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最新說課設計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三冊的第27課,《清澈的湖水》。
二、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意在告訴孩子們,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圖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本文是一篇既有時代感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記敘了小潔面對著清澈的湖水,自己手裡的麵包紙由“想扔”到“攥著”的變化過程。景色美和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麵包紙”是本文的線索。
本課內容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好像是自己生活的鏡頭再現。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聯絡實際,抓住重點段落與詞句體會,讀中生情,以情促讀。“剛想、生怕、攥著”等詞語是理解課文的關鍵,要結合文章圖文並茂的特點,啟發學生思考想象,達到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的教育目的。
教學時間為兩課時,本節課為第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直撲主題,情境匯入。
1、 匯入。
2、 讀題。
3、 解題。
1) 問學生:什麼樣的湖水?生說出“清澈”的意思。
2) 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
生1:湖水很清、很美。
生2:我們要保護好。
(從題目入手,使學生展開想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 看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生:岸上美麗的山石,翠綠的樹木,小潔和爸爸、媽媽在清澈的湖水上划著小船,水中的小魚游來游去。
師:在這清澈的湖水上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看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透過看圖,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學生敢想敢說,發揮了主體作用。)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三查:一查生字詞,二查朗讀,三查課文內容知多少。這樣設計體現了預習的重要性。)
1、師:課前我們已經進行了預習,現在我們再把課文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完之後,把課前畫好的生詞讀一遍。
(透過自讀,引導學生成為讀書的主人,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
2、識字。
(1)、看螢幕讀詞。
(生字加拼音,給學生加深正確讀音的印象。)
(2)、說說帶點字中應注意的字音。(側、賞、扔)
(3)、讀不加音的詞。(考考學生對字音字形的記憶程度。)
(4)、讀生字。
側、卷、欣、賞、龜、鏡、映、幻、演、蕉、扔、跨。
(5)、同桌交流識字方法。
(6)、開火車讀字組詞。(體現音形義的結合。)
3、查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一人一句,幫助學生正音。)
4、交流所得。
師:讀完之後,你都知道了什麼?(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機會。)
第三環節:引導感悟,感情朗讀。
(這一環節設計,讓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之後感情朗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使感情得以昇華。)
1、 師:再讀題目,想:在這清澈的湖水上發生了什麼事?
生:小潔與爸爸、媽媽划船時,小潔沒有把麵包紙扔進湖裡,而另一個小孩卻把香蕉皮扔進湖裡。
(這樣提出統領全文的問題,利於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脈絡。)
師板書:不扔、扔
(透過對比,來體現小潔的美好心靈。)
2、 師:小潔為什麼不扔麵包紙?
生:因為這兒山石美,湖水美,小魚美,小潔捨不得破壞,她要保護環境。
師:這樣美的山水,這麼可愛的小魚,怎忍心破壞呢?
(1)找出山石美,湖水美,小魚美的語句讀一讀。
(生用筆畫出這些語句,為閱讀打好基礎,同時以課件形式出示這些語句,讓學生品讀欣賞語句的優美。)
(2)找出描寫小潔的動作的詞語,體會小潔的內心想法。
(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3、 師:另一個小孩為什麼會把香蕉皮扔向小魚?
生:他不知道保護環境。
4、 師:看到小男孩的舉動,小潔是怎麼表現的?
生:不滿,生氣,企盼湖水恢復平靜。
5、 師:船靠岸了,小潔會怎麼做呢?齊讀最後一段。
生:把麵包紙投向垃圾箱。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透過她“眼前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想象出來的。
師:畫出小潔的動作詞,體會小潔的內心世界。
第四環節:迴歸整體,豐富積累。
1、 讀完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使學生的感情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從而回歸整體。)
2、 說說生活中你自己或別人的保護或破壞環境的事。
(使學生與生活場景相聯絡,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
3、 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豐富學生的積累。)
板書設計:
27、清澈的湖水
不扔 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