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考試

初中升學生物考試說明

初中升學生物考試說明

一、命題依據

以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生物課程標準》)為主要依據、兼顧江蘇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內容,根據朝陽市教育局對2016年朝陽市初中升學考試的相關要求,結合我市初中生物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命題。

二、命題原則

1.命題應當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體現義務教育的性質,能夠反映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同時,命題也應該關注本學科高中新課程實驗,在體現初中《生物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起到促進新課程初、高中有機銜接的教學導向作用。

2.命題應當注重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利於改變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科學地認識事物、分析現象和把握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自主、和諧地發展;同時,引導教學注重探究過程和方法,對生物學科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變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3.命題應當堅持面向全體,體現基礎性,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公正、公平,同時,考試也應當兼顧能力(特別是科學探究能力)考查,對識別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有一定區分度,使考試也具有學業水平測試的意義。

4.命題應當注重考查在現實情境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教學聯絡實際,做到命題內容加強與社會和學生生活的聯絡,從本地區教學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實際出發,合理地運用材料和情境,合理地設計題型,注重從生活實際中選取素材、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注重考查對資訊的分析與綜合能力,注重考察分析解決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應當關注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適量增加具有適當開放性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的發展;命題應當注重在現實情境中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滲透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和家鄉、保護環境等思想觀念,滲透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教育。

5.命題應當注意命題程式、試題內容、答案與評分標準、試卷容量等方面的科學性,並沒有思想性、知識性和技術性的錯誤。

6.命題的難度應當適中,不出似是而非、脫離實際的題目,杜絕設定偏題、怪題,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應試心態。

7.結合2015年中考調研結果,以及2016年依然網上閱卷要求,2016考試內容和分數分配基本穩定。

三、適用範圍

全日制義務教育九年級學生生物科升學考試。

四、考試內容和目標要求

(一)生物與環境

主題概要及學習要求:

任何生活環境中都有多種多樣的生物。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能適應、影響和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並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本主題中,學生應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2)一個生態系統包括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環境。

(3)依據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4)生產者透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然後透過食物鏈(網)傳給消費者,再結合分解者的作用,進行著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學生應該學習觀察和調查的方法,透過對生態系統成分、結構、功能的學習,透過對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有限的自我調節能力的分析,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形成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1.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考試的內容和目標要求

複習要點

舉例說出水、溫度、空氣、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

舉例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絡

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的關係: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生物因素:同種和不同種生物之間的互助及鬥爭、競爭關係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

2.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考試的內容和目標要求

複習要點

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

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透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闡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生態系統成分:(重點:分析生態系統各種生物所屬的成分及功能);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重點:分析和畫出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食物網;分析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重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結合例項分析生態系統具有有限的自我調節能力的原因;學會分析人為因素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的例項,理解人類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二)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主題概要及學習要求:

動物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徵非常重要。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動物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的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關係密切。

本主題中,學生應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動物因逃避敵害、爭奪食物和棲息地、完成繁殖所進行的運動,是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2)動物的行為使其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機會。

(3)動物的行為由先天遺傳或後天學習而獲得。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並注意到周圍環境中去觀察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培養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

1.動物的運動

考試的內容和目標要求

複習要點

列舉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

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

以人為例說明運動的形成(骨骼為槓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為動力,神經系統協調,相關肌肉協作完成,消耗能量主要由骨骼肌細胞線粒體提供。

2.動物的行為

考試的內容和目標要求

複習要點

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及例項的分析判斷。

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

社群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及例項的分析判斷。

(三)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是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解釋了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原因。這部分知識對學生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具有重要意義。

本主題中,學生應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地質學、化石記錄、解剖學等從不同方面為生物進化理論提供證據。

(2)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

考試的內容和目標要求

複習要點

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能說出化學進化各階段的主要特點;原始地球大氣與現代地球大氣的成分的區別及米勒的模擬實驗;

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列舉生物進化的證據。

能說出地球上各動、植物類群出現的先後順序;

能說出各類生物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和規律

描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用自然選擇的觀點解釋物種的形成及生物適應性和多樣性的現象

(四)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考試的內容和目標要求

複習要點

正確理解性狀、相對性狀等概念

性狀表現形式;顯行性狀和隱性性狀

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係

重點: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存在的情況(成對);配子中染色體和基因存在的情況(含每對染色體的一方和每對等位基因中的一方);每對基因的顯、隱性關係。

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說明其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過程。

能用基因傳遞的原理、結合遺傳圖解解釋生物性狀(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能用遺傳圖解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識別近親、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關係

知道禁止近親結婚的遺傳學原理。

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可遺傳及不可遺傳的變異)

描述可遺傳及不可遺傳的變異的概念及區別。

基因型、表現性、環境的關係

(五)生物技術

主題概要及學習要求:

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認識和理解有關生物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本主題中,學生應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細菌、真菌等類群。

(2)發酵技術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透過一定的操作過程生產相應的產品。

(3)現代生物技術(克隆、轉基因技術等)已被用於生產實踐,並對個人、社會和環境具有影響。

學生應聯絡和結合生活實際,豐富對生物技術的感性認識;並透過查閱豐富的資料資訊,理解生物技術的作用;同時也要分析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參與有關的社會決策打下一定的基礎。

考試的內容和目標要求

複習要點

舉例說出克隆技術的應用

瞭解克隆技術;

舉例說出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瞭解轉基因技術;

關注生物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關注克隆技術引起的倫理之爭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知道如何評價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

五、考試形式

生物科初中升學考試試題與物理、化學綜合為一套試卷,採用書面閉卷筆答的考試方式,大約用時20分鐘。

六、試題難度

容易題:分值約佔70%;中等難度題:分值約佔20%;稍難題:分值約佔10%七、試卷結構

1.題量: 共10個小題

2.題型:單項選擇題

3.考試內容分佈及佔分比例

有關考試的五個內容主題中,生物與環境、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兩個內容主題合佔60%左右;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生物技術三個內容主題合佔40%左右。

具體各主題內容在試卷中的分佈及佔分數大體為:

內容

佔分

生物與環境

6分左右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4分左右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

2分左右

生物技術

2分左右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6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