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三年級上冊《周長》教學案例與反思

三年級上冊《周長》教學案例與反思

一、背景介紹

《認識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現象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素材,將實際問題數學化,讓學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動中,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打下基礎。

二、案例描述

1、片段一:創設情景,感知“周長”。

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美景,並解說:同學們,秋天到了,樹林真美!形狀各異的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

師:你會把樹葉的邊線描下來嗎?

生:能!

師:老師為大家準備了樹葉和紙,請同學們用鉛筆把樹葉輪廓描下來。

學生在認真地描。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描的?

生1:我是沿著樹葉的邊緣來描的。

生2:我從葉子的尖開始描,一直描到樹尖,剛好是一圈。

師:說得好,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把葉子拿下來,看看它的輪廓。

師:像這樣的一圈,我們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葉子的周長。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數學王國裡的——周長。

2、片段二:操作體驗,感悟“周長”

師:周長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能找到,例如:數學書的封面,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它的周長。

師:怎樣才能保證剛好摸一圈呢?

生:從哪裡又回到那裡。

師:對!下面我們開始找周長活動,找一找我們身邊哪裡有周長,找出來以後摸一摸並和同伴說一說你找到的周長在哪裡?

小組活動後彙報

生1:桌面有周長。(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週)

生2:我找了鉛筆盒,這一圈是它的周長。

生3:黑板也有周長。

師:請你出來指一指好嗎?

生3:演示一次。

師:真不錯,周長就在我們的身邊。

生4:硬幣也有周長。

師:太棒了,我們的生活到處都有周長。

師: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圓形、長方形,摸一摸它們的周長感覺有什麼不同?

生1:長方形的周長是直的`,圓形的周長是彎的。

生2:長方形的周長直的,圓形的周長是滑的。

師:物品有周長,圖形也有周長,那麼什麼叫周長?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生1:長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長。

生2:圖形幾條邊合起來就是它周長。

生3:沿著物品邊緣繞一圈是它的周長。

生4:圖形邊緣一圈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師: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樣表說才更準確呢?我們先來看看下面圖形哪些有周長?

師:圖2、圖4為什麼沒有周長?

生:因為它有缺口。

師:沒有缺口的,數學上叫做封閉。什麼叫周長,該怎麼說才完整?

生:封閉圖形一圈的長度就是周長。

全班一起歸納小結: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周長。

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長

師: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形,請叫出它的名字。

師:有什麼辦法知道它們的周長是多少?

生1:用尺子量。

師:真會思考,你想到測量工具。怎樣量請你來示範一下。

生1:選了長方形,邊演示邊說:先量出每條邊的長度然後把它們加起來。

生2:(急切地):其實不用每條邊都量,只要量出兩條邊就行了。

師:量哪兩條邊?為什麼?

生2:量長和寬,因為長方形的長是相等的,寬也是相等的。

師:量完怎麼辦?

生2:長×2+寬×2。

師:太精彩了,你根據圖形的特徵想出這麼好的方法。其實量、算的方法有很多,關鍵是我們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大家一起合作,一定會找出更好更多的方法,想親自嘗試一下嗎?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套圖形,2人合作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運用手中的測量工具,量、算出它的周長。(注意不夠整釐米的按整釐米計算)

學生動手測量、計算。

師:哪個小組願意彙報,你們是怎樣測量的?

生1:我們選了三角形,先量長的邊是16釐米,另外兩條分別是12釐米、10釐米,一共是38釐米。

生3:我們選了正方形,邊長是8釐米,加起來是32釐米。

師:除了用加法,還可以怎樣算?

生:還可以用8×4。

師:其他圖形呢?

生4:我們選了五星形,先量出一條邊是5釐米,然後用5×10=50釐米。

師:太厲害了,你們根據五星形的特徵,靈活地量、算出它的周長。

生5:我們選了圓形,用軟尺把它圍一圈,大約是50釐米。

師:真了不起,硬的不行用軟的。

生6:(急切地)還有方法,先在圓形上作記號,然後在直尺上滾動一圈。

師:你想得很周到,先作記號再滾動,真是好方法。

師:除了圓形還有哪些圖形可以運用“滾”的方法?……

三、教學反思

《數學課和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周長》這一課,體現了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更應著力改變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1、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是本節課應該達到的主要教學目標。為此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的數學活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感性材料。(如:樹葉、各種平面圖形、測量工具)課堂上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各種圖形周長計算方法,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2、重視概念的建構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在教學《周長的含義》時我設計了“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自己的實踐經驗聯絡起來,從而對周長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如:學生摸周長時,感受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線是直的,而圓形的邊線是彎的。因為有了找、摸的體驗,便能清晰地概括出周長的含義。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愉悅。

3、彰顯個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探討各種圖形的周長的方法時,我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透過動手、動口、動腦,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爭相發表意見,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現,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上富有個性的評價,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開放狀態,從而得出不同的測量和計算方法,不但使本節課的知識得到了鞏固、昇華,而且為後繼知識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評價

在以上教學片段中,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用簡潔的語言激勵著學生。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均處於理想的狀態下,如果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話,那麼這可視為一節成功的課。而這些都得益於我校對課題管理的實效性研究,在科學規範的課題管理制度下,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將成為最終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