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年月日》教學案例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年月日》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探索年、月、日之間關係的過程,知道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初步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係。

2. 使學生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1. 教師介紹自己出生的年、月、日。請學生介紹出生年、月、日。(出示新中國成立的圖片)講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出示神舟六號飛船升空圖片)講述:2005年10月12日,我國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成功。

2. 提問:記錄我們每個人的生日、新中國的生日、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哪些時間單位?(板書課題:年、月、日)

【說明:從師生的生日、新中國的生日、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成功的日子引出課題,顯得親切自然,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產生探索新知識的願望。】

二、 探索

1. 回憶。

提問:關於年、月、日,你們已經知道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酌情板書。如:1年有12個月,每個月可能有31天、30天、28天、29天,1年有365天、366天等。

再問:你能聯絡生活實際說說怎樣的一段時間是一年、一個月、一天嗎?(如果學生一時不會回答,教師可以舉例啟發:從去年春節到今年春節是一年)

設疑:我們已經知道一年有12個月,還知道有些月份的天數是不一樣的。那麼,關於年、月、日還有哪些有趣的知識呢?

【說明:透過交流已經知道的關於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找準了學習起點,明確了探究方向和重點。】

2. 探究一。

出示2006年月曆,提問:2006年1月有幾天?1月1日是星期幾?

談話:你能把自己的生日在年曆上圈出來嗎?先自己圈一圈,再和同桌交流。

活動:觀察年曆,把每個月的天數填入書上的表格中。

指名說各月的天數,教師在放大的表格中填寫各月天數。填錯的學生訂正。

用以下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先提出第一問,再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酌情提出其他問題):觀察表格,你有什麼發現?全月有31天的是哪幾個月?全月有30天的呢?哪個月的天數比較特殊,有多少天?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年有12個月 30天:4月、6月、9月、11月

28天:2月

講解: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稱為大月(在31天前板書:大月);有30天的月份稱為小月(在30天前板書: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說明:看年曆是探究的基礎,兩個簡單的問題和圈出自己的生日主要是讓每個學生都學會看年曆。正確填表則是進一步探究的基礎,因此安排了反饋和訂正。討論中,教師的提問先是開放的,以促進學生自由思考和交流,後面的幾個問題直接指向關鍵的知識點,以備學生交流中可能出現的疏漏。】

3. 探究二。

活動:把表格裡的大月塗上黃色,小月塗上藍色。

交流:觀察塗色後的表格,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可能會發現:12個月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和2月;大月中前4個是連續的單數,後3個是連續的雙數;7月和8月是連續的兩個大月

為便於學生記憶,可以與生活聯絡:7、8兩個月都是大月,正好是放暑假的時間。如果學生提不出這些發現,則啟發學生去發現並把規律表達出來。

根據學生找到的規律,出示兒歌:要找大月你記住,7、8兩月挨著數,7月以前找單數,8月以後找雙數。讓學生讀一讀。

提問:你有什麼好方法能很快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嗎?

交流時,著重引導學生討論下面的兩種記憶方法:

(1) 啟發學生想到:小月只有4個月,可以用記少不記多的方法來記。

(2) 利用拳頭記憶。如果學生中有人知道如何利用拳頭來記憶的,可以請他們教其他的同學。如果學生不能主動提出用拳頭記憶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看書上第18頁的拳頭圖,自己研究如何用拳頭來記憶,再請一個學生作示範,全體齊數。然後同桌合作,一人數,另一人檢查。

4. 遊戲練習。

遊戲一:起立坐下。遊戲規則: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教師任意報一個月份,是大月的男生起立,是小月的女生起立。(把2月留在最後報,並追問:為什麼都不起立?)

遊戲二:左手右手。先請生日在大月的`同學舉左手,再請生日在小月的同學舉右手。最後請大家猜兩次都沒有舉手的同學是幾月份出生的。

【說明:熟記大、小月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環節中,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增強了記憶的趣味性,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塗色有助於學生感知大月、小月排列的規律;找規律可以使記憶成為有意義的記憶;兒歌朗朗上口,是對規律的總結和提升;記少不記多體現了一種基本的學習策略;藉助拳頭記憶,採用了兵教兵的方法,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需要;最後的遊戲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近半節課緊張學習後適當放鬆,寓教於樂。】

5. 探究三。

提問:我們常說一年有365天,那麼,這一年有365天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學生獨立計算2006年全年的天數。然後同桌間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展示學生的演算法和結果,並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意思。

估計學生這樣計算:31 7 = 217(天),30 4 = 120(天),217 + 120 = 337(天),337 + 28 = 365(天)。

提問:能再算一算,全年有多少個星期,還多多少天嗎?

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交流。

【說明:雖然一年有365天是常識,但經歷計算和說理的過程可以使印象更加深刻。計算全年有多少個星期還餘幾天,是第一單元除法知識的應用,也是藉助星期來進一步加深對年這個時間單位的感受。】

三、 應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再組織反饋。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一個要求,並組織反饋。再讓學生合作完成第二個要求,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教師逐步出示以下表格。(每年的紀念日和日期)

【說明:同樣是說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課終時的要求與課始時不同,課始時是引子,有一些學生會講就可以了;課終時是應用,要人人會說,於是強調人人動筆。最後按時間順序,把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羅列出來,既是社會常識的教育,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年、月、日的作用及相互之間的關係。】

四、 拓展

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再問:關於年、月、日,你有什麼疑問嗎?還想知道關於年、月、日的什麼知識?

說明

本課在教學中力求突出以下兩個特點:

1. 豐富學習方式,培養樂學情感。學生立足於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以數學思考、數學交流為核心,以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遊戲、計算、查閱資料等學習活動,充分經歷了探索、發現和應用年、月、日有關知識的過程,從而初步建立起關於年、月、日的時間觀念,產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2. 感受數學文化,發展數學素養。年、月、日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其中所蘊涵的豐富的天文、歷史知識,決定了它具有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價值的獨特作用。本課的設計始終貫穿了這一點,如:引入新知時說生日,探索新知時藉助拳頭記憶大月、小月,應用知識時找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拓展知識時查閱資料等活動,既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了解社會知識的視窗,啟蒙科學興趣的搖籃,也使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數學文化的感受相輔相成,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