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文課堂教學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體會論文

文課堂教學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體會論文

語文教學進行的是母語教學,是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作為語文教師,既要從理論上掌握語文的教學方法,又要靈活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獨特作用,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以教會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為教學重點.語文教學方法種類繁多,現分類闡述如下:

一、 課堂教學----教育即生活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使語文教學充滿生機活力,已成為當前備受人們關注的話題,也是語文教師最頭疼、最亟待解決的問題.透過一些課堂教學實踐,我有了些許心得:要想使語文課堂效率提高,語文的教學就必須和生活掛鉤.因為生活是 語文的源泉,離開了生活的語文便無疑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呢?靠教師淵博的知識,靠教師豐富的情感,靠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這些固然都是有效的方法,但我以為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學生了解生活,讓生活教育學生.有人說過"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便有多大".在這個意義上語文 是等同於生活的.而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思維交際的工具,語文學科具有極其複雜的綜合性和非常廣泛的社會性.語文學科是眾多學科橫向交叉的"匯集點",是 各科知識的"櫥窗".可以說,語文就是社會生活的全部.語文學習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了解社會,體察生活,感悟人生..語文的教學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便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學生自然就逐漸地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語文的課堂也便逐漸地變成了語文老師一個人的課堂,提高課堂效率也便無從談起.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開放而透明的社會,誰如果想要對學生封鎖外界的訊息,把學生侷限在課堂狹小的空間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高考書",誰便註定要失敗.聰明的辦法是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他們不是生活在真空裡,而是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生活中的熱點應該就在他們的身邊而不是僅僅存在於課堂之外.在教學中可利用從電視和網路上獲得的資訊和同學們就價值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積極引 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儘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把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再感到語文的學習好似空中樓閣,虛無縹緲,而是和生活緊密相連,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語文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才能由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要想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最好的辦法不是老師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說教,而是讓他感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這一切又來自於語文和生活的緊密聯 系,只有把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絡起來才能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進而才能提高語文的課堂效率.

二:閱讀教學----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節,學生非常願意讀,但大部分學生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知識和寫作的技巧,積累寫作的素材,而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娛樂,說白了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許多的同學讀書之後根本不去思考,讀完就算完,一撂了事.因 此應讓他們寫讀書筆記,每週兩篇,多多益善.但不一定要求他們把讀書筆記一定要寫成讀後感的形式,因為那樣學生便會把閱讀當成一種負擔,把閱讀的目的單純的理解成就是為了寫讀書筆記,這樣就導致了讀書只讀一章半節,便斷章取義地去寫感想的事情的發生.閱讀的效果便大打折扣,形式主義也便無法迴避了.可要求 學生把讀書筆記當成日記的`形式寫,內容不限,可以寫感想,可以寫心得,可以向老師提問題,可以和老師交流.長此以往讀書筆記便成了師生交流的平臺,成了老 師瞭解學生心理的一扇窗戶,成了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一條捷徑.透過讀書筆記知道了學生的心聲,瞭解到了學生的渴望與憧憬,也感受到了他們承受的壓力和思想的矛盾.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渴望自己學習好,成為老師和家長的寵兒、都渴望自己受到老師的器重,成為同學和朋友的驕傲、都渴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學成為國家和人民的自豪.只是,因了我們太看重成績,太看重結果,太過於現實,太急功近利,所以我們會把過多的時間用在能立竿見影的學生身上,把過多的時間用在了一 輪又一輪的複習當中,把過多的時間用在研究考題上,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的研究.把自己的意志橫加在學生身上,而不顧及他們的感受.豈知我們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學生在一種力量的強迫下被動地接受我們自以為是的諄諄教導,而完全失卻了自我,他們甚至把學習看成是在給老師和家長完 成任務這樣的心理狀態又怎樣能使他們把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

針對這種情況可利用教學之餘,找一切機會接觸學生,瞭解學生,和學生談風土人情,拉家常瑣事,瞭解學生生活、學習、心理,盡最大可能理解學生, 尤其是理解他們的苦衷,儘量滿足他們看書的願望,在每次閱讀課前要徵求同學們的意見,到學校圖書館去給他們挑書,儘可能向學生敞開心扉,談社會,談人生.由此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學生甚至把讀書筆記當成一件非常神聖的任務來完成,閱讀的效果也隨之提高.

俗話說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我認為,要成為"良師",必須首先成為"益友".而"益友"的核心不是"才",不是"藝",而是"德",是完美人格的無窮魅力.只有當教師以其完善的人格觸動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才可能真正被學生接納,從而"親其師,信其道".

三:作文教學----理論聯絡實際

作文教學歷來是令語文老師非常頭疼的一個話題,原因是學生不願寫,不會寫.每到作文 課,為了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又不得不寫,作文的質量可想而知.可以說學生是皺著眉寫完的,老師是咬著牙看完的,有些學生的作文簡直是讓人目不忍睹,空話、廢話、大話連篇,錯字,別字也是屢見不鮮,所舉事例用老掉牙形容一點也不算誇張.針對這種情況學生可讓學生自己改作文,然後把他們認為好的作文在班裡公開 讀,然後同學們再評論最後由老師定論,這樣可以欣賞到許多同學的文章,使同學們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和調動寫作的積極性.寫作的積極性基本解決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寫好的問題了,同學們提出老師總是居高臨下地講一些理論,而不能有機的和實踐結合,比如老師總是強調真實,強調創新,那麼怎樣才能算是真實呢, 怎樣才能做到創新呢?老師可利用同學們的範文來和理論結合,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真實.讓學生知道作文要以情感人,但這情應該真實,讓學生知道平凡中同樣可以孕育著偉大,應該注意身邊的一點一滴.

朱熹曾經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要想使學生的語文學好,我們同樣需 要活水,這活水說白了其實就是生活.教育尤其是語文的教育離開了生活無疑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但僅有生活是不夠的,它只是我們從事語文教育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做師長的應該放下我們的架子,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的生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們影響他們.我們不應該僅僅授之於"魚",而 更應該授之於"漁".古語云:"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效率事半功倍,我們必須要先利我們的"器",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教學藝 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