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喜洋洋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

喜洋洋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

導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物件。”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一節大班音樂欣賞《喜洋洋》,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欣賞活動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主要原因就是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學習”與“教師怎樣教”二者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格外突出,教師們也對此頗感困惑,今天,我就以這節欣賞活動和老師們進行探討。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點。

1、教材分析:本節活動是素質教育活動材料大班下學期《音樂》上的一節活動,《喜洋洋》是我國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段式為ABA三段式,取材於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面》,樂曲歡快活潑、熱情洋溢。對於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透過欣賞活動,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2、目標:(1)透過欣賞,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和優美抒情的風格特點。(2)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3、重點難點: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透過反覆感受音樂,感知全曲旋律優美、歡快活潑,充滿喜洋洋的氣氛及節奏特點,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感知第一、三樂段與第二樂段的不同。

4、教學準備:電視機錄影機及錄影帶彩筆畫紙手絹打擊樂器

二、精選教法,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物件。”因此,本節活動,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鑑賞的興趣。

2、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使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欣賞,並表達獨特感受與見解。

三、暗授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音樂欣賞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根據大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2、融合繪畫、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邊唱邊表演進活動室,營造一種歡快喜慶的氣氛。表演完,引導幼兒談話:我們這兒過年都有什麼活動?過年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過渡語:小朋友喜歡看電視嗎?播放一段沒有聲音的鬧元宵錄影。

看後提問:

(1)你看到電視上人們在幹什麼?

(2)人們臉上的表情怎麼樣?你用什麼動作表達自己心情很高興?

(3)這段節目少了什麼?我們為它配上一段音樂聽一聽好聽嗎?

完整欣賞樂曲。欣賞後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聽起來怎麼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教師小結: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表現了一種喜洋洋的氣氛,適合在熱鬧的場所播放。

想一想,這麼歡快的音樂,除了鬧元宵,還可以在什麼時候播放?

這一提問設計在這兒,是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活動中,為下面的想象創作進行鋪墊。

3、分段理解,想像創作。欣賞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邊聽一邊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提問:這一段音樂感覺怎麼樣?節奏快還是慢?欣賞第二段:這一段和第一段一樣嗎?哪兒不一樣?你覺得這一段音樂表現人們在幹什麼?欣賞第三段:最後一段和第幾段一樣?分段欣賞完,請小朋友從三段中任選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畫完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體欣賞,參與實踐。過度語:過幾天,我們幼兒園要邀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參加活動,我們用這首樂曲排個節目歡迎爸爸媽媽好嗎?喜歡跳舞的小朋友請拿起綵綢,喜歡伴奏的小朋友請選擇樂器,我們一起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