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讓資訊科技融入語文課堂──《詹天佑》教學反思

讓資訊科技融入語文課堂──《詹天佑》教學反思範文

語文,是學生個性差異表現最突出的學科,也是資源極為豐富的科目。資訊科技的使用,將會使平淡無奇的語文課堂變得圖文並茂、豐富多彩,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同時也可以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獲取資訊的數量,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利用資訊科技,既可以構建個別化學習環境,也可以營造協作式的學習氛圍,因而既可以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也可以實施協作式學習策略,為學習者提供對相同問題的多種不同的觀點比較、分析和思考的條件,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深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在相同的課堂教學時間裡,只要我們能憑藉資訊科技這一平臺,就能讓學生獲取更大的資訊量,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與認知,大大優於不使用資訊科技的常規課堂教學。這也正是我們《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整合》這個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今天在《詹天佑》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體現在:

一、“演”──師生互動

“演”就是演示,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文、圖、音並茂的特點,將書面文字變成音像,直觀地再現當時的情景,給學習者以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從而得到情感的昇華,這正是資訊科技與閱讀教學整合的優勢所在。在今天這堂課中“演”包括兩方面,一是老師的演示。兒童是透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而書中對“兩端同時鑿進法”、“中部鑿井法”以及“人”字形鐵路的敘述過於抽象,老師適時出示課件把抽象的文字變為活動的畫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生的自演。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在與計算機進行人機互動的過程中進行個性化學習,把傳統閱讀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師生雙邊交流變成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媒體資訊科技輔助的師生交流、人機交流、生生交流的多維立體結構。在教學《詹天佑》一文“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鐵路”這兩部分時,由於內容類似,學法都是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進行繪圖直觀化,所以我在課件“學生頻道”中設計了自選自學的兩個版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內容作為研究物件,進入任一區域,跟隨電腦提供的學習需求和方法指導自主學習,並將傳統的紙上繪圖變成圖文並茂,色彩豐呈的直觀呈現,讓學生邊學文邊演練,使語文走出了狹小的“文字閱讀”分析,使學生能在豐富的資訊資源及實踐中探索和整合知識,以形式自己對知識意義的理解和構建,這不正顯示了資訊科技的優勢嗎?

二、“採”──拓展資訊

“採”就是有目的地根據需要查詢資料,採集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基礎課程綱要》中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學生根據需要去學會查詢資料、收集資料、採集所需的資訊。這種透過客觀反映、經過人的親身感受反映到人的頭腦中來,並經過加工形成認識的體驗學習,才能有效地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加深理解。如:在學完《詹天佑》一文後,學生一定對詹天佑生平、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渴望有更深一層,更廣泛的瞭解。此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訊豐富、資源多樣、傳播快捷等優點讓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對閱讀內容作適當補充。這樣既滿足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同時有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培養了學生資訊素養。

總之,語文教學中,老師如果能恰當的運用資訊科技,並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體驗、感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披文入境,使學生從形象的材料中感受、體驗,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養成良好的語感,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