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兩線並行教學方法探究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兩線並行教學方法探究論文

目的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是貫通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理論的交叉型課程,其目標不僅要開拓中醫學生文化視野,更要提升中醫學生人文素養並培養中醫學生綜合能力,因此,需要將長期比較單一的授課過程整合為"教師知識傳授"和"學生自主創造"兩線並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課程是一門面向我校本科生開設的人文通識類選修課,以探尋中醫學產生、發展歷史程序中的文化動因為背景,是貫通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理論的交叉型課程。本課程的目標不僅要開拓中醫學生文化視野,更要領會到中醫藥文化之真精神,提升中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中醫學生獨立的思想、求新的激情、進取的靈氣,進而為複合型和創新型的中醫藥人才的養成奠定基礎。但是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基本仍偏重於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停留在對知識的一般瞭解,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再造過程,從而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這種局面的造成,是與長期比較單一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因此,筆者希翼透過"兩線並行"教學方法的探索,彌補傳統方法的缺憾,在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後,教學效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得以明顯加強,在此作一分享。

1 "兩線並行"教學方法

"兩線並行"即教師知識傳授線與學生自主創造線並重,共同運用於教學實踐。傳統的授課方式只有一條線,即知識傳授線,教師將教材內容傳授灌輸給學生,這種方法以教師為主,學生處於被動接受地位,缺乏深入探究,不利於知識內化以及能力的養成。因此,需要增加一條線,即自主創造線,在第一條線的展開過程中,教師透過諸如"成果導向"等教學模式的構建,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研究基礎上達到知識的內化和創造,這一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以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2 "知識傳授"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課程中以教師為主體對於傳統文化及中醫學的一些基本理論的介紹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灌輸"也是需要的,這樣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進而為深入研究、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這種"灌輸"需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工夫,才能使學生將知識銘刻於心。

2.1教材語言轉換為教學語言 由於教材語言文言色彩較濃,專業術語、引經據典頗多,理論性強,照本宣科顯然不適合本科生教學。因此,教師需要經過內化後,深入淺出,轉變成通俗的、簡單易懂的教學語言,以學生能最大限度的理解為宗旨。同時可用案例、圖象及影視資料播放等教學方法作為理解的輔助手段。

2.2形象案例教學 收集與課程相關的各種人物傳記、逸聞趣事、醫事典故、歷史文化小故事等,一方面作為教學內容的有力支撐點,更為重要的是透過案例教學使教學內容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易於學生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目前,本課程已收集到了諸如《中國曆代名醫傳》、《中醫藥趣聞》、《冷廬醫話》、《肯堂醫論》、《先哲醫話集》、《醫醫病書》、《吳鞠通醫案》、《臨證指南醫案》、《古今醫案按選》、《葉天士醫案精華》、《掃葉莊醫案》等十多種文獻資料中的案例。在此基礎上爭取進一步加以擴充,構建材料更為豐富並與課程具有密切相關性的案例類資料庫,進而使教材抽象的思想理論形象化、具體化與直觀化。

2.3藝術感染教學 透過播放影視影片資料,使學生內心受到震撼。在《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課程中,已經收集到的影片資料,如《跨越時空的文明--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紀錄》、《江南貢院》、《孔子萬世師表》、《黃帝內經:中醫醫史文化、醫理文化、養生文化》、《亂世郎中》、《醫痴葉天士》等近20部,下一步的工作即對這些資料進一步整理、篩選,提煉出適合向學生展示的視聽資料,不斷地推陳出新,尋找和收集使學生易於接受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並具有時代精神的優秀影片資料,構建視聽資料庫。

2.4文化體驗教學 主要有兩種形式:①組織觀摩,即針對相關授課內容,選擇中醫文化景點組織觀摩,使學生更為感性的掌握授課內容。比如可依託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的有利條件(此館即設在我校內,免費對外開放),把教學地點遷移到館內,針對授課內容帶領學生參觀各個相關區域,並做重點講解,如講到〈道文化--養生文化〉這一內容時,就帶領學生走進養生康復館。②學生自行體驗。由於課時有限、經費緊張等現實問題,教師推薦一些反映中醫文化的民間博物館、民間中醫診所等讓學生自行前往,直覺體驗中醫文化的力量。

2.5重視互動教學 在知識傳授中要注意的是,這種"灌輸"不是一言堂,在講課期間,教師應根據學生思維活躍、樂於互動的特點,不斷透過穿插提問、討論甚至辯論、表演等豐富多彩的互動形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與此同時更能加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 "自主創造"教學方法的設計

隨著第一條線的展開,學生對新知識已初步掌握,而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下透過人際協作與互動實現意義建構與生成的過程。"[1]因此,學生需要透過協作探究來提升認知的層次,達到對新知識的遷移、應用和創造水平,實現知識的內化,這是教學的真諦。基於此,筆者透過設計"成果導向"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進行知識的`自主創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1"成果導向"教學 William Spady於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一個教育學領域的新理念,隨後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高校實施,取得了明顯效果,得到了廣泛好評。成果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出發點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相比,成果導向教學不是以學生必須學什麼為出發點,而是以學生透過學習能夠做什麼,能夠具有什麼樣的能力、技能等競爭力[2],即在知識內化同時,培養各種能力。知識成果是形式,能力技能是實質。因此,它是一種強調能力培養、能力訓練的教育系統。[3]筆者在《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課程中注重貫徹"成果導向"理念,取得一些有益經驗。

3.2"成果導向"教學方法的實施

3.2.1 學習成果的設定 如筆者在講授到"儒文化與中醫學"這一單元時,在講解儒文化三個主要發展階段(先秦、兩漢、宋明)及其基本思想後,即提出"儒文化對中醫學的影響"這一課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研究,撰寫研究論文,作為學習成果,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3.2.2 開展協作探究活動 上述課題可以分解成儒學三大發展階段的每個階段對中醫學發展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六個子課題展開論證。因此,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知識構

構成、能力傾向與認知水平,自行選擇研究方向並組成小組,透過收集資料、交流協作、探索研究共同完成研究論文的初稿。

3.2.3學習成果的研討與提交 學生在完成研究論文初稿後,在課堂中進行彙報與展示,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和評論,同時教師進行輔導,提出完善建議,並說明理由。在多方意見的指導下,研究論文加以改進,並提交終稿。

3.2.4學習成果的評價 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對學習成果的評價打分,對於能在高質量的論文期刊上得以發表的論文、獲得學校"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經費支援的研究論文等優秀學習成果,還要追加分數併發放小禮品。總之,有了成果,學生體會到了求知的快樂、收穫的喜悅、激勵他們取得更多成功。

3.3成果導向教學體現的獨特價值 在小組協作探究,撰寫研究論文,獲得研究成果同時,更是培養了學生諸多能力。

3.3.1遷移運用能力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自覺地運用古代思想精華引導當今社會的發展。如在宋明儒學對中醫學影響的研究中,學生髮現自宋以降,在儒學影響下形成的儒醫群體,其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技,是推進宋代醫藥繁榮、醫患和諧的重要力量。而在醫患糾紛不斷、醫生道德價值受到嚴重質疑的當下,如何培育醫學生核心價值觀成為日益關注的問題。學生認為可以擷取儒醫仁愛濟世、刻苦習業、求實不欺、人際和諧等思想精髓,有的放矢地融入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大氛圍中,進而使醫學生價值觀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這種思想不僅表現出較強的遷移運用能力,而且具有創新意義。

3.3.2分析批判能力 在對先秦儒學"仁愛思想"的深入分析過程中,學生髮現儒家的仁愛思想存有差等,而這一思想也滲透進不少醫家的思想觀念和行醫活動。如張仲景主張醫藥"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把患者區分為上中下三等,有明顯的差等思想,對患者不能一視同仁。因此,學生認為對兩千多年前形成的儒家仁愛思想,不能全盤接受,對其糟粕,我們應堅決予以批判,這樣才能體現"醫乃仁術"的精神實質,進而構築和諧的醫患關係。

3.3.3開拓創新能力 透過協作探究,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關注當下老齡化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作為醫學生希望在老年醫學的養生保健和疾病證治方面有所貢獻。在研究成果中,學生開創性的發掘出儒家所倡導的仁孝之倫理道德觀,天人合一、形神兼備之整體和諧觀以及注重日常生活之世俗觀念等對傳統老年醫學產生了重要影響,並推動了傳統老年醫學的發展。這種發現另人振奮,為現代老年醫學的發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與探索。因此,我們決不能低估學生的開拓性,只要教法得當,創造力就會迸發。

3.3.4交流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 探究活動是以小組協作方式展開,學習成果也是以小組團隊形式體現的,因此在探究過程中組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必不可少,精誠合作相當重要。在整個成果獲得過程中,師生之間、協作組內、協作組間交流溝通非常頻繁,學生表達溝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為日後踏上醫務崗位,建立和諧醫患關係奠定了良好基礎。與此同時,組員間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的團隊協作和團隊榮譽精神亦處處得以體現,這也是中醫藥科研事業謀求更好發展的重要保證。

4 結語

"教師傳授知識"使學生了解知識,"學生自主創造"使學生內化知識並培養能力,兩線並行運用於《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課程中,能真正體現課程教學目標和宗旨。筆者的教學實踐也證明,運用兩線並行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因為實施時間不長,特別是成果導向教學這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還在進一步探索中,需要在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