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鄉下孩子》的教學建議

關於課文《鄉下孩子》的教學建議

讀《鄉下孩子》

《鄉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麗的兒童詩。課文以兒童的筆觸描繪了鄉下孩子的日常生活,語言生動而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氣息,如聞童聲笑語,賞心悅目。那麼,教學時我們如何把握好詩歌的特點來實現智慧與心靈的碰撞,思想與情感的溝通呢?

我想,生活在城裡的孩子對鄉村孩子的生活並不十分熟悉,這種“陌生感”會使學生對文字的感知產生一點小小的距離。他們對課文內容或許僅有一個大概的瞭解而已。因此,我們首先要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透過豐富的想象,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究並發現文字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詩文要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我想,詩歌猶如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是最能撥動學生心絃,吸引學生入境,激發學生想象,引發學生思考,喚起學生情感體驗,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文字形式。《鄉下孩子》這篇課文圖文並茂,便於我們創設情境。教學時,教師可利用課文中美麗的圖畫,加上自己生動的語言,為學生再現鄉村美好的生活情景,使他們覺得自己彷彿已經來到了美麗的鄉下,和鄉下的小夥伴一起在陽光下捉蝴蝶、採草葉、吹歌曲、逮小魚、挖野菜……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趣,使他們輕鬆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意境。

要很好地體驗詩歌的情感,那就需要藉助已經創設的情境,反覆咀嚼詩句,讓學生品嚐出詩歌語言的準確與生動。理解詩歌的語言,這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透過反覆朗讀、吟誦,把詩歌的語言再轉化為有聲的圖畫,讓學生把胸中的.詩境與課文情境所展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詩的韻律、節奏中進一步體驗激盪在文字間的情感,從而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然而,語文的學習最終是要將別人的語言文字化為自己的語言。這首詩歌語言優美,在朗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在讀中體會詩歌留有的“空白”。而這些“空白正是很好的語言訓練點。比如:第二自然段是非常便於學生展開想象詩歌語言,可設計這樣的練習:

1、田野中飛舞著怎樣的蝴蝶?

2、孩子們會怎樣捉蝴蝶?

3、他們會編織出什麼樣的故事?

4、他們用草葉會吹出什麼樣的曲子?

第三自然段可設計這樣的練習:

1、撐圓了肚皮的小豬是怎樣的?樂壞了的貓咪又是怎樣的?孩子們又會怎樣呢?

2、讓城裡孩子想象一下鄉下孩子還做了些什麼事?仿照課文試著寫寫美妙的詩句。

3、我們也是鄉下孩子,你曾經做了些什麼?仿照課文試著寫下來。這樣的訓練,不僅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加深了他們對課文豐富內涵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讓他們在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了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了句式,豐富了語言。

我想,我們只有盡力引導學生把別人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才能點燃他們心靈的火花,讓他們用心靈與詩歌語言對話,同時,在訓練學生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的過程中,讓他們進一步感悟詩歌意境,體驗詩歌靈動。