的。以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軟體專業為例,自2013 年9 月,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與深圳奮達教育集團正式開展IT 軟體聯合辦學共建專業合作培訓專案以來,已由學院選送百餘名軟體專業學生到奮達教育進行專業技能的強化學習,併成功推薦培訓合格學生進入深圳軟體園園區企業實習就業,就業職位為專業對口的軟體開發或測試工程師,就業學生平均工資在8000 元左右。2016 年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軟體專業招生人數更是有較大提升,三年制、五年制軟體技術專業開班數均由原計劃的1 個班增設為2 個班。據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對聯合辦學培養的高職畢業生滿意率達到95% 以上。合作辦學模式真正做到了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學校教育就為企業培養怎樣的人才,實現了學生零距離就業,做到專業學習和上崗就業的無縫銜接。

時代賦予了高職院校軟體專業良好發展的契機,探索其合作辦學模式有利於提升高職院校技能型軟體人才培養的質量,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提供辦學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