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大班語言教學案例分析:屈原沉江

大班語言教學案例分析:屈原沉江

為了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辯證地傳承中國民族精神,設計了《屈原沉江》這一語言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熱愛祖國,有一顆純潔的愛心。

目標:

1 在多媒體故事,手偶表演等多種形式下理解故事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2 創設情境,感受屈原的愛國之情,並且進一步激發自己的愛心。

3 知道端午節的來歷,感受端午節過節的傳統方式。

準備:

1 時光機器 襪子手偶-----慢羊羊

2 多媒體故事《屈原沉江》

3 手偶:屈原、楚王、壞大臣、漁夫

4 摺紙粽子

5 多媒體三幅圖片:春節、中秋節、屈原、

過程:

一 、透過時光機器玩“節日遊戲”,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慢羊羊村長髮明瞭一個時光機器,可以帶你們去參加各種節日活動。誰坐得好就來按一下這個紅色的按鈕,帶我們去一個節日。好,你來。(請一個小朋友)(音效吱吱…….)(做飛行的動作)(放圖片1春節)呀,到了大年初一,過春節了。我們一起來放放鞭炮,嘭啪。(教師帶幼兒做放鞭炮的動作)。好,時光機器還要請坐得好的幼兒按紅色按鈕,帶我們去另一個節日。(請一個小朋友)(音效吱吱…….)(做飛行的動作)(放圖片2中秋節)呀,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瞧月亮多圓呀,還有好吃的月餅呢。來我們一起和好朋友欣賞月亮。(幼兒假裝看月亮)月亮回家了,小朋友們也回家啦。

(分析:這一過程中,教師用可愛的襪子手偶------慢羊羊村長、時光機器作為媒介,適當地創設出寬鬆的語言運用環境,有效地引匯出中國傳統節日這一主題,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好奇心都自然而然地調動起來。)

二 、透過設定“懸念”引出故事《屈原沉江》。在多媒體故事,手偶表演的多種形式下,理解故事內容,幼兒愉快地學習端午節的來歷。

1 透過圖片設定“懸念”引出故事《屈原沉江》。

老師也來按一下,看看會到什麼節日,咦,這是什麼地方?(多媒體顯示屈原抱石抱石投汨羅江身畫面)這個人在幹什麼?(出示慢羊羊)慢羊羊:“哎,小朋友們我有一個故事叫《屈原沉江》可以告訴你們答案。”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看,是什麼時間,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

(分析:老師透過和小朋友們一起按時光機器走到幼兒中間,成為幼兒當中的一員和幼兒之間的距離消失了。然後出現了一個人站在山上下面是江的畫面,幼兒看了都很奇怪這是什麼節日,引發幼兒的積極思考和想知道究竟是什麼節日。)

2 多媒體播放一遍故事《屈原沉江》,幼兒觀看。

1)這個故事講的是誰?

2)屈原五月初五幹什麼了?

3)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自盡?

4)為了紀念屈原,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天是什麼節日?

(分析:觀看老師自己製作的PPT,傾聽老師講述的故事MP3後,幼兒有了直觀的感受,對故事的內容有了完整地瞭解,他們能輕鬆地回答出以上的問題。)

3 教師透過手偶再次一邊表演一邊分段講故事,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第一段幼兒理解重點詞、句,感受屈原和楚王的人物特點。

楚國一直受秦國的欺負。有一年秦王邀請楚王去秦國。楚王說:“哦,各位大臣,我能不能去秦國呢?”屈原說:“大王千萬不要去,秦王很殘暴,大王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壞大臣說:“秦王邀請我們,不去多麼不友好呀。”楚王說:“對,我和秦王做朋友”。 屈原說:“大王千萬不要去,秦王很殘暴,大王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楚王說:“屈原,滾開。”結果楚王被殺了。

1) 請幼兒說一說什麼是“殘暴”“圈套”的意思。

2) 理解楚王是個什麼樣的人。

2) 分角色楚王和屈原進行表演。

(分析:1幼兒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分段手偶表演中,理解了這段的主要內容,楚王不聽屈原的話把屈原趕走了。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幼兒說:殘暴的意思是兇猛、害怕、卑鄙等等說了很多類似的詞,幼兒的思維開闊,正確理解詞義。在請一位幼兒到前面來表演“殘暴”時,小朋友一開始有點放不開,看上去不像“殘暴”的樣子。老師就幼兒對話說:“哎呀,你還沒有讓我害怕呢。”和幼兒產生語言的相互作用,幼兒正確理解老師的意思,皺起鼻子,張開大嘴像大老虎一樣大吼一聲。果然“殘暴”的樣子表演出來了。引得其他小朋友和老師都笑了起來,活動氣氛活躍,幼兒進入教師設定的情境之中。接著幼兒紛紛講述了圈套的'意思是陷進、上當、壞主意等等;楚王是殘暴,生氣的人。幼兒的語言水平在於其他幼兒和教師相互作用之中有效地提高了。有意思的是進行角色表演的時候,絕大部分幼兒選擇屈原,只有一個幼兒選擇楚王。看來,幼兒們都願意學屈原的愛國之情,而不願像楚王一樣昏庸無能,雖然這只是在表演活動。)

4第二段幼兒感受屈原的心情。

楚王不聽屈原的話,屈原傷心極了。壞大臣們還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屈原被送到了很遠的地方。他經常一個人孤獨地在江邊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歌。附近的百姓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很同情他。“您不是楚國的大臣嗎?怎麼會在這裡?”“許多人都喜歡在大王面前說假話,我因為熱愛自己的國家,說了真話。所以,我被趕到這兒。”“您不會和其他人一樣也說假話嗎?”“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裡,也不能讓自己說假話。”五月初五那天屈原終於投江自盡了。

1) 楚王不聽屈原的話,屈原是什麼樣的心情。

(屈原的心情是傷心的,孤獨的。並能進入角色的心情進行表演。)

2) 百姓們勸他也說假話,他聽沒聽?為什麼?

(分析:第二段是重點描寫屈原被楚王趕走後的孤獨,悲傷,憤恨的心情,幼兒在整個的語言環境中正確地理解了孤獨的含義,有的幼兒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他們的事情,只有我一個人玩的時候,我很孤獨。”有一個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進入了屈原的心情,表演出屈原一個人在江邊孤獨的走,臉上是憂傷的表情,獲得了全場的一片掌聲。幼兒是非常有靈氣的,他們稚嫩的心靈能感受到古人的那份感情。所以,老師在活動中的傳承作用非常大,教師對待活動越認真、越細緻、越深入,幼兒吸收到的文化就越有深度。)

5 再次觀看《屈原沉江》請幼兒說說感受。

1) 屈原是什麼樣的人?你想學什麼,不學什麼?

2) 如果你是屈原你會怎麼做?

3)你見到屈原會說什麼?

3) 你也有一顆愛心,你會愛什麼?(出示紙剪的愛心)

4) 教師小結: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每次過端午節當我們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就會想起屈原想起他的愛國精神。

(分析:幼兒經過前面對故事分析後的基礎上再次完整觀看《屈原沉江》這個故事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回答第一個問題時他們知道屈原是一個說真話的人,學他說真話、愛國,但是不學他自殺。面對楚王這樣的人要想辦法,充滿想象力地說:“在楚王去秦國的路上設立標誌‘這裡很危險’等等。” 同時希望屈原不要死。回答最後一個問題時幼兒的思維非常活躍有的說我愛惜水,有一次我洗臉的水不倒,但是又沒有舀水的東西,我就用毛巾蘸水,然後把水擠在洗腳盆裡;有的說不把紙屑亂扔,愛護環境;有的說愛護樹木;有的說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幼兒們在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中正確理解了端午節的意義讓我們民族的文化不斷傳承出新,幼兒還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表達了自己標新立異的想法,豐富的語言也提高了精神內涵。)

三 、透過遊戲賽龍舟體會節日的慶祝方式。

小朋友們我們也來賽龍舟吧。

(分析:畫龍點睛再次突出主題端午節紀念屈原,幼兒一個接一個的搭肩膀,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幼兒是意猶未盡,希望下次在來參加活動。)

透過這次的語言活動,我深深地被幼兒創造性的奇思妙想所感動。為幼兒設計一節有意義的活動,挑戰新的內容,發現幼兒的閃光點是一件多麼讓人喜歡的事情。

附:

故事:屈原沉江

楚國一直受秦國的欺負。有一年秦王邀請楚王去秦國。楚王說:“哦,各位大臣,我能不能去秦國呢?”屈原說:“大王千萬不要去,秦王很殘暴,大王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壞大臣說:“秦王邀請我們,不去多麼不友好呀。”楚王說:“對,我和秦王做朋友”。 屈原說:“大王千萬不要去,秦王很殘暴,大王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楚王說:“屈原,滾開。”結果楚王被殺了。楚王不聽屈原的話,屈原傷心極了。壞大臣們還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屈原被送到了很遠的地方。他經常一個人孤獨地在江邊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歌。附近的百姓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很同情他。“您不是楚國的大臣嗎?怎麼會在這裡?”“許多人都喜歡在大王面前說假話,我因為熱愛自己的國家,說了真話。所以,我被趕到這兒。”“您不會和其他人一樣也說假話嗎?”“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裡,也不能讓自己說假話。”五月初五那天屈原終於投江自盡了。漁夫們划船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卻沒有撈到。百姓們怕魚蝦吞噬屈原的身體紛紛把粽子投入江中,從此百姓們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都來划船投粽子,後來把划船改為賽龍舟。這種紀念活動一直延續至今,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