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平視美國教育》讀書筆記參考

《平視美國教育》讀書筆記參考2000字

1.薩利女士的家庭教育方法值得學習。

摘:她基本上是讓孩子自己成長,只在關鍵的地方幫一下。她管得很少,然而一旦出手,就非常堅決,不動搖。這正是大多數優秀家長的特點,我國優秀的家長也是這樣。相比之下,那些每天嘮嘮叨叨瞎管,到關鍵時刻卻又管不住孩子的家長,就是沒水平的家長了。

感:這與當今很多文章中提倡的——溫和而堅定,不謀而合。

大是大非必須堅持原則,日常小事不予斤斤計較。要鬆弛有度,避免把眼睛整天沒玩沒了地盯在孩子身上。其實不只是家庭親子教育,學校教育、夫妻關係、婆媳相處都可以遵照這個原則。

2.薩利的懲罰方式也值得注意。

摘:我們有的家長和教師總想用嘴把孩子教育好,這是不懂教育的表現。有的家長和教師以為孩子是大人教育好的,這也是不懂教育的表現。其實,孩子是自己逐漸成長起來的,是他們自己把自己教育好的,家長和教師不過起了“提供平臺,給予指導,加以幫助”的作用而已。想代替孩子成長,差矣。

感:這個觀點暫時沒完全想明白,且做認同。

不可否認,我們成年後穩定的人格里或者個性與處事習慣上必然會受到教育的影響,有著教育的烙印。但作為父母或教師,如果認同“孩子是自己成長起來的”,似乎在遇到教育對孩子沒有效果時,心裡沒那麼著急了,有種靜待花開的美好期待。這雖有幸福的理想主義傾向,但也可以放鬆一下,不讓自己時刻緊繃著一根弦來對待孩子。

3.懲罰的兩種型別。

摘:完全沒有懲罰的教育是忽悠。

“減甜”式懲罰與“加苦”式懲罰差別很大。

在“減甜”式懲罰中,學生的主要感覺應該是“遺憾”——我失去了一些快樂,只能看著別人快樂;但我若改正錯誤,就能“得到快樂”,改正錯誤是通往快樂之道。而在“加苦”式的懲罰中,學生的'感覺主要是“雪上加霜,苦上加苦”,失去的不是快樂,而是“另一個痛苦”。

感:也許很多父母或老師都曾經使用過“減甜”式懲罰,但可能最多的還是“加苦”式懲罰。

我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語文作業很多人沒按時完成。老師一怒,當天晚上佈置了十來張試卷,結果第二天只有一個女生按時完成了,據說還是整宿沒睡覺寫完的。“加苦”太過導致當時許多同學心生怨恨,家長紛紛反對。老師自己也是煩惱至極,無法收場。

為人師後,經常在恨鐵不成鋼、頭頂冒煙、想懲罰孩子時想起這件事,提醒自己不步後塵。

彩虹班的“彩虹卡”和“服務卡”有著“減甜”式懲罰的影子。

4.“減甜”式懲罰與“加苦”式懲罰帶給老師的影響。

摘:“減甜”的前提是“有甜”,如果學校生活對學生本來就沒有多少“甜度”,你有什麼可“減”的?可見,要實行“減甜”式的懲罰,教師必須首先幫學生“減苦”,儘量把教室變成快樂的地方,把學習變成快樂的事情,而這是非常困難的。做不到這一點,又不想放棄懲罰,只好“加苦”了,你別無選擇。也就是說,教師如果想實行“減甜”式的懲罰,他一定會用主要的精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把教學藝術化,弄得學生欲罷不能;而經常實行“加苦”式懲罰的教師,則會把更多的精力用來和學生較勁。前者對自己的要求高,後者對學生的要求高。優秀教師對自己永不滿足,不優秀的教師正相反,他們對學生永不滿意,還美其名曰“追求完美”。

當然“減甜”不是萬能之策,也絕不是唯一的懲罰方式。但至少可以嘗試,如果有效,可以逐漸增加使用的頻率。

本學期接手三年級,詞語聽寫即是一個例子。本來每課都要佈置抄寫生字詞作業,現在改為一次聽寫五個詞語,日日聽。聽寫全對的同學可以免抄,錯誤一個字就要繼續抄寫。於是就出現了家長反映的現在很多孩子會在家主動複習字詞,甚至有些孩子會每天語文課前突擊複習,為的就是聽寫全對。

每課的詞語抄寫對於學生而言是“苦”,宣佈不用寫這個作業是“甜”。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你如果做足了準備,是可以不用抄寫的。聽寫不過關、達不到學習任務就要“減甜”,部分程度激發了學生複習字詞的主動性。這在其他學科,有需要機械性練習和鞏固的內容掌握時,皆可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