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如何設計提問打造高效課堂

如何設計提問打造高效課堂

摘 要:課堂提問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行為,也是體現教師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承載著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與基本理念,關係著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是廣大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和教學突破的焦點。就課堂教學的提問展開了"淺問—精問—探問—拓展"的教學思路的探索,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三問一展;高效課堂

恩格斯說:"思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恰當的、富有技巧的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不僅應該是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做法,也應該是一種讓學生享受思維成功的活動。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們不能只做教學的"主演",而更要做教學的"導演",培養學生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還要成功地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對語文課堂教學"三問一展"的提問設計進行探討。

一、淺問——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課堂教學,面向的是幾十位學生,而每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學科基礎、性格愛好也各不相同,僅僅對部分學生隨意地提問,顯然不能滿足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也遠遠不能達到新課標提出的"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的語文學科基本理念要求。以文言文教學為例,我在文言文教學的一貫做法是,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先找出疑難問題,併合作解答,然後針對他們沒有關注到的關於課文主要內容理解的字詞、句式進行提問。如,在《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中,我問學生:"‘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的中‘但’怎麼理解?"結果一個學生回答為"但是"的意思。再問其他同學:"這裡的‘但’有‘但是’和‘只’的意思,結合文章,解釋什麼比較準確?"經過一番爭論,最後一致認為:解釋為"只是"好一些。理由是根據背景資料,知道蘇軾此時是被流放到湖北黃州的,含有一些失意無奈的情緒。後面的"如吾兩人",學生能翻譯精確,一目瞭然。但這裡的文言句式特點很有代表性,所以我就問:"該句的句式特點是什麼?"結果學生一臉茫然。於是我就向他們分析:"‘像我們兩個人’這個短語是用來修飾‘閒人’的定語,這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倒裝形式,而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特點翻譯句子時,這應該放在中心語的前面。因而應譯為……"學生根據提示很快就回答:"只是缺少了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

這樣的提問,既集中了學習目標,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避免了教學時間的浪費,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他們就會感到由衷的喜悅,也會熱情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來,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精問——激趣創境,融會貫通

課堂提問不在多而在精。一個理想的問題,應該具備三個特點:問題形式自然簡明,文字敘述一目瞭然;問題內涵雋永豐富,能充分體現本質特徵;問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如,教學《致女兒的信》一文時,簡析課文的內容之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作者給女兒寫信的`意圖是為了告訴女兒什麼?"

學生各持己見,有的認為:"作者是告訴女兒,愛情是樸素的、浪漫的。"有的認為:"是為了告訴女兒愛情需要堅守、需要忠誠的。"有的直接就說:"是為了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

我在學生的討論中給予提示:"作者面對的是14歲的女兒,是給14歲的女兒寫信。一位教育家,一個負責的父親,難道僅僅是給14歲的女兒說愛情是浪漫的、愛情需要忠誠嗎?如果是這樣,那就非常不可思議了。"學生聽了提示後,找到了作者內心的表白的話語"我的夙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仔細去揣摩。最後,學生分別總結出作者給女兒寫故事、說愛情的目的是:(1)讓女兒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情;(2)告誡女兒"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3)警示女兒"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至此,學生既理解了課文的深層意義,也學會對愛情問題的思考和理解。

由此可見,精當的提問能激起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形成對整篇課文分析的強大牽引力,使學生認真快讀全文,比較篩選資訊,最終得出自己個性化的解讀,達成對人物情感的深層次理解。

三、探問——激發思維,提升能力

托爾斯泰說:"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教師透過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語文學習能力,使之願學,會學,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如,在課文《孔乙己》中,有許多"配角",對這些人物的探究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我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小說中的夥計和哪些社會底層的‘短衣幫’是否是同一類人?有何依據?"在討論中,大部分學生認為是同一類人,觀點是他們都是嘲笑、欺負孔乙己的,將二者理解為同一類人,更有利於表達小說的主題。發言中他們主要運用階級關係、小說三要素等進行分析、論證自己的觀點。少部分學生認為是兩類人,觀點是二者雖然都會嘲笑、欺負孔乙己,但是前者只是一個孩子,是天真的,後者是用自己的取笑別人的行為來獲得快樂的麻木冷漠的人群。在這場爭論中,雖然學生的觀點最終也沒有完全達到統一,但學生將已學、已知的知識充分調動起來,深入探究文字,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起著很大的幫助。

四、拓展——提供話題,延伸知識

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後,我們如果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與課外相關知識聯絡起來思考,就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如,學習《愛蓮說》一文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蓮’的精神品質可以與社會上哪些人聯絡起來?"再如,學習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袁隆平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學精神後,可讓學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這樣的精神?能具體說說他們的感人事蹟嗎?"……這些思維發散的提問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透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並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絡起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縱向、橫向發展,有些還對學生加強了人文精神教育。

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創新源於"好奇"和"質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課堂提問富於技巧性,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興趣,活躍氣氛,啟迪思維。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尋求更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課堂提問作為極具藝術性的教學活動,理應受到新課改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讓我們共同努力探索課堂提問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享受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中,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力.教育研究,1997(09)。

魯獻蓉。對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提問技能的思考.課程·教材·教法,2002(10)。

張麗。試論有效課堂提問技巧.上海教育科研,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