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考試

歷史考試中常見的思維性失誤有哪些

歷史考試中常見的思維性失誤有哪些

1.思維僵化難以延伸

高中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思維僵化,依賴性強,表現在對已有知識的感知、理解和鞏固時難以形成思維延伸的結果。

2.思維不周掛一漏萬

學生在知識的鞏固、理解與再認再現時,知識重組不到位,組織答案時丟三落四,掛一漏萬。所以學生在有意識地培養思維能力時更應注重思維的精密性,力求思維活動的結果臻於完美。

3.思維狹隘片面孤立

學生在對知識理解與運用時,常常看到問題的一個方面,或者思考問題時只朝一個思路發展,而沒有宏觀把握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這就要求學生注意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力爭做到思維活動的開闊性、廣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觀臆斷假設不當

學生在學習的思維活動過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觀設想的情況展開,結果造成失誤。我們提倡積極思維,批判性的思維,但它必須是建立在正確而合理的知識分析的基礎上,即平常所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科學嚴謹的分析結合正確的史實來論證假設的可行性,才能儘量避免主觀臆斷。

5.思維內斂發散不開

學生在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既要注意思維的規範性,又要保證答案組織準確到位,通常表現出思維內斂。對此,學生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尋找答案的思維能力。

6.脫離情景聯絡不當

歷史命題越來越注重創設新的試題情景考查學生知識運用與思維應變能力。但學生在處理類似問題時總是覺得該問題似曾相識卻又說不清道不明,最後導致思維遊離於新情景與歷史感性印象之間,從而聯絡不上最佳的答題方案。

7.思維紊亂邏輯不嚴

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其常規思維是以問題中的“疑”為線索,以方法為中介,透過質疑—存疑—釋疑三大步使思維深化,而常見失誤是邏輯思維不嚴密,答題條理混亂。克服這類失誤關鍵在於培養思維的系統性、定量性,要求學生藉助概念、判斷、推理等手段進行嚴密的.思考從而產生高度概括性、論證性的思維活動結果。

8.思維定勢無法變通

思維定勢對學生的思維活動起著規範性的凝聚與約束作用,使其難以擺脫原有思維意識和觀念的影響,從而在答題解疑的過程中無法變通。

9.逆向思維其意不明

在歷史考試答題過程中,學生通常喜歡按照試題所展示的歷史事物的發展程序順向思考問題,而常見試題型別中有題幹註明否定選項符合題意的,學生卻不明其意或由於肯定性思維慣性的作用而造成失誤,所以學生應突破慣常思維方式,努力按照試題考查的意圖去精心組織答案。

10.思維單一綜合力差

在分析問題時學生應當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如相似思維法、溯源思維法、組合思維法、變換形式與角度思維法、設想思維法等不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